教师资格证资料(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18651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资料(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资料(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资料(最新版-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真题分析: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 (2007年)【评析】对抗的。本题旨在考查课堂气氛的种类。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2007年)【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此题是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考查。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C

2、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C目标 D最高阶段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5( )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A斯金纳B阿特金森C阿尔波特 D布卢姆 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考试大论坛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

3、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9(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10(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权 B权威C教师主导 D民主www.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C协助 D同情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3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14(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

4、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A积极 B权威C民主 D消极来源:考试大15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2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 )。A距离远近 B交往的频率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E外形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A班级 B小组C少先队 D小集团E团员 4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教师的指导 B规定限制C采纳学生的意见 D安排日程 E奖

5、励 5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 )。A扰乱性问题行为 B心理问题行为C品行性问题行为 D性格性问题行为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2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3定型的期望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_和意向的期望。4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体或友伴群则属于_群体。5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 _和_三个阶段。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

6、一致的行为,即_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8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_ 、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9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_的影响。10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_ 和 _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11_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_。情感和谐及行动统一为特征。12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_和_。1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1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等手段。1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_的任何

7、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2人际关系3合作4竞争5问题行为五、简答题 1简述群体的含义和特征。2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1群体动力的表现。2简述课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2A解析松散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一阶段,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结成群体,还没有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3D解析略。4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

8、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5C解析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6B解析略。7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B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9D解析略。10D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11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

9、属于体贴。12D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13A解析略。14A解析课堂里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15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ABCD四个选项,和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2ABCDE解析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是

10、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题中的各项都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3ABCE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属于非正式团体。4ABDE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其中采纳学生的意见属于体贴的范畴。5CDE解析问题行为的化分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1课堂情境 2人际关系3动机4正式;非正式5联合群体;集体 6从众 7消极的8学生9人际关系 10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11人际吸收;认知协调 12创设;体贴 13投射 14剥夺学习权利

11、15潜在威胁 来_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4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1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

12、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有: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2(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

13、影响。3(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4(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油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

14、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会按固定的看法去解释教师们的行为。六、论述题答案要点1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给予恰当的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