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护理诊断.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18642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护理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血压护理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护理诊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诊断】1.疼痛 与血压升高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 与血压增高致头痛、心悸3.知识缺乏 与缺乏原发性高血压饮食、药物治疗等方面知识有关4.焦虑 与血压控制不满意有关5.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过多、缺少运动有关6.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脑血管意外、心功 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护理目标】1.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病人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3.病人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4.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5.病人情绪稳定。6.病人无合并症发生。【护理措施】(一)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1.安排安静的环境,减少可能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2.解释要做的诊断检查及治疗措施

2、,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3.协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活动与休息平衡,保持生活规律,每天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午餐后休息3060分钟,可使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4.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二)合理膳食1.低盐饮食2.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3.补充适量蛋白质。4.限制饮酒及避免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5.摄入低热量或中等热量的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6.少食多餐 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三)适当运动1.制定适度的运动计划 每天散步30分钟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应避免爬楼梯,若必须爬楼梯,速度应放慢,爬数阶楼梯即休息几种钟。2.平时应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因屏气用力会导致血压升高。3.

3、鼓励从事有兴趣的娱乐活动,但不宜参加能造成精神紧张的刺激性活动。如可以养花、养鸟、画画、书法等。但不宜打麻将、下棋。(四)家庭环境指导环境安静舒适,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冬季注意保暖,外出时应戴帽子和手套,穿外套及毛袜,以免因寒冷刺激使血压升高。(五)用药指导1.遵医嘱服药 只服用医嘱规定的药物,不可根据自身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2.必须准时服药 绝不能忘记吃药或试图在下次吃药时补吃漏服的剂量。3.避免突然停药 否则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4.观察药物副作用 服药后如有副作用出现,应通知医师处理。5.预防和处理体位性低血压 许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都有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用,其症状有

4、晕倒、眩晕、头昏眼花、恶心等。护士应教导病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1)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方法:避免洗热水澡、大量饮酒、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引起的血管扩张所致的血压下降。变换姿势宜缓慢,使循环系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姿势的改变。避免站立太久,特别是服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因为站立时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在下肢,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导致昏倒。预防便秘。因便秘会使降压药的吸收增加或变得不规则,导致血压下降。下床活动时应穿上弹性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腿部的血液淤积。2)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处理方法: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若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活动时应先穿上弹性袜

5、再离床活动。6定期复查 指导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六)指导血压计的使用教会病人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帮助病人创造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条件,教会病人及家属准确判断测量的血压数值,以便能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密切观察血压时,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尽量在病人舒适的情况下测量血压,防止外来因素的影响。1.保持一定的姿势五分钟后进行测量。2.测量前半小时不可进食、吸烟、运动或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3.手臂不可被衣袖口束缚。4.在安静的房间内测量。(七)预防并发症预防脑血管疾病、心脏衰竭、肾衰竭以及视网膜病变等高血压的四大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危险因素 教导病人理解保持良好心态和遵医嘱服药对于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意义。平时注意遵照医嘱服药,规律测量血压,选择适当的饮食,保证每日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避免情绪紧张。2.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智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注意观察头痛的性质、精神状态及语言能力,以便及早发现有无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心脏衰竭、冠心病及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