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18626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时间:2016年9月14日整体框架:错误诗中的中国元素切入,进行针对性的深入解读,这一块是文本内容的教学,是写什么。然后理解这些元素的排列顺序,侧重于形式的教学,是怎么写。最后归结于主旨的探讨-等是美丽的错误。课前播放江南林俊杰(造势,为何选择这首歌)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分写在三圣石上面爱有万分之一甜宁愿我就葬在这一点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深深看你的脸生气的温柔埋怨的温柔的脸师:这是一首充满中国元素的诗歌,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诗人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首诗被称为“台湾现代抒情诗的绝

2、唱”,这首诗就是(单刀直入,为何如此导入?导入的指向性必须明确、准确。用最直接、最精炼的语言告诉学生一节课的要学的“干货”。找准文本的命门,就好像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中国风,中国元素、中国诗人,是课堂切入的选点,因为这是错误中最显著的语言形式特点。)生:错误。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然后说说读完后的第一感受,(学生自由朗读,回答)(诗歌的朗读倾向于个体朗读,不赞成齐读。读诗是需要停顿延长、轻重缓急。这和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高低有紧密关系)生:读来很舒服,是种享受。生:好像写一个女子在等人,等丈夫。生:好些词语句子有中国古代诗词的味道,情感很低沉,凄凉。(学生的阅读体验往往是表层的,缺少

3、理性深入的感悟,这就要求老师在找到合理合适的切入口后,要及时跟进,才能进入文本深处,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这就是教学展开的过程。类似开场锣鼓敲响后,开始舞刀弄枪,练把式。)师:大家谈了读完诗的第一感受,有些是从内容入手,说是在等人,似乎还包含着一个故事。有些从语句出发,看到了古诗词的影子。也有些从情感来品味,有些小感伤。诗歌的本质是抒发情感。关键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为什么这样抒发感情能打动我们读者,让我们感觉很美,很有味道和意蕴。刚才我说了,郑愁予被称为(这段既是总结,又是下个环节的过渡引发,顺势勾连。)生:中国的中国诗人(再次提到中国两字,课堂的话题紧凑而不流离,还是指向

4、性的问题)师:是的,我们能发现里面大量的中国元素,能找出来吗?然后说说这些中国元素的词语能引发的你哪些想象和联想。(其中有两个问题,一个用眼,一个用脑,梯度层次分明)生:江南莲花生:东风柳絮三月生:青石跫音春帏窗扉马蹄师:这些充满中国风的词语,有独特的内在的意蕴?谁来说?(无人说)那好吧,我们把第一节读一读,注意其中的停顿、和重音。(读法的指导,老师的示范,诗歌的味道是朗读出来的,朗读的味道是需要技巧的细腻指导,朗读这种教学方法要切合诗歌文本的个性,通过朗读可以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文本,让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把感情投入到一些需要强调的词语中,这是个问题。)生:“打”后面停顿

5、一下,读出一些悠长的味道,“江南”要读得重些,“走过”读的轻快些。师:我们来模拟一下(学生朗读)第二句怎样读?生:“等”读的重一些,在强调“等”。容颜后停一停,要很长,莲花很美的。“开落”中间最好断开。师:很好,诗歌好像经过这样一重一轻,一停一顿,味道就出来了。好,连起来模拟一下。(学生个别朗读)师:这两句诗连起来你怎么理解?江南仅仅是地名吗?莲花怎样理解?(还是回到文本的特性,强烈的古典色彩)生:江南风景很美,指的是美丽的事物,师:古诗词中,江南两个字往往充满诗情画意,比如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师: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和江南老,刚才林俊杰所唱的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

6、我们留恋人世间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分写在三圣石上面师:比如美丽的爱情故事生:许仙和白蛇,断桥相会生:梁祝化蝶的传说,师;:是的,江南就是烟雨蒙蒙,情意浓浓。如果把诗中的莲花改作玫瑰或者牡丹可以吗?(学生思考)为何必须是莲花?(如何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抓手尤为重要。抓住古典意象莲花,讲深讲透,如何做到呢?)生:因为江南的莲花很多,莲花很美。和江南有联系师: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师:难道玫瑰不美?牡丹不美?莲花的特点是,生:出污泥而不染,卓清涟而不妖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师:莲花的特点是生:清纯清高生:坚贞自守师:老师补充一下,为何这里是莲花呢,莲有个谐音,怜,莲是可怜的,当然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

7、很容易让人想到美丽可爱的女性。朱自清有篇散文,叫荷塘月色,也用了许多形容美丽的女性的词语形容莲花。(这就是教学如何展开的技巧,相当于给你一团面粉,你如何变成面包。必须有酵母,充分发酵,使之丰满。引进了古诗,采莲赋,散文、用玫瑰等的词语转换,借用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合适的外来力量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避免了生硬的直接灌输,避免虚头虚脑的“空对空”)师:这两句诗中,你认为应该出现的人是-生:“我”是一位男性,第二句是女性师:具体些生:我是过客,外地人。师:在别人看来是过客,对自己来说就是游子,女的就是生:想念丈夫的女子,师:古代叫思妇,这在诗歌中很常见的关于思妇游子的诗歌。丈夫外出打

8、工,或考功名,或经商,妻子在家思念。但这里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为何让我们如此难忘?插一句题外话,丈夫在古诗中不叫丈夫,叫生:官人、相公师:在古诗称为“良人”,就是好人。这称呼感觉男人听着估计挺舒服,那时的男人在女人心目中是何等高大和备受尊重啊!再问一句,这里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为何让我们难忘?(这就是诗歌的技巧应用的范畴,我们一般讲文学作品,着力点往往在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容易忽略的是为什么作品会如此感动人,震撼人的原因。讲不出、讲不明、讲不透其中的奥妙。优秀的作品往往有出众的表达技法。阅读教学应有这样的教学内容:学习文本形式,就是作者这是怎样构思行文,谋篇布局。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能初步掌握和领

9、悟特色文本的解读策略和方法。)生:女子很美丽,用了比喻,容颜如莲花,但有些憔悴,莲花一开一落,表明时间季节变化师:对呀,容颜禁不住时间的洗刷,莲花一开是希望,莲花一落是失望,背后是-生:容颜易老。红颜薄命。师:而这些恰恰是古典诗歌常见的题材。诗歌的开篇一位游子和一位思妇的对立,更感伤的是两者情感的错位,我等待的人并不是眼前出现的人,我眼前出现的人并不是我所牵挂的人,浓郁的中国风为诗篇定下忧伤的基调,空谷幽兰,遗世独立。那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觉一步步的渲染并加深,朗读第二节。(学生自由朗读)(很自然的过渡到另一个板块,问题的指向性依然明确)生: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不是有别的意思?师:柳絮和

10、东风有联系吗?(看似随意,实则有心,走心,遇到障碍时,可以适当迂回)生:未若柳絮因风起,生:东风是温暖的,可能就是好的东西吧,生:柳絮是缠绵的,是女子的思念。师:柳的谐音就是留,所以这里东风之于柳絮,就好比良人之于思妇。柳絮要飞,必须有东风吹。思妇要停止等待,必须良人归。但诗歌用了两处的否定不来,不飞,是说思妇的结果是-(这是对师生课堂对话成果的及时总结和提炼,又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肯定,也是诗歌欣赏方法的小结)生:没有希望,只有失望。师:是等待中失落,那怎样形象的写出这种失落感的?注意人称的变化?(提示作用)生:用了第二人称,“你”,这里的“过客”他在想象思妇的心态。师:怎样写活思妇的心理,(

11、课堂的动态生成,老师要及时的追问。达到对作品的深层理解,还是指向语言的技法)生:比喻,把思妇的心比作城,师:城的特点是生:封闭保卫自己师:这是一个比喻,第二个比喻是生:青石街道,傍晚的街道。师:向晚去掉可以吗?向晚就是生:傍晚师:傍晚的街道,还青石板,显得生:凄凉,生:空荡荡,很空虚。师:正因为空虚、凄凉,所以这里的街道在思妇眼中很悠长悠长。是不是等待的思念,就像傍晚的青石板街道一样的空虚、凄凉、悠长?你看,让我们写会怎样写,(停顿)无非是我好痛苦,好好难受,这样太口号化。诗歌一旦缺少含蓄和想象,美感就丢失了。师:城和青石都是坚硬的,是否在暗示思妇的心是生:坚硬师:换个词,对于女子来说最好说-

12、生:坚贞师:在中国的传统中,女子美好的品德,其中就有一条,坚贞。要自守,洁身自好。丈夫不在家,女子就要持家坚守。这就是中国的传统。当然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后面诗中怎样说?生: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说女子如果丈夫不来,女子就不能出来见人。生:这里的跫音是丈夫的脚步声,只能听脚步声,不能看。师:春闱是围在房子里遮挡的布幕,为何女子不能出去看,万一是自己的良人呢?能看吗?生: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这是家庭教育,说明女子很坚贞。师:还是女子的品格。春帷不揭,是说好像在春天的时候,我作为一位美女,和春天隔离,不和她亲密接触,这不是很奇怪吗?你觉得奇怪吗?(用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思考,提问思考的价值往往

13、就在于文本的矛盾处,裂缝处。)师:这位女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到底是怎样的心思?三月的江南应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你看了高兴吗?(用矛盾处引发思考)生:高兴师:那她看了呢,她又是谁?(又是身份的提示)生:不开心,因为只有一个人,很孤单。生:别人幸福的游玩,生活,自己看了不高兴师:这是反衬手法。春帷不揭,用美景来反衬春闱不揭背后的伤心,闹心。写得多深刻。春闱过渡到窗扉,又是比喻,我们想一想,这里的紧掩,可能春闱还不够封闭,还会有春光的泄露,思妇索性把自己的心看作-(点石成金,脱胎换骨)生:小小的窗扉紧掩。师:其中的“紧”用得狠。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思妇情感的紧缩,那种极度的无奈,这

14、是一种作茧自缚式的坚贞。(关于紧的解读,是不是有些“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和水浒风雪山神庙片段:“那雪下得更紧”,有异曲同工之妙。)师: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这些充满中国风和古典意蕴的词语,看似有些杂乱,但指向性都很明确,似乎看到了凄凉孤寂但又坚贞的女性。让错误这首诗有了别样的中国诗歌的味道。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些词语的排列,其中还有奥妙?哪些?(学生思考)这里有时空的转换。(两个教学板块之间的衔接、过渡如何自然,贴切,环节和环节之间转化如何流畅,并且内部的联系要经得起逻辑的推敲,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流程顺利推进,层层深入的前提。)生:江南到寂寞的城,然后到向晚的街道,最后提到窗扉。师

15、: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能不能前后颠倒,比如我这样说,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放在最前面,可以吗?(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师:明显,词语的范围在变化,从大的江南到小的窗扉,由视野的开放到心理的闭合,通过这样形式的排列,我们似乎可以感受思妇的相思在一步步的收紧,自我的空间在一步步的压缩,人生的凄凉在一步步加深,整首诗的味道就出来了。师:说到诗歌的味道,我们做个文字游戏,第一行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个环节可以备用,主要是诗歌的韵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在的语言训练来加深对现代诗特性的领悟。)你的心像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一样(填空),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一样(填空),加两个词语。(学生思考)(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