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用方剂.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18561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外用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科外用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外用方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期用药外用方剂组成功效及适应症用法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血竭30 麝香0.36 冰片0.36 乳香4.5 没药4.5 红花4.5 朱砂0.36 儿茶7.2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 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 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四黄膏(证治准绳)黄连1份 黄柏3份 大黄3份 黄芩3份 活血解毒

2、,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祛瘀消肿膏(临床正骨学)血竭9 儿茶6 没药9 乳香9 元胡12 川椒6 麝香1.5 冰片1.5 赤小豆30 地龙30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初期,局部肿胀疼痛。 以上各味共研细末,以蜜或饴糖调敷伤处 栀子散(验方)栀子 当归 各等份消肿化瘀,适用于损伤初期,肿胀疼痛。共研细末,酒或醋调敷伤处。消肿止痛膏(外伤科学经验方)姜黄 羌活 干姜 栀子 乳香 没药祛瘀消肿止痛。治损伤初期瘀肿疼痛者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敷患处。海桐皮汤(医宗金鉴)外用 海桐皮6 透骨草6 乳香6 没药6 当归5 川椒

3、10 川芎3 红花3 威灵仙3 甘草3 防风3 白芷3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共研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消瘀止痛药(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木瓜60 栀子30 大黄150 蒲公英60 蔗虫30 乳香30 没药30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 共研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侧柏叶2份 黄柏1份 大黄2份 薄荷1份 泽兰1份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定痛散(伤科汇纂)当归 川

4、芎 白芍 升麻 防风 官桂各3g山柰9g 紫丁香根 红花各15g 麝香0.9g定痛消肿,舒筋和络,跌打仆伤。为细末,老葱汁调和,敷患处。定痛膏(疡医准绳)芙蓉叶4份 紫荆皮1份 独活1份 生南里1份 白芷1份祛风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疮疡初期肿痛。共研细末。用姜汁、水、酒调煮热敷;可用凡士林调煮成软膏外敷。清营退肿膏(中医伤科学讲义)大黄2份 芙蓉叶2份 黄芩1份 黄柏1份 天花粉1份 滑石1份 东丹1份 凡士林适量清热祛瘀消肿。治骨折、软组织损伤初期,或疮疡焮热作痛。共为细末,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消肿散(中医伤科学)制乳香1份 制没药1份 玉带草1份 四块瓦1份 洞青叶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

5、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叶下花2份 叶上花2份 虫蒌粉2份 大黄粉2份 黄芩2份 五爪龙2份 白及粉2份 红花1份 苏木粉2份 龙胆草1份 土黄连1份 飞龙掌血2份 绿葡萄根1份 大红袍1份 凡士林适量消退肿止痛。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研末混合,用适量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患处。三色敷药(中医伤科学讲义)黄荆子(去衣炒黑)8份 紫荆皮(炒黑)8份 全当归2份 木瓜2份 丹参2份 羌活2份 赤芍2份 白芷2份 片姜黄2份 独活2份 甘草半份 秦艽1份 天花粉2份 怀牛膝2 份 川芎1份 连翘1份 威灵仙2份 木防己2份 防风2份 马钱子2份消肿止痛,祛风湿,利关节。治损伤初、中期局部肿痛,亦

6、治风寒湿痹痛,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外敷。四黄散(膏)(证治准绳)黄连1份 黄柏3份 大黄3份 黄芩3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茴香酒(中医伤科学讲义)茴香15g 丁香10g 樟脑15g 红花10g 白干酒300g 活血行气止痛。治扭挫伤肿痛把药浸泡在酒中,1周以后,去渣取酒即可。外涂黑患处,亦可在施行理伤手法时配合使用。五黄散(证治准绳与)黄丹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乳香各等量清热化瘀,治挫伤热毒肿痛。共为细末,用水或饴糖调成膏外敷。金黄膏(散)(医宗金鉴)大黄2500g 黄柏2500g 姜黄2500g

7、白芷2500g 制南星500g 陈皮500g苍术500g 厚朴500g 甘草500g 天花粉5000g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感染阳证,跌打肿痛。研细末。用酒、油、菊花、金银花膏、丝瓜叶或生姜等捣汁调敷,或按凡士林8份、金黄膏2份的比例调制成膏外敷。丁桂散(中医伤科学讲义) 丁香 肉桂各等份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治阴证肿疡疼痛。共研细末,加在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桂麝散(药蔹启秘)麻黄15g 细辛15g 肉桂30g 牙皂10g 半夏25g 丁香30g 生南星25g 麝香1.8g 冰片1.2g 温化痰湿,消肿止痛。治疮疡阴证未溃者。共研细末。掺膏药上,贴患处伤筋药水(中医伤科学讲义)生草乌120g

8、生川乌120g 羌活120g 独活120g 生半夏120g 生栀子120g 生大黄120g 生木瓜120g 路路通120g 生蒲黄90g 樟脑90g 苏木90g 赤芍60g 红花60g 生南星60g 白酒10000g 米醋2500g 活血通络止痛。治筋络挛缩,筋骨酸痛,风湿麻木。药在酒醋中浸泡7天,严密盖闭,装入瓶中备用,患处热敷或熏洗后,用棉花蘸本品在患处轻擦,日擦35次。活络油膏(中医伤科学讲义)红花60g 没药60g 白芷60g 当归240g 白附子30gv钩藤120gv紫草60g 栀子60 黄药子30g 甘草60g 刘寄奴60g 牡丹皮60g 梅片60g 生地240g 制乳香60g 露

9、蜂房60 大黄120g 白药子30g 活血通络。用于损伤后期软组织硬化或粘连。上药置大铁锅内,再加入麻油4500g,用文火将药炸透存性,过滤去渣,再人锅内武火烧熬,放黄蜡1500g、梅片60g,用木棍调和装盒。用手指蘸药擦患处。 中期用药 外用方剂组成功效及适应症用法接骨膏(外伤科学)五加皮2份 地龙2份 乳香1份没药1份 土鳖虫1份 骨碎补1份 白及1份 蜂蜜适量接骨,活血,止血。治骨折损伤,瘀肿疼痛。共为细末,蜂蜜或白酒调成厚糊状敷。亦可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接骨续筋药膏(中医伤科学讲义)自然铜3份 荆芥3份 防风3份 五加皮3份 皂角3份 茜草根3份 续断3份 羌活3份 乳香2份 没药2

10、份 骨碎补2份 接骨木2份 红花2份 赤芍2份 土鳖虫2份 白及4份 血竭4份 硼砂4份 螃蟹末4份 饴糖或蜂蜜适量接骨续筋。治骨折,筋伤。 。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煮外敷。碎骨丹(中医伤科学讲义)骨碎补4500g 白及片2000g 陈皮4500g 茄皮4500g 虎胫骨(用代用品)4双 冰片500g 麝香250g 三七4500g 血竭2000g 土鳖虫2000g 乳香4500g 川2000g 硼砂1000g 没药4500g 雌雄活鸡(捣成泥)各2只接骨续损。用于骨折共为细末,蜂蜜、冷水调成药膏摊贴患处。舒筋活络药膏(中医伤科学讲义)赤芍1份 红花1份 南星1份 生蒲黄1份半 旋覆花1份半 苏

11、木1份半 生草鸟2 份 生川乌2份 羌活2份 独活2份 生半夏2份 生栀子2份 生大黄2份 生木瓜2份 路路通2份饴糖或蜂蜜适量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敷。凡士林调煮亦可。后期用药外用方剂组成功效及适应症用法二号洗药(临床正骨学)川乌 草乌 花椒 艾叶 苍术独活桂枝防风红花 刘寄奴 透骨草 伸筋草各9克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骨折、脱位、伤筋等损伤后期,局部僵硬,挛缩酸痛者。 水煎后乘热熏洗患处。上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伸筋草15 透骨草15 荆芥9 防风9 红花9 千年健12 刘寄奴9 桂枝12 苏木9 川芎9 威灵仙9 活血舒筋。用于上肢骨

12、折、脱位、扭挫伤后筋络挛缩酸痛。 煎水熏洗患肢。五加皮汤(医宗金鉴)当归(酒洗)10 没药10 五加皮10 皮硝10 青皮10 川椒10 香附子10 丁香3 地骨皮3 丹皮6 老葱3根麝香0.3 和血定痛舒筋。用于伤患后期。煎水外洗(可去麝香)万应宝珍膏(成药)荆芥 山柰 麻黄 南刘寄奴 羌活 藁本 柴胡 地黄 生川乌 防风 苍术 川芎 独活 续断 威灵仙 何首乌 生草乌 赤芍 附子等舒筋活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痛等。黑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阳疽肿痛慎用。损伤风湿膏(中医伤科学讲义)生川乌4份 生草乌4份 生南星4份 生半夏4份 当归4份 黄金子4份 紫荆皮4 份 生地4

13、份 苏木4份 桃仁4份 桂枝4份 僵蚕4份 青皮4份 甘松4份 木瓜4份 山柰4份 地龙4份 乳香4份 没药2份 羌活2份 独活2份 川芎2份 白芷2份 苍术2份 木鳖子2份 穿山甲片2份 川断2份 栀子2份 土鳖虫2份 骨碎补2份 赤石脂2份 红花2份 牡丹皮2份 落得打2份 白芥子2份 细辛1份 麻油320份 黄铅粉60份祛风湿,行气血,消肿痛。治损伤肿痛或损伤后期并风湿痹痛。用麻油将药浸泡710天后以文火煎熬,至色枯,去渣,再将油熬约2小时左右,滴水成珠,离火,将黄铅粉徐徐筛人搅匀,成膏收贮,摊用。坚骨壮筋膏(中医伤科学讲义)第一组:骨碎补90g 川断90g 马钱子60g 白及60g 硼

14、砂60g 生草乌60g 生川鸟60g牛膝60g 苏木60g 杜仲60g 伸筋草60g 透骨草60g 羌活30g 独活30g 麻黄30g 五加皮30g 皂角核30g 红花30g 泽兰叶30g 虎骨(用代用品)24g 香油5000g 黄丹2500g 第二组:血竭30g 冰片15g 丁香30g 肉桂60g 白芷30g 甘松60g 细辛60g 乳香30g没药30g 麝香1.5g 强壮筋骨。用于筋伤骨折后期。第一组药,熬成膏药后温烊摊贴。第二组药,共研为细末,临贴时撤于温烊后膏药上。跌打膏(中医伤科学讲义)乳香150g 没药150g 血竭90g 香油10000g 三七17500g 冰片90g 樟脑90g 东丹5000g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肿胀疼痛。先将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药用香油浸,继用慢火煎2小时,改用急火煎药至枯去渣,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再煎,达浓稠似蜜糖起白烟时,放入东丹,继煎至滴水成珠为宜。离火后加入冰片、樟脑调匀,摊于膏药纸上即成,外贴患处。海桐皮汤(医宗金鉴)海桐皮6 透骨草6 乳香6 没药6 当归5 川椒10 川芎3 红花3 威灵仙3 甘草3 防风3 白芷3 舒筋活络,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