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183938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1、研读文本,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2、欣赏语言,学习如何紧紧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3、品味语言,感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欣赏语言,学习如何紧紧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品味语言,感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诵课文第一段开课。二、行走的风景:1、请静静地读课文,随作家一路行走一路欣赏故宫风景,请把作家所到之处标出来。(理清空间顺序)思考:行走故宫留给你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文中突出了故宫博物院的什么特征?2、行走文本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知到故宫博物院的特征?(学生找出文段并交流。)三、寻找

2、“最美解说词”:1、作家紧紧围绕建筑物特征介绍故宫,可是现在故宫向社会征集“最美解说词”(出示“征稿启事”。朋友来挑战,建议关注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是哪个殿?(太和殿。)2、呈现朋友所写的“太和殿解说词”,请对比阅读,寻找和原文的不同之处,认真分析并评价:是改写的好,还是原文好?3、对比中总结说明文需围绕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总结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4、指名诵读原段(做朗读指导)。齐读下面的段落,感受省去的语言魅力。5、分工寻找并验证其他地方体现语言“准确、生动”的语段并交流及诵读。四、课堂总结:1、请班长至颁奖词:最美解说词:说明文,介绍的是对象2、思考:黄传惕凭什么获奖的?(

3、说明文写作经验交流)五、作业布置:用所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校园解说词。课堂实录师:(上课铃声响过)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师:来给同学们上课的前两周老师去了趟北京,“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师:请静静地读完课文,请随作家一路行走一路欣赏故宫风景,并把作家所到之处标出来。生:端门-午门-庭院

4、-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神武门师: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故宫?生:空间顺序。师:行走中故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概括。生1:壮丽生2:雄伟生3:雄伟壮观师:在作者的笔下,故宫博物院呈现了怎样的特征?请用作者的词语概括。生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师:板书(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师:行走在文本里,你发现哪些语句能让你捕捉到故宫博物院的这些特征?生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

5、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从这段,我看出故宫博物院的“宏大壮丽和建筑精美”的特点。生2:“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从这里我能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精美”。生3:“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从这里我感受到故宫“布局统一”的特点。师:作家紧紧围绕建筑物特征进行说明,把

6、这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介绍给我们。可是现在故宫每天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让大家尤其是外宾能更好了解咱的故宫,现在故宫管理委员会想向社会征集“最美解说词”。和我同行的朋友想挑战一下,也想参与故宫“最美解说词”的评选。但故宫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他很难下笔,于是他也想像作者一样关注里面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建筑物,是哪个殿?生:太和殿师: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太和殿?生:5、6、7、8段。师:这是我朋友写的太和殿的解说词,他想请咱们帮他琢磨琢磨写得怎样?请同学读,并请大家对比原文,认真分析并给予他中肯的建议。生:学生对照学案找不同。师:(片刻)我们交流一下想法吧!生1:和原文比老师朋

7、友写的解说词少了一些生动的描写。(举例),这些描写能体现故宫建筑群的“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特征。师:请把文中描写性的语句勾画出来。请你读读看,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生2:感觉到故宫的宏伟。师:是啊,故宫的特征就在这些生动的描写中体现出来。所以说明文为突出事物特征所需,语言也需生动形象。(板书:生动)生3:和原文比,老师朋友写的解说词少了一些数字,我觉得原文更具体。师:对。具体的数字能客观实在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具备“准确”的特点(板书:准确),说明文的语言有的准确平实,有的准确生动。而这篇课文语言上就具备“准确生动”的特点。师:还有想交流的吗?生4:原文中的“约”省了,不

8、够准确。师:这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往往能“准确”地概括事物的特征,也就符合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的要求。师:在对比中我发现黄传惕的解说词要比我朋友写得好。师:现在咱们来欣赏一下作家的原文,请咱班朗诵高手为我们朗诵前一段。生:读书。(在这位同学读后稍评价)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文段该怎么读?从语气、语调上给同学提建议吧?生1:我认为该用中速读。生2:我觉得应该读铿锵一点。师:这篇文章是一篇“广播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配乐播出,以供听众朋友们收听,作家的言辞就力求给听众一种悦耳、舒心的感受。所以老师建议读时用这样的节奏朗诵: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

9、徐缓。(听范读第5段)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这种语速语调齐读下面一段。师:“寻找最美解说词”与我朋友无缘呐!他的解说词没写成功,但在帮他的同时我们学到了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说明语言的两大风格:平实、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必须保证“准确”的特点,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准确生动”。那么我们在文章的其他语段中找找看是否也具备这样的语言特征?师:现在我们分工找找看,左边找“准确”特点的语段。右边找“生动的描写”的语段。生:寻找,交流。(边交流边要求学生诵读描写生动又体现事物特征的语段)师:“最美解说词”征集活动结束了,颁奖结果是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获得“最美解说词”的称号。请班长向黄老师致颁奖词

10、。班长:颁奖词说明文,介绍的是对象,突出的是特征。语不在惊人,而在平实准确;言辞不在华丽,而在具体生动。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语言平实自然,生动优美,使听众悦耳,让读者舒心,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最美解说词”。师:说说黄传惕获奖的“绝招”是什么?生:说明文讲究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介绍特征时语言要准确,也要生动。师:请使用今天黄传惕教给你的写说明文的“绝招”写一小篇蒙自三中的校园解说词吧!(下课铃声响起)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生:起立!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故宫博物院课后反思红河的送教下乡

11、活动结束了,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也结束了,但反思本堂课,虽说突破了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巧妙地设计了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如果还有机会再展示这节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弥补不足:一、课堂上老师的表现再投入些,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杨琼老师的课堂让我触摸到老师的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她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每一次发问似乎都暖了学生的心窝,而我的课堂是那样的冷静,仿佛老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引导者而非参与者。要让学生满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老师的情感感染少不了,因此,如果再有机会展示这堂课,我将在教学激情上多投入一点。其实也提醒了我,平时要在自己的

12、教学基本功上多下功夫,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自己无论面对什么课堂都能迎刃有余。二、加强课堂的无痕性打造,让课堂像水一样静静流淌。优秀的课堂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老师的每一次发问都应该自然而然推动课堂的前进,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水到渠成,自然生成。如果再给我一次展示此堂课的机会,我将加强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训练,让课堂更自然,让学生和老师感觉不到课堂的预设痕迹。尤其是“寻找最美解说词”的环节,如赵玲师傅说的:还是有老师挖好了坑给学生跳的感觉。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还得下功夫琢磨语言的表述和对学生的引导,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自然生成,让课堂像静静的流水流进学生的心窝里。三、语文课堂不忘语文的“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本是语文课堂的阵地,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因此不论是故宫博物院还是任何一篇课文,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永远要坚守住“根”的理念。以深挖文本为根本,品味语言为主,坚守语文味的课堂阵地,以教会学生读书为最终目的。语文老师要不忘语文的初心,只有永远保持一颗语文心,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自己,也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封志莉故宫博物院课堂实录及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