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17990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复课复学正在积极推进。八年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复课复学后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中心组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衔接方案。1、 整合知识、解惑答疑线上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尤其是能及时的为每一个学生进行线上答疑解惑,从这些方面来说,是值得让老师进一步引导、利用和发扬的。但是线上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缺少了师生互动、课堂实验、学生交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表情显得木讷,反应迟钝;过度依赖荧屏,学习没了老师的激励与监管,又没了同学之间的比较与督促,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参

2、与性。所以学生长时间的居家线上学习,在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学习效果上也是参差不齐、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障碍,本中心组建议:1、 在开学前一周,停止线上传授新课。教师应提前梳理线上学期期间每节课的知识清单,并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对重难点做相应的解释突破。建议教师以表格或者流程图的形式展示知识脉络,并对每个考点配套一题典型习题加以巩固。 2、 由于线上听课缺少了互动性,课后完成练习又缺少监督性。建议教师采用各种直播平台,按照“展示知识点”-“展示典型习题”-“学生作答”-“挑选学生解析”-“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复习。其目的是在调动学

3、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听课效率的同时,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能对共性问题进行解决。对于个性问题,鼓励学生线上提出,也可以线下解决。2、 演示实验、调整状态复课后教师切不可因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急于新课教学,同时也不主张复课后,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从头重讲,炒饭式的重复,没有必要也势必事倍功半。分析线上线下学习的优缺点,我们发现线上教学跨越时空、优势明显,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等相对受限。因此建议在复课初期,在教学上要转变策略,将已学但未进行的实验演示、分组实验等教学活动,设计进教学中,让知识点在实验中展现,让重点难点在实验中破图,以达到复习巩固、调整状态、便于开展下个

4、教学环节的目的。建议进行实验教学的实验1、 【演示】P5页“想想做做”中“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复习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分组实验】P10页“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重力的示意图。3、 【演示】P17页“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P18页“想想议议”中“小球的惯性”,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相应内容。4、 【演示】P20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复习二力平衡的相应内容。5、 【分组实验】P24页“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复习摩擦力相应内容。6、 【演示】P30页“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复习压强的相应内

5、容。7、 【演示】P34页“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复习液体压强的相应内容。8、 【演示】“覆杯实验”、“套管实验”“吸盘”等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9、 【演示】“口吹硬币”“口吹套在一起的纸杯”、“口吹两之之间”等来阐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0、 【分组探究】P51页“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复习浮力产生的原因、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的计算等相应内容。11、 【演示实验】P54页“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复习阿基米德原理。12、 【演示】用空瓶子和沙子,演示“漂浮”、“悬浮”“沉底”几个状态。13、 【演示】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3、 摸清底细、查缺补漏通过复课前知识清

6、单自行复习和复课后的实验复习巩固,教师就要对线上学习效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测试的内容应注重知识点全面考查,重基础、突出重难点,不挑难题和偏题。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这段学习成果有所肯定;二是通过测试结果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鼓励学习测试后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4、 找出问题、分层突破 教师通过对测试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共性的问题或者学生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也可以在新课之中,课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的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衔接上实现无缝对接。对于个性化问题,在寻求教师帮助的同时,也鼓励教师建立学习小组,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针对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尤其是线上学习自我放飞而产生的新学困生,应遵循低起步、耐心教、分成补台阶的原则。疫情之中,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任何习惯都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必纠结于过往,而应重在脚下。建议可以采取集中辅导补助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