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176285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学习心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匮要略学习心得金匮要略自问世后,其理论精奥,其方效而多验,被奉为经典之作,历代医家无不研习之,正如清李彬在其序文所言:“不读伤寒论者,不可与言医,不读金匮要略者,并不可与言伤寒论”。其理论和方法渗透到历代医家的著作和临证之中。作为杂病专著的金匮要略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方面都有系统的论述,成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后世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的发展无不根源于此。 (一)经方派的形成尊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经,于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则被尊为“经方”。如徐大椿说:“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唯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喻嘉言称“众法之宗

2、,群方之祖”。 (二)金匮要略内科杂病在现今中医内科学的地位中医内科学历经历代医家的充实、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方法己不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家之长。但就其包含的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来讲,金匮要略所记载和阐述的理论和方法仍在中医内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病种金匮要略全书共论述40多种病,其中属内科疾病的约30多种。有痉、湿、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疹、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病、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病、黄疽病、惊悸、吐烟、下血、胸满、癖血、呕吐、哆、下利等。病种的丰富是中医内科学发展的必然,出现新的病种,

3、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有病种的分化,如金匮要略中的吐蛆,下血,现中医内科学中将之分为出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鼻蛆。说明在金匮要略之后,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病的概念更加完整、系统,治疗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二是新发现或新出现或结合西医学的“病”,如各种癌症、肥胖、痴呆等。 2.方药仲景之方之所以经久传世而不衰,首先是由于其疗效可靠。在仲景方影响下,方剂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后世组合之新方,多仿前世经验,出现极多组成合理、法度严明、主治明确、结构规范之传世良方,以原方结构基本思路为基础,衍化出较多类新方,如桂枝汤类、麻黄汤类,有一方而衍化为几十方者。从原方中裁出部分药物,别为新方者,如从芍归胶艾汤中别

4、出之四物汤,从肾气丸中别出之六味地黄丸等,独具经法。在药物配伍方面,受仲景方用“对药”的影响,后世医家对“对药”的使用,创立了许多新的经验。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药在现今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3.金匮要略所确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仍是现今中医内科学的核心金匮要略所确立的整体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的理论仍是现今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其所采用的脏腑经络以及八纲辨证方法仍是现今中医内科学最基本和重要的辨证方法,其所确定的治未病、标本缓急、扶正祛邪及脏腑补泻的基本治则,仍是现今中医内科的基本治则,其方药组成理论更为后世之楷模。4.与现今中医内科学的比较现今中医内科学是经过千年历代中医学家的不断充实

5、、完善,理论上不断创新,方法上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之金匮要略的内科学有较大的进步,这一点不容置疑,在此不赘述。但通过比较较之金匮要略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病概念的淡化与西化金匮要略是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病证结合,重点在辨病上。现今中医内科学也通过脏腑分病证治,但其病的概念淡化、形式化。辨病对辨证论治没有多少约束力,病概念淡化的另一个标志是用西医的病直接应用。用西医的理论认识的病,遵循西医病的过程,而用西医理论认识的病,中医病的过程性就模糊了,失去了过程的中医的“病”就只有“证”可利用,没有了其完整性而本质的规律。(2)症的泛化与忽视症包括症状和体征,是中医学用来诊断疾病,辨证施治的依

6、据。金匿要略以脉症为核心组成了诊治疾病的体系,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发现,先进的科学仪器用于临床,这为中医的证更小、更深、更具体提供了可能。如化验指标,X光,TC,MR等所收集的“证”进入到中医诊治体系中。这是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中医学不能回避,但这些“证”,中医并不能拿来就用,必须用中医的理论进行分析归类,这就是中医症的泛化。同时临床上存在着过于依赖这些症的现象,相比之下对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的忽视,尤其切脉的忽视,现临床医生已很难从脉上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使中医脉症结合诊病成为形式,忽视了中医传统望闻问切所获得的很多信息,也失去了许多中医辨病辨证的客观依据,从而影响了

7、中医辨病辨证的质量。(3)治疗的规范化、粗糙化中医治疗的规范化,可重复性历来是中医治疗追求的目标,也是西医学常常攻击中医的地方。从金匮要略方来看,其方己经重复了千年,方药有固定的组成、严格的制作、灵活的加减明确的适应证以及详细的使用、副作用、调护方法等,有是证便用其方,效果肯定,可重复性不言而喻。只是现在的方不对中医概念的病证,可重复性当然不高。可重复性,规范化首先应该在中医概念病证的平台上才有意义,因此提高中医病证的诊断和认识水平,是提高中医规范化、可重复性的前提和充分条件,也是唯一出路。在西医逐步向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向发展的同时,中医治疗却趋向简单化、粗糙化、单一化。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往往综合各种方法,根据病的需要,或针或药,药又有不同制剂、不同制作、不同服法,而现今中医,针和药分家,药和医分家,药制作的统一化、机械化,在这背景下,治疗不可避免的趋向粗糙化。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为历代中医学推崇,是中医必读之书。金匮要略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内科杂病的学术思想仍是当今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和基石。其发展也是在对伤寒杂病论的继承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今后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和突破,也必将从研究和发掘金匿要略等中医经典中汲取营养和提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