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516716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精编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7月,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荀悦有曰:,先其未然谓之防, 发而止之谓其救, 行而责之谓之戒。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课程目录 一、安全管理概述 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一、安全管理概述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 的顺利发展。,(二)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必要性) 1、有助于有效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根本利益; 2、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 3、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

2、展;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 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 1、概念: 系统原理是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 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 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 出现的问题。,2、系统原理特征: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综合性、环境适应性。 其中,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层次性、目的性、整体性。 (1)层次性 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并分解为一系列的分系统。系统的各层次 之间,应该职责分明。 上一层次系统主要有两个任务: 1)根据系统的功能目标向下一层次发

3、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执行的结 果; 2)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 这样做就可以避免管理层次的混乱,充分发挥指挥的功能。,(2)目的性 每个系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是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反之,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系统的结构不是盲目建立的,而是按系统的目的和 功能建立的。因此,在组织、建立、调查系统的结构时,要强调服从系统的目的。 一个系统通常只能有一个目的。如果有多个目的,则必然在人、财、物、 时间、信息等各方面相互干扰,达不到优化,从而降低管理效率。,(3)整体性 局部与整体有着复杂的关系和交叉效应,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 从局部看有利的事,从整体看

4、并不一定有利。 一个系统总是由许多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一般地说,如果每个单元或子系 统的性能都是好的,则整体的性能也会比较理想。但是,单元或子系统都力争 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 管理要有全局观点,从整体目标出发,使各局部协调一致,这是管理者的首 要职责。,3、系统原理的原则: (1)整分合原则 (2)反馈原则 (3)封闭原则 (4)动态相关性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体规划 ,明确分工,有效综合 。 在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 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 考虑;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建立健 全安

5、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 部门的职能,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2)反馈原则 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必然存在着反馈问题。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着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又构成新的原因、新的结果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是各有目的,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目的,所以反馈又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面对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反馈原则在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灵敏的信息接受部门

6、与传统的管理活动相比,现代管理活动在信息工作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信息量急剧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涉及的内外因素更为众多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常常变化难测; 第二,对这些信息收集在质、量、时间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第三,信息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日益增强,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获取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常常是导致成败的关键。 加强对初始信息的分析综合工作 实行适时有效的反馈,太宗谓梁公曰:以 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尝宝 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 镜矣。,反馈原则,(3)封闭原则 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管理手

7、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管理系统的基本闭合回路图,基本闭合回路图告诉我们: 管理法也应该符合这个回路加以封闭。不仅要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而且应有对执行的监督法。还必须有反馈法,它包括对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矛盾的仲裁法,对执行发生错误的处理法等等。法不封闭等于无法,因为,有空子可钻,有法也无法真正执行。只有构成一个封闭的法网,才能疏而不漏。法不成网,纵密亦漏。,封闭原则在管理中的应用: 从后果主体评估出发 评价后果的标准是目的,看后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说来,后果与目的总是不完全一致的,这就要采取对策,加以封闭,杜绝偏高的目的后果

8、。 从各种后果中循踪追迹 特别要选择可以反馈控制的主导线,加以封闭。,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4)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在管理中的应用: 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存在发生的可能。如果各要素都是静止的、无关的,则事故也就无从发生。因此,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件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实例: 开采煤矿的开始,便产生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是随开挖行为的延续,所揭露的岩体必然

9、不同; 二是随开挖行为的延续,岩体的应力必然重新分布; 三是随开挖行为的延续,为使开挖的巷道具有特定的作用,其巷道的结构必然不同。也就是巷道有天井、平巷、斜巷之别,有规格断面之别。 但它们又是相关联的,因此生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安全管理也必然要随之变化,从而我们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安全管理的目的也才可能达到。,(二)人本原理 1、概念: 所谓“人本”原理,是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2、内涵: “一切依靠人” “一切为了人” “人本”原理,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明确:要做好管理工作,要管好财、物、时间和信息,首先必须抓住做好人的工作这个

10、根本。,3、人本原理的原则 (1)能级原则 (2)动力原则 (3)激励原则 (1)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认为,人和其他要素的能量一样都有大小和等级之分,并会随着一定条件而发展变化。它强调知人善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人的能量发挥在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岗位上。,不同能级,配备 具有相应能力的 人员,决策层:制定决策,管理层:按照决策,发出 管理指令,执行层:执行管理指令, 调动人、财、物,操作层:完成各项具体 任务,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图,只有混乱的管理,没 有无用的人才; 不同能级表现不同 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 神荣誉; 实践证明,稳定的 管理结构应是正立三角 形,上面具有尖锐的 锋芒,下面又有宽厚的

11、基础,这种稳定的管理 结构正是建立在合理分 级的基础上。 任何一个管理三 角形都分为四个层次。,能级原则在管理当中的表现: 指挥人员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和出众的组织才能,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判断决断,有永不枯竭的事业进取心; 反馈人员必须思想活跃敏锐,知识兴趣广泛,吸收新鲜事物快,综合分析能力强,敢于直言不讳,只有求实精神,没有权力欲望; 监督人员必须公道正派,铁面无私,同时要熟悉业务,联系群众; 执行人员必须忠实坚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等等。,2、动力原则 管理必须有强大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运 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内容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

12、力 (1)物质动力 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 (2)精神动力 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革命理想、爱国主义等)、精神鼓励(奖 状、先进称号),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 (3)信息动力 信息的传递所构成的反馈对组织活动发展的推动作用。,动力原则在企业运用须注意的问题: (1)三种动力的综合协调; (2)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 (3)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的关系; (4)各种刺激量的阈值。,3、激励原则,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行动 实现目标 需要满足 产生激励 新的需要 状态解除,激励过程,(三)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13、的不安全状态。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1)偶然损失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认为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 系:“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 由偶然性决定”,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 定产生相同的损失。 因而可以说,事后不管有无

14、损失,作为防止 灾害的根本的重要的事情是防患于未然,因为如果 完全防止了事故,其结果就避免了损失。,(2)因果关系原则 防止灾害的重点是必须防止发生事故,事故之所以发生是有它的必然原因的。亦即,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一般地说,事故原因常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 (1)物的原因; (2)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指由于设备、环境不良所引起的; 人的原因则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的间接原因: (1)技术的原因 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物的设计,建筑物竣 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

15、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 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 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2)教育的原因 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 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没 有经验等。 (3)身体的原因 包括身体有缺陷,例如头疼、眩晕,癫痫病等疾病, 近视、耳聋等残疾,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4)精神的原因 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 恐怖、不和、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以及白痴等 智能缺陷。 (5)管理的原因 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 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人事配备不完善,劳动意志消沉等管理上 的缺陷。,(3)“3E原则” 一般说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上述五个间接 原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以上的原因同时存在。 技术、教育及管理这三个原因占大部份,可以说这三项 是极其重要的事故原因。 与这些原因相应的防止对策为(1)技术对策,(2) 教育对策以及(3)法制对策,即“3E原则”。,减少事故损 失的安全技 术,防止事故发 生的安全技 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 危险,如何引发事 故,事故的可能性 和严重程度,对于 可能的危险应该怎 么做,要求人们必 须怎么做,安全 技术 对策,安全 教育 对策,安全 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