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散文读后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67159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毛散文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毛散文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毛散文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毛散文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毛散文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毛散文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毛散文读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毛散文读后感篇一:三毛作品读后感 三毛,读你万水千山走过 用一周的时间,品完了三毛的一生。发现自己爱上了这样一个气质风华,特立独行的奇女子。 与三毛结缘,从她的佳句开始。 无数条充满哲理的语言,写满笔记本的首页,也镌刻在内心,她曾说,“每个人都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在流浪”;她曾说,“如果有来生,要成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撒下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些美美的句子,伴我度过困惑迷茫的日子. 走进三毛,从撒哈拉

2、的故事开始。 她与荷西的爱情,如夏花绚烂,而又匆匆落幕。他们曾用六年的时间错过,七年的时间相守,却在余下的一生别离。诸多的遗憾伤感,诸多的心疼无奈,齐聚心头,汇成一股汪洋,泛滥成灾。 但她却又无比幸运,至少,在独自漂泊的时候,有一位男子,愿意追随她,牵着她的手,许她一个天荒地老。在三毛的笔下,朴实的语言中,叙说着与荷西在沙漠中度过的艰难却又无比美好的时光,淋漓精致地诠释了她的一段平淡美好的爱情,温暖了读者的心窝。然而,所有的美景,随着荷西的意外而支离破碎,为你流泪,为你心酸,却无法改变这个悲惨的事实。曾经我痛恨这个世界,为什么悲剧总是意外发生?为什么美好不能永恒? 了解三毛,从前天看完白落梅撰

3、写的你为锦瑟,我为流年开始。 我才发现,我曾经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三岁开始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注定了与烂漫的童年背道而驰,把自己尘封在各种书籍的海洋里,让她有了超凡脱俗的心境。无比庆幸,她的家庭给了她追求精神生活的保证,才有了她的义无反顾。 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惨淡的阴影,却总会在山穷水尽时指派天使来救赎,然而幸福于她,总是飘忽不定。曾被老师羞辱,六年的暗无天日,一位画家带来了第一缕阳光,陆续的几位老师,打开了她的世界,她的心房。却又如过客般,匆匆而来,匆匆而走。重新踏入大学,文学修养极好的她,却选择修习哲学,只为了去找寻“人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方式,不惧世俗的眼光

4、,淡然处世,她也在这段青春年华中,遇见了最好的男子。一段美好的初恋,给她平淡的日子里增添色彩。然而逃不过的还是似水流年,爱到极致的她,无法忍受一个没有保证的未来,选择流浪远方,独自承担风雨。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之旅。 她独自承受着所有浪迹的心酸泪水,却总是用轻松欢畅的语气向大家诉说衷肠,遇上荷西,是她人生中最美的意外!虽说好景不长,却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印记。 有人说,三毛是飘忽于天地的一粒尘沙,注定属于流浪,也有人说,她是岁月的拾荒者,走遍万水千山,看尽人世浮沉。其实在我看来,她不过是想找个心灵的栖息之所。然而世事变更,悲喜交磨,生生阻断了她想停歇的脚步,于是,继续行走,直至千帆过境,脚步随

5、着生命终止。她的离开,是文坛的遗憾,确实她一生的解脱。 她执着追寻心灵自由,才有了她如此非凡的一生。她的特立独行,她的才情与洒脱,是我想也不敢想的境界。那首橄榄树的旋律, 不由自主在脑海荡漾: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一如曾经爱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平凡朴实,却是生命中最美妙的风景。篇二:三毛作品读后感 滚 滚 红 尘 读三毛的撒哈拉之恋有感 上学的时候,曾经读过三毛的作品,可惜现在很多都忘掉了。去年,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上边看到某人在介绍三毛时用上了“侠女”这两个字,那一刻我心里边马上涌起了对三毛的强烈好奇心。于是依着自己的好奇心,我重新看了三毛的作品。三毛

6、作为一位侠女独自闯荡江湖,就是从撒哈拉沙漠启程的,或者说,在我看来,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有着一份善良朴实的心境。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看到了她渡过了48年短暂的“滚滚红尘”。 一 侠女征服撒哈拉 应该说,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的江湖。她的江湖伴侣荷西说: “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四年的大学,服两年兵役,六年后我人便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荷西语录)”。“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跟他天涯海角一

7、辈子流浪下去了。那个人,就是我现在的丈夫荷西。(三毛语录)”三毛对于撒哈拉这个地方非常向往,这种向往达到了哪种程度呢?三毛说她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当我们从照片、电视或者是互联网上边欣赏撒哈拉的时候,它绝对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然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些途径知道一个事实,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一个处处充满了危险的地方,一个埋葬了无数尸骨的坟场。这样一个地方,三毛却说她非走一趟不可,很多人把三毛的话当成了一句笑话,他们并不相信一个家境不错的年轻女性会跑到撒哈拉那儿去活受罪。 这是一个过分追求理想化生活的女人,偏偏这个女人还很固执,当着两

8、份特质同时在一个女人身上出现的时候,那么你不用奇怪她身边会发生什么离奇跌宕的故事。而且,中国人心里边其实是向往着远走他乡的,因为我们从小便被教导,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一个个小孩的心理早就种下了他日远走他乡的种子,我们实在是好奇万里之外究竟存在着什么神奇的事物,竟然可以轻易地将可怕的万卷书打败!三毛从小就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毛是存在着这样的心理的。而杂志上一篇普普通通介绍撒哈拉沙漠的文章就成了导火索,一下子把三毛整个心思全部炸飞到了撒哈拉去了。三毛就这么毅然决然的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去了。 然而三毛突然空降到撒哈拉的举动早就被有心人预料到了,那人就是她的丈夫荷西。我很喜欢荷西,他

9、始终默默地在三毛的不远处等待着她、支持着她,我也一直很怀疑,如果没有荷西陪着三毛在撒哈拉那里风吹日晒的,共同生活,保护着这个任性的女人,三毛她有可能在沙漠生活下来吗? 三毛到底是到了撒哈拉沙漠了,这个缠绕了她半生的乡愁之地。沙漠的生活是艰苦的,特别是在一开始,荷西要求:“你今后就用我赚的薪水过日子,好歹都要过下去。”于是他们一切的生活来源只能靠着荷西的薪水,日子当然不好过。让我们先来看看三毛一开始所面临的困境:一共两间房间,一间较大的是横四大步,直五大步,另外一间,小得放下一个大床之外,只有进门的地方,还有手臂那么宽大的一条横的空间,房间地面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墙是空心砖原来的深灰色,上面

10、没有再涂石灰,砖块接缝地方的干水泥就赤裸裸的挂在那儿;厨房是四张报纸平铺起来那么大,有一个污黄色裂了的水槽;浴室有抽水马桶,没有水箱,有洗脸池,水龙头流出来的只是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日常用水自然是花高价买来的。 三毛这才真正意识到:“我这才联想到,我马上要面对的生活,在我,已成了一个重大考验的事实,而不再是我理想中甚而含着浪漫情调的幼稚想了。”这个浪漫的人终于认识到她所梦想的地方不是一个适合造梦的场所了,三毛在一开始适应的阶段的的确确是吃足了苦头,房子条件差到要命,没有床可以睡,买水的时候要提着十公升的水步行大半天才能回到家,借用邻居的铁皮炭炉子,任由烟呛得眼泪流个不停接下来的每一

11、刻我都在等待着三毛开口说:“算了,我们回家吧“之类放弃的话,不过三毛总是让我失望,她很多次地哭泣过,但是却从来没有过逃走的念头。这种坚持到底是源于中国妇女坚韧的品行,还是三毛固执的本性在作祟呢?三毛到底是坚持下来了,并且把他们的爱巢改造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房子原来裸露的墙壁砌成了雪白色的,上边挂着一副中国书法“灵门舞集”,三毛母亲寄来的棉纸灯罩低低挂着,其他好像陶土、石像、骆驼的头骨、收音机、电视机等等,它们让这个房子看起来既充满了艺术感又不乏现代感。在白手起家的描述中,三毛就像一个侠女一般不可思议,她征服了撒哈拉这个危险的江湖,成了沙漠中特殊的一员。 二 布道者完美的结局 至于她对生和死的

12、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作为一名征服沙漠的侠女,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非常难过, 她的文字,她的精神,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撒哈拉的沙漠是一个冷淡的沙漠,三毛用一颗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部落。在撒哈拉沙漠一书里,总是看到三毛用轻松的语调说着一个个悲剧的故事。重读此书,我感受到了另一次心灵的煎熬。尤其是妇女地位的卑微和落后,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很多人对我说,此书让他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与风俗,但是,在沙漠中,我想三毛是沉重的,是不开心的,因为,她一直看着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的自虐与冷漠。 三毛的成名系列散文

13、撒哈拉的故事就是在联合报是台湾的两大报之一,报副刊上首次发表,然后逐渐流传开的。这个系列散文出现的年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赶上台湾经济腾飞和走向世界,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长篇大论,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富有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故事适时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仅仅“撒哈拉”这三个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紧接着西撒哈拉脱离西班牙的殖民地统治引起那里的局势动荡又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当然,仅仅靠时事热点掀起的读者热情是不能长久的,正当读者对撒哈拉故事中的三毛和荷西产生兴趣的时候,荷西意外逝世。这个意外立刻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联合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炒作机会,三毛热

14、由此掀起新高潮。联合报的具体步骤是出钱让三毛周游中南美洲各国写游记,还派一位摄像记者为她的游记提供图像资料。周游结束后,紧接着就安排三毛做环台湾岛的演讲,这已经与演员“做秀”非常相似了。演讲的后面是在报刊上开设专栏,回答读者提问,这样就更加拉近了三毛与读者的距离。与这些相配合的还有写歌词,教学,拍电影等。三毛想不出名也不行了。 在三毛成名以后,她感受到了成名后的写作压力,原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休闲式写作,如今成了她的精神负担。正如她自己在作品中所说的那样,她长时间地冥思苦想,却写不出一个字来,甚至有十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停止了写作。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下,她还是写出了比较好的文章,那就是散文集哭泣的

15、骆驼,可以看成是撒哈拉的故事续集,这本文集也几乎榨干了她关于撒哈拉的最后生活积累。 随着她和荷西离开西撒哈拉,荷西先是失业,然后又在1979年意外去世,这样的打击使三毛的创作环境和心态都受到了重创,从那以后,可以说,她一直没有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1981年回到台湾以后,她被传媒和盛名所驱使,几乎失去了自己,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她去演讲,她回答读者的来信等,她已经从一个作家蜕变成一个社会工作者,或者说一个布道者。从某种角度来看,1991年三毛的自杀,可以看成是一个布道者最完美的结局。 三毛在作品中无数次地写到过自杀,她说1981年如果不是琼瑶用了整整七个小时强迫她答应不自

16、杀,她早已不在人世。她之所以留下,是为了不伤害活着的亲人以及广大爱她的读者。可是十年以后,她发现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远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重,她有一篇文章形象地描述过这种心情:在一次家人聚会上,她三次大声宣布她要结婚了,但没有任何一位家人做出她期待的回应。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