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6705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状元笔记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小中南部,毗邻港澳,遥望台湾,与东南亚相邻,地理地区优势明显。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珠三角城市化特点: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0%;城市化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不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抓住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其中,对外开放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

2、所以这些问题还得在发展中解决。只有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注意,解决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不能理解为限制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综合探究1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表2-6-5所示为19782004年顺德基地作物结构的变化(单位:万亩)。 表2-6-5年份面积桑蚕甘蔗花卉水果蔬菜橡草其他197829.737.3415.960.690.11

3、1.1204.15200428.391.9516.014.201.501.191.342.05你知道“基塘”农业生产方式的好处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对策?你认为在什么样的地区可以效仿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探究:(1)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基塘”农业,讨论“基塘”农业生产方式的好处。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特色农业,它将地势低洼多水地改造为塘,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而形成。桑基鱼塘农业生产方式的好处:充分利用当地地形条件和光、热、水资源,将洼地挖成塘,塘泥堆成基,塘里养鱼,基上栽桑养蚕,蚕蛹、缫丝废水养鱼,形成了一条生态链,这种生产模

4、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使人类生产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 (2)通过图表分析处理数据,找出隐含信息,并分析原因。 从表中很容易得出:塘基生产中的桑、蔗种植面积减少,花卉、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随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对花卉、蔬菜、水果的需求增大,而制糖业和纺织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正在逐渐向外转移,因而对桑蚕的需求减少。 (3)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蚕茧产量减少导致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要

5、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比如政策扶持、提高蚕茧收购价格等;另一方面要增加本省其他地方生丝产量,转向本省半山区、山区开辟新的蚕桑基地,发展成为生丝生产基地。 2西安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目前西安市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并设想若你现在是西安市长,你将把西安建成一个以什么产业为主的特色城市? 探究:(1)网上搜集有关西安的资料,总结优势和劣势。 优势: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周围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西安交大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和初步高科技工业基础。有土地肥沃的渭河平原,丰富的农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地处中西部,能够享受国家开发大

6、西北的优惠政策,便于吸收外资。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是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 劣势:地处中西部内陆,对外联系相对不便,面临缺水的困难。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历史包袱较重。人的观念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多,改革开放意识较弱。(2)讨论西安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发言。 应突出西安的优势历史名城和已具有的初步高科技工业基础,借优惠政策把西安建成以旅游产业为龙头、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思考发现1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外资大量涌入;劳动力资源丰富;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在这里实

7、施等。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经不明显;经济的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代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在新的形势下,劳动密集产业已不能支撑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珠三角必须进行产业升级。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非农业向城市集中,因为城市是非农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着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生产不同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时间性、程序性必然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3利用框图表示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各种阶段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条理清晰,

8、有助于理解。4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城市化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如表2-6-6所示。城市问题产生原因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需镇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呈“一字长蛇阵”式排开,不少城市呈现国道、省道“市街化”的现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中,建设项目“处处开花、点点结果”,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珠江水质恶化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珠江,导致珠江水质变坏城市酸雨现象严重珠江三角洲电力工业发达,火电厂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不仅使大气受到污染,而且会形成大范围的酸雨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重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珠江三角洲固体废弃物污染

9、问题变得相当突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不少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大量的交通工具、工矿企业产生大量的噪声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住房拥挤现象很普遍,有些人甚至无家可归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失业队伍。大量的乡村人口迁入,导致城市失业人口增多,诱发治安等许多社会问题贫困问题、内城衰落等问题P6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征之一。比如,中山市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制品,黄圃的腊味,沙溪的服装;佛山市西樵的纺织,

10、南庄和石湾的陶瓷,大沥的铝型材与摩托车,盐步的内衣,平洲和里水的制鞋,张槎的针织,伦教的木工机械,乐从的家具;东莞市虎门的服饰,石龙、石碣和清溪三镇的电子产品,厚街的鞋业,等等。 “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些企业的产品畅销国内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说一说“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2看一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见过或使用过上述工业产品? P651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征。 2在图235上找出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江门和中山等城市,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3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

11、?P68“三来一补”“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我早期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补偿贸易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通常是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收集资料,举一个“三来一补”的实例,说明其主要特征。如果你的家在农村,调查家乡若干名外出务工者的状况(包括外出务工者的年龄、性别、务工地、务工行业、务工收入等)。如果你的家在城市,调查住所附近若干名外来务工者的情况(包括外出务工者的年龄、性别、籍贯、务工行业、务工收入等)。1

12、除了上面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城市问题外,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2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请就下面三种观点,谈一谈你的看法。观点一: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应依据其山、水、田、海的生态格局形态进行建设。首先,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将“森林”引入城市,并与城市园林融为一体。其次,建造大型公园,利用植物和水体的生态功能,净化城市环境。第三,建设绿色生态墙,用绿色植物装饰墙面,建立起城市的“立体草坪”。第四,利用珠江三角洲植物物种丰富的特点,在城市实施生物多样化工程。第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如建立南部海洋生态保护区、北部山地生态保护区和河流水源保护地等。观点二:寻求最

13、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珠江三角洲应建设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及卫星城镇四级规模构成的城镇体系。根据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数量少、小城镇众多的特点,应把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观点三: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首先,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应向小城镇转移,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其次,提升加工制造业的层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次,努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克服因劳动力素质低而造成的产业知识密集度低的问题。此外,消费品产业要向多元化发展,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最后,大力发展市场、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通过上述措施把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建成一个“

14、最具活力的大规模科技中心”和“新经济时代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旗舰”,构筑新经济时代珠港澳一体化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区域。3如果你的家在城市,说一说有哪些城市问题,并谈一谈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如果你的家在农村,说一说城市化进程对你家乡的影响。问题探究【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导思:在“趋利”动机的推动下,外商往往优先选择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好,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条件好,靠近消费市场和投资收益高的地区进行投资。由此可见,国际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他们关注的是投资环境。因此,分析珠江三

15、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下降的原因时,主要从该地区和我国其他地区投资环境的变化人手。探究:从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量吸引外资的条件看,主要是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我国开放地区的增加,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也分散了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从外商投资领域变化看,随着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外商投资的重点已经由原来劳动密集型、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产业领域转向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均处于劣势,吸引力下降。从交通等基础设施看,上海位于黄金水道的终点、沿海交通的中点,可以河海联运,又是我国最大的交通综合性交通枢纽。其集散客货的能力远比广州大。从消费市场看,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人口稠密、腹地广阔的地区,其消费市场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大得多。所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的收益要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额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材链接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