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腹横筋膜阻滞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15100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入路腹横筋膜阻滞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不同入路腹横筋膜阻滞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入路腹横筋膜阻滞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入路腹横筋膜阻滞的临床应用-(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入路腹横筋膜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术后疼痛管理是围术期麻醉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腹横筋膜平面阻滞(TAPB,或简称TAP)作为一种较新的区域麻醉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接受度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腹部手术的麻醉与镇痛。,解剖基础,解剖下可见腹前外侧壁大体由6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皮肤层、皮下筋膜层、肌肉层、腹横筋膜层、腹膜外筋膜层及壁腹膜层,其中肌肉层由外向内主要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以及腹壁正中的腹直肌。,解剖基础,支配前腹壁的感觉神经主要是由T6L1神经支配,这些神经前支离开各自的椎间孔后,在肋弓处越过肋缘,然后穿入侧腹壁的肌肉组织,经过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间的神经筋

2、膜平面(腹横肌浅面),感觉神经分支在腋中线发出皮神经侧支后,继续在此平面向前,进入腹直肌鞘,支配肌肉和皮肤,远至正中线。,解剖基础,其中T611是肋间神经,主要支配上腹壁;T12是肋下神经,L1是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走形于下腹壁,支配下腹壁感觉。 因此,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层注射局部麻醉药,可以阻滞前腹壁神经,产生良好的腹壁区域镇痛,此阻滞方法为TAP或TAPB。,阻滞方法,petit三角盲探法 超声引导的TAP阻滞出现之前都采用传统体表标志法,该方法最初于2001年由Rafi提出的以Petit三角( triangle of petit,TOP,也称为腰下三角)为穿刺区域。TOP

3、位于腋中线背侧,它的后界为背阔肌,前界为腹外斜肌,下界为髂嵴,在此注射局麻药可以阻滞皮神经侧支,使前腹壁的感觉阻滞更完善。,阻滞方法,髂嵴是一个易触摸的固定标志点,在定位好的petit三角内垂直于皮肤进针,出现两次突破感后,将局部麻醉药单次注射到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平面。出现第1次突破感时针尖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后进入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出现第2次突破感时进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平面。,阻滞方法,这种穿刺法在肠手术、前列腺手术、剖宫产术中被证实是有效的,虽然盲探穿刺技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但因其解剖学特点,穿刺及注药过程中缺少确切的识别指征,不仅易因注药部位不准确而效果不佳,也

4、会因盲目进针注入血管、刺破重要脏器而发生相应并发症。尤其对肥胖患者,此三角不易辨认,增加了误穿风险。因此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阻滞方法,超声引导穿刺法 2007年Hebbard等首次描述了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技术。后经不断完善,目前常用入路有腋中线法、肋缘下法、后路法、经髂腹股沟入路、外科辅助TAP阻滞法、四象限TAP阻滞法等需要具体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入路的TAP阻滞方法。,阻滞方法,1.腋中线法 Hebbard等在2007年报道采用超声引导的方法进行TAP阻滞,并指出由于人类存在解剖变异,因而依靠突破感来判断并不准确。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超声仪进行定位,将探头垂直腋前线轴向置于腹壁髂

5、嵴与肋缘之间,扫描该区域腋中线至腋前线水平,由浅入深依次为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膜及腹膜内组织。,阻滞方法,这时利用超声的平面内技术,将穿刺针沿着与超声探头长轴平行的方向进针,超声下显示针尖由浅入深走行,当针尖进入腹横肌平面时,回吸无血,注入局部麻醉药。超声图像可显示药液扩散及渗透,形成液性暗区,腹横肌被推开。,阻滞方法,适用范围:腋中线穿刺法阻滞范围以下腹部为主,适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肠切除术,经耻骨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切除术,下段剖宫产及腹腔镜妇科手术等。,阻滞方法,2.肋缘下法 患者取仰卧位,超声探头与肋缘成平行。在锁骨中线外侧,将超声探头紧贴肋

6、缘放置,从剑突至肋弓下方移动探头,此时仍旧可以看到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三层。仍采用平面内技术,穿刺针从前内侧向下外侧进针,当针尖达到腹内斜肌与腹横机之间,回抽无气无血后注入药物。内侧可至腹横肌内侧上极,外侧至腋中线水平。这是Hebbard等介绍的肋缘下法。,阻滞方法,如果在锁骨中线附近可以看到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终止为腱膜,其内侧为腹直肌。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融合成腹直肌鞘的前壁,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及腹横肌腱膜前层融合为腹直肌鞘的后壁。穿刺针进入腹内斜肌腱膜下方,腹横肌浅面注药也可。但是如果再靠内侧,穿刺针穿透腹直肌,药物注射在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之间,则为腹直肌后鞘阻滞了。,阻

7、滞方法,Petersen等研究显示肋缘下阻滞法,对呼吸没有影响。这种阻滞方法在注药1h后测感觉平面为86%的耻骨联合到剑突的距离。 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胃切除、胆囊切除术、肝移植术等上腹部手术。,阻滞方法,3.后路法 超声引导后路进行TAP阻滞,优点为作用时间长,阻滞范围广。Carney等在2011年研究报道了超声引导后路法TAP阻滞。此种方法利用平面内技术,将超声探头置于腋中线水平,看清各层腹部结构后,探头往后移,直至看见腰方肌在腹横肌浅面,侧腹壁肌肉与腰方肌之间注药。,阻滞方法,这样药物会沉积在腹横肌筋膜和腰方肌之间,更能使药物扩散到椎旁间隙,特别是胸腰段神经根更近的地方,从而有助于

8、扩大阻滞范围。,阻滞方法,4.此外还有经髂腹股沟入路,将探头置于髂前上棘,垂直于皮肤向上向内移动约2 cm,直至见到满意的超声图像,平面内进针,将药物注射于相应的平面。这种入路主要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但是疝囊受内脏神经支配,可能需要手术医生补充局麻药。,给药方式、剂量及时间,TAP阻滞的给药方式报道各有不同,主要包括单次给药和TAP导管给药。TAP导管给药可以提供持续的镇痛。其中TAP导管给药又可采取持续给药和间歇给药两种方案。具体选择何种方式给药取决于手术种类的需要。,给药方式、剂量及时间,Niraj等在2014年报道对35例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切皮前行双侧肋缘下TAP阻滞,注入浓度为0

9、.375%左旋布比卡因,剂量为2.5mg/kg。术毕行双侧后路法TAP阻滞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层留710cm 导管,通过Y型接头双侧导管连接到同一个镇痛泵。泵内装有浓度为0.25%左旋布比卡因,按810ml/h的速度注入药液,取得与硬膜外镇痛相似的镇痛效果。,给药方式、剂量及时间,关于给药种类及剂量,TAP 阻滞应遵循局麻药使用原则:低浓度、大容量。由于腹壁神经分散行走,要取得较广的阻滞范围必须用较大容量药液,或者多点注射。成年人单侧注射量多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20ml或0.375%布比卡因20ml,或罗哌卡因1.52.5mg/kg,最大剂量100mg,或0.5%利多卡因20ml

10、,或0.25%罗哌卡因30ml。小儿TAP阻滞的局麻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身体状态、以及手术部位来决定。,给药方式、剂量及时间,局部麻醉药中增加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可能有益于TAP阻滞的效果。corvetto等在局部麻醉药中加5 ug/ml的肾上腺素,发现可降低血浆药物峰值浓度,但对于阻滞的持续时间等无影响。Amany等则采用了复合8mg地塞米松阻滞,发现可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和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给药方式、剂量及时间,TAP阻滞实施时间可分为手术开始切皮前和手术结束后。手术开始切皮前实施TAP阻滞,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一定优势。手术结束后实施TAP阻滞,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

11、用量。无论何时实施TAP阻滞,均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有时由于麻醉时间仓促,只能选择术毕实施TAP阻滞。或由于术中临时改变手术方式,切口扩大需要加强镇痛,只能术毕TAP阻滞。,给药方式、剂量及时间,除了切口敷料、包扎影响操作外,作者发现腹腔镜手术后腹壁肌层常有少量气肿,影响超声显像,此为术后行TAP阻滞的又一不利情况。 单侧TAP阻滞只能阻滞一侧腹壁。如果腹部切口在正中线,或者像腹腔镜手术那样有多个切口分布在两侧,就需要双侧TAP阻滞。,TAP阻滞范围,关于TAP确切的有效范围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阻滞方法获得的阻滞平面不同。 肋缘下和腋中线法药物向前扩散,后路法药物向后扩散。因此临床操作中,常将

12、肋缘下和后路法、腋中线和后路法联合,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镇痛平面。,TAP阻滞范围,综合各种研究表明,运用体表标记法进行TAP阻滞,药物沉积范围为T9L1,或为肋缘-髂嵴;运用超声引导腋中线法进行TAP阻滞,药物沉积范围上达T10,下至T10 L1;运用超声引导肋缘下法进行TAP阻滞,单次注射药物沉积范围上缘最高达T6,多数报道可以上达T7 T9,下缘至少达T9,一般可达T11 T12甚至到L1。运用超声引导后路法对志愿者进行TAP 阻滞显示药物向椎旁扩散,范围可从T5 T6 达到T10。,并发症,TAP阻滞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可分为脏器损伤、误入腹腔、运动神经阻滞及局麻药中毒反应。 脏器损伤:2

13、008 年Farooq等报道了一例采用TOP穿刺出现肝脏损伤。同年Jankovic等回顾了未用超声引导的腹横肌阻滞,结果2%患者会发生腹腔内注射、肠内血肿、脾挫伤、肾挫伤、短暂股神经阻滞,如进针太快还有损伤大血管的可能性。,并发症, 误入腹腔: 2009年Jankovic等报道1例在开放性肾切除术时在腹腔中发现了TAP导管。但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引入,其穿刺损伤的风险大大降低。 运动神经阻滞:由于解剖原因,TAP阻滞过程中局部麻醉药扩散可能会对股神经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影响行走,并发症,Bortolato等报道1例87岁高龄患者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采取超声引导腋中线法进行患侧TAP阻滞,当患者咳

14、嗽或增加腹压时,在腋中线水平出现5cm10cm 的凸起包块。考虑可能是由于胸腰段神经麻痹,从而使所支配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肌肉松弛。因此在年老、体弱、腹壁肌肉发育不健全的儿童实行TAP阻滞时,一定要加以严密观察。,并发症,局麻药中毒反应:Griffiths等研究显示,剖腹产的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局麻药选择总量罗哌卡因2.5mg/kg,生理盐水稀释成40ml。结果3例患者出现口周和舌头感觉异常,金属味道,口齿不清的轻微局麻药中毒症状。,并发症,通过检测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发现个别患者的血药浓度已达到(2.700.46)g/ml,超过罗哌卡因的中毒临界水平2.2g/m

15、l。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应该考虑其安全剂量。腹壁血管丰富,因此建议TAP穿刺时选择合适的粗钝穿刺针,每次注药前要回抽,防止血管内注射。,临床应用,随着学者们对超声引导下TAP的广泛研究,该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多种腹部手术,如腹式子宫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减肥手术、结直肠外科手术、肾移植术、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剖腹产、前列腺切除术及阑尾切除术等。尤其当一些腹部手术患者存在脓毒症、凝血病等硬膜外阻滞禁忌时,TAP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临床应用,然而,TAP主要阻滞皮肤、肌肉、壁层腹膜的感觉神经和前腹壁的运动神经以减轻躯体痛,不能减轻内脏痛。因此,它多用于腹部手术的复合麻醉。目前国内外众多

16、学者大量实践证明TAP单独或与静脉镇痛联合的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这也与倡导的多模式镇痛的理念相符,不仅能够弥补单一方式镇痛的缺点,减少不良反应,且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临床应用,与硬膜外镇痛比较,TAP阻滞不引起尿潴留,拔除导尿管时间更早,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平衡,保护下肢运动功能,可以用于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对护理干预要求较低。连续四象限TAP有类似连续硬膜外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TAP组更高。但单次TAP在术后6h以后,吗啡需要量大于连续硬膜外组。,总 结,支配正中腹壁的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神经筋膜层。 经Petit三角的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提供T10-L1的感觉阻滞平面,适合于下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用于腹部手术的复合麻醉或术后镇痛,并且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 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否代替硬膜外阻滞用于术后镇痛,还缺乏临床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