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514665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安全知识1精编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动物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培训(Safety Training in Laboratory),实验动物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的重要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医药研发、教学实验、药品生产、生物检定等方面。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国一年繁殖实验动物约1300万只,实际用量在1000万只左右,其中46%为药学实验所消耗。由于药学领域的大量实验不能直接用人体进行,实验动物具有不可替代性。 药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小白鼠,猫、狗、兔子以及非人灵长类,如恒河猴等。,引 言,引 言,但是,实验动物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感染、繁殖病原体的可能以及向环境扩散的危险,产生生物安

2、全问题。,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如大白鼠、小白鼠、裸鼠、豚鼠、家兔、比格犬、恒河猴、小型猪等。,概念,生物安全是指对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换句话说,生物安全是指人们对于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防范。 广义上讲生物安全问题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一是天然

3、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二是转基因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三是生物科学研究开发应用。科学家为预防控制疾病而进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研究时,或人们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其它研究时,如果防范措施不严,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另外,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概念,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是对实验动物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由实验动物造成的各种风险和危害包括:

4、生产和使用实验动物中的各个环节,如实验动物的引种、保种、繁育、运输、进出口,使用实验动物(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实验动物)进行动物实验、从事科研活动等过程中实验动物造成的各种危害。,概念,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我国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问题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特别是SARS流行之后,我国对从事动物生产、动物实验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转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等不同级别的感染性实验必须在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未经许可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实验。同时,制定了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规范、运行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认证标准。,我国主要实验动物管理法规,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2、实

5、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3、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4、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 5、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准则,我国主要实验动物标准,1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监测 2实验动物寄生虫等级及监测 3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4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5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6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目前比格犬、恒河猴、小型猪等大动物多为普通级,大、小鼠均为清洁级以上,豚鼠、家兔等既有普通级,又有清洁级、SPF级。 实验动物设施分为三级:一级为开放系统;二级为屏障系统;

6、三级为隔离系统。,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隔离系统(Insulation system) 是以隔离器(Isolator)为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用作饲养无菌动物和已知菌动物。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这是清洁级、SPF级动物生产或实验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及其它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只能进行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生产与实验。,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近年来,全国已逐步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动物

7、实验和利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是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 + 动物实验设施使用证明,实验动物生产,实验动物生产,包括实验动物的引种、保种、繁育、运输、进出口等过程。 实验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生产过程中,对实验动物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和危害的防范和控制。,实验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生产许可证 实验动物引种: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保种中心,遗传背景清楚,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实给动物保种和繁育:必须由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单位进行。 实验动物运输:运输实验动物时,所使用的转运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

8、物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适用于SPF/无菌动物饲养或运输,小鼠饲养笼,大鼠饲养笼,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一、非感染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是对由非感染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种风险和危害的防范与控制。 二、感染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是对由感染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种风险和危害的防范与控制。,感染动物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害: 1对人员的潜在危害: 人畜共患病的传染 实验动物的攻击性:咬伤、抓伤、踢伤等 过敏原:动物尿液、唾液、毛发、皮屑等 2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废气:气溶胶、臭氧 废水:洗刷用

9、水、手术用水、其它用水 废物:垫料、动物尸体或组织、一次性物品等 3意外事故。,1、使用许可证 2、实验相关因素: 动物:动物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由动物供应部门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严禁从无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的单位或从农贸市场购买动物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2、实验相关因素: 环境: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等级标准的要求,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 屏障环境进行SPF级、清洁级的大、小鼠等小动物实验(配备饲养室及操作室)。 普通环境主要进行兔、猫、狗、猴等大动物实验饲养(配备饲养室及操作室)。 涉及传染性、中毒性、放射性、致癌性、致突

10、致畸及致死性实验等应有特殊要求的动物实验室,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进行建筑或改造,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实验间进行饲养,同一来源、相同品种、品系而用于不同实验目的动物实验饲养,也不得在同一实验间进行。 不得将普通级动物带进屏障环境中进行实验,如将实验动物带离屏障环境进行实验,不得再带回屏障环境中进行饲养、实验。,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实验操作因素:实验人员实验操作过程中做好防护,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手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个人防护,实验前的准备: 1、

11、实验设计过程:3R原则 Reduction 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试验数据的方法。 Replacement 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达到某一试验目的。或者说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Refinement 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方法。 2、实验器具准备 实验过程中注意 实验结束后清理 实验总结,个人防护,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实验室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

12、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实验室防护服 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可供使用。不用时,只应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专用存放处。污染的防护服应于适当标记的防漏袋中放置并搬运。 每隔适当的时间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个人防护,当具潜在危险的物质极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塑料围裙或防液体的长罩服。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如必要,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个人防护,个人防护,面部及身体保护 处理样本的过程中,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在

13、处理危险材料时应有许可使用的安全眼镜、面部防护罩或其他的眼部面部保护装置可供使用。,手套 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辐射污染,冷和热,产品污染,刺伤、擦伤和动物抓咬伤等。 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服、合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选择手套,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配戴及摘除等培训。 应保证: 1) 所戴手套无漏损; 2) 戴好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室长罩服或外衣的袖子; 3) 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更换手套; 4) 手套为实验室工作专用。在工作完成或中止后应消毒、摘掉并安全

14、处置。,个人防护,个人防护,鞋 鞋应舒适,鞋底防滑。推荐使用皮制或合成材料的不渗液体的鞋类。在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工作时可穿一次性防水鞋套。在实验室的特殊区域(例如有防静电要求的区域)或BSL-3和BSL-4实验室要求使用专用鞋(例如一次性或橡胶靴子)。,呼吸防护 当要求使用呼吸防护装备(如面具、个人呼吸器、正压服等)时,其使用和维护的作业指导书应包括在相应活动的安全操作程序手册中。呼吸器应只能按照作业指导书及培训的要求使用。 应安排工作场所监控、医学评估和对呼吸器使用者的监督,以确保其始终正确使用该类装备。应对呼吸器作个体适合性测试。 进行容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的操作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

15、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护设备。,个人防护,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只要可能均必须戴合适的手套。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实验室人员需要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处理完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洗手。 大多数情况下,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对于清除手部污染就足够了。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10 秒钟,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暖风干手器)。 推荐使用脚控或肘控的水龙头。如果没有安装,应使用纸巾或毛巾来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 如果没有条件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应该用酒精擦手来清除

16、双手的轻度污染。,个人防护,实验动物操作,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不损伤动物的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首先要限制动物的活动,使动物处于安静状态,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合理的抓取固定方法。抓取动物前,必须对各种动物的一般习性有所了解。操作时要小心仔细、大胆敏捷、熟练准确、不能粗暴,不能恐吓动物,同时,要爱惜动物,使动物少受痛苦。,一、小鼠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粗的玻璃试管。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实验动物操作,实验小鼠的抓取,二、大鼠 大鼠的门齿很长,在抓取方法不当而受到惊吓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