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14644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主题班会,.,contents 目录,传染病相关知识,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控制措施,.,传染病相关知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朊粒等等 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等,.,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 有传染性 :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它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患者的依据之一。 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常

2、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及虫媒传染病好发于炎热的夏秋季)、地方性、外来性 有感染后免疫: 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基本特征,.,按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是检疫工作、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 (二)前驱期:从发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为前驱期。在前驱期中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下降和肌肉酸痛等。一般前驱期已具有传染性,起病急遽者,可无前驱期。 (三)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的表现,

3、如麻疹、水痘等,也有部分传染病直接进入恢复期,临床上称为顿挫型。 (四)恢复期:可残余病理、生化改变及传染性,也有的留下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二,常见的症状、体征 发热:大多数传染病都可引起发热。 皮疹:外疹/内疹或粘膜疹。注意: 时间、分布、次序、形态 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如流脑 、脊灰等) 病原携带者(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受感染

4、的动物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传播 其他 人群易感性,.,常见冬春季传染病,.,04,.,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的大流行,.,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特异性预防措施接种流

5、感疫苗。,.,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三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相差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接种此种疫苗。流感疫苗接种对于甲、乙型流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但对禽流感没有预防效果。 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中国疾控中心推荐以下人群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

6、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二、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如果所在的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没有普遍接种麻疹疫苗,那么这个地区就极易引起麻疹的流行。麻疹发病时的特殊表现是口腔粘膜上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单纯传染麻疹治愈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主要症状:潜伏期为621天,平均10天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主要有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等症状,发热三四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耳后、头面部,向全身扩散。持续5-6天后逐渐消退,皮肤上会有脱屑,也会有色素沉着

7、。7-10天后痊愈。若麻疹合并其他疾病,如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就会危及生命,也可能伴有脑炎、腹泻等。,.,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后逐渐减低,疹退时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均含有病毒,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鼻、咽、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三、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

8、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常常每隔6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平均18天左右。主要有发热,皮疹和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相比麻疹来说,风疹的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轻,发热12天出疹,皮疹分布以面、颈、躯干为主,1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常伴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源:风疹患者。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风疹病毒普遍

9、易感。,Sneeze can produce millions of droplets and aerosols.,.,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10、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由于1岁内婴儿体内尚有经胎盘获得的抗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成人中约80%曾患显性或隐性感染而在体内存在一定的抗体,故约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不过近年由于疫苗接种等等原因,病例年龄有后推的趋势。,.,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异性预防 目前我国已将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满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或麻风疫苗,1.52岁接种麻腮疫苗或麻腮风疫苗。,.,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

11、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7天,平均23天。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按病情可分为普通型(约占发病者90%),暴发型(儿童多见,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轻型和慢性型。,.,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而患者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 传播途径: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本病

12、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 特异性免疫可接种疫苗。我国免疫规划内接种流脑疫苗程序为:6月龄接种A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个月;3周岁、6周岁接种A+C流脑疫苗,.,六、水痘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的病毒感染,以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多见于成人。 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024天,平均1416天。典型

13、水痘临床表现分为两期,即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一般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不留瘢痕。,.,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传染性强,发病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可发生水痘,成人接触水痘患者时,很少发生带状疱疹。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水痘的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水痘疫苗是二类疫苗即

14、自费自愿接种疫苗,免疫程序为: 1、12月龄12岁无免疫力(指无明确接种记录或无明确水痘感染史)儿童,接种2剂0.5ml水痘疫苗,首剂接种应在1218月龄内完成,第2剂在46岁接种,如提前接种,2剂间隔不少于3个月。 2、满13岁(含13岁)无免疫力的人群接种2剂0.5ml水痘疫苗,间隔48周。 3、有明确1剂次接种史,可补种1剂次,间隔时间按不同年龄参考(1)和(2)项。 摘自河北省水痘疫苗接种技术参考,.,七、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临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长期低热、咳痰、咯血等。除肺外尚可侵袭浆

15、膜腔、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肠道、肝脏、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脏器和组织。,郁达夫 1896-1945,肖邦 1810-1849,契诃夫 1860-1904,鲁迅 1881-1936,.,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在潮湿处生存5个月以上,在尘埃中传染性8-10天,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8个月。 烈日曝晒2小时、70%乙醇接触2分钟、煮沸1分钟均能灭活。,结核杆菌,.,结核病流行过程,传染源: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

16、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 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肺结核病主要症状,肺结核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胸疼、低烧、全身疲乏、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如果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咯血、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控制措施,.,秋冬季学生易患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分析,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相互间接触频繁;一旦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发生,很容易在学生中传播蔓延。 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内分泌、营养状况的影响,感染后容易发病 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户外活动少,身体抵抗力下降。 青少年学生一旦发病,病变进展迅速。,.,学生居住、学习环境拥挤,接触密切,冬春季节多是门窗紧闭,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学校未真正贯彻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缺学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造成病人不能及时被主动发现。 学校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够深入,学生缺乏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学校未开展新生入学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