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4630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归因及应对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外来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的冲击和影响下,出现了核心价值观、家庭道德观、社会公德意识及行为、职业道德观的异态发展,需要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去努力探索其中的内在原因,并为解决他们的道德突出问题去构建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对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一方面快速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教育等与世界的融合和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外来”非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风蚀”,以及我国社会本身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给我国这一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尤其是对“道德金字塔”“基石”本身就不是很牢固的大部分新时期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使得他们在人生的核心价值观与集体主义思想、社会公德及行为意识、家庭伦理道德、职业道德观念及行为的形成等方面都出现了非正常化态势的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在这种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等的影响下,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學生的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他们在自身道德观形成的“路途中”已经出现了道德目标自我化,道德标准多元化,道德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行为庸俗化等明显的不利态势。认真去研究这些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摆在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大

3、学生的道德突出问题本课题组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涉及了江西、四川、湖南三省多所高职院校在校及实习期间的2208名大学生(有效问卷人数)。问卷的设置是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现状、家庭伦理道德观现状、社会公德及行为现状和职业道德观现状四个维度组成,共设计48个小题,每个小题有选项A(非常赞同)、B(比较赞同)、C(无所谓)、D(不赞同)四个选项。以下调查表体现的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现状相关的情况。(一)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了倾斜。从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1.5%(A和B选项之和,以下百分比皆同)的调查对象有“较为明确的理想信

4、念”,31.3%(的调查对象“认同并服从集体主义”思想和行为,对于“推崇个人主义、自我利益”的约占60%,而关于“提倡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选项总共才近34.3%,涉及“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选项,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的不到一半,只有40.4%,最后关于“崇尚金钱在现实中的重要地位”的则达53.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他们大多数人以自我为核心,缺乏理想信念,不再对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尊崇,而更加注重自我利益的实现,推崇极端个人主义,推崇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讲实惠,功利主义意识较浓厚,

5、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有很大的市场。(二)社会公德意识及行为的缺失。从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所要求要做到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选项中,能分别做到的比例为40.6%、40%、31.2%、31.2%、39.9%。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及行为是非常欠缺的。(三)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淡薄。针对被试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现状这一调查项目,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能做到尊老爱幼”“能认同男女平等”“能做到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才都刚

6、刚过半或不过半,分别是51.9%、52.6%、49.9%、50.8%,尤其是在对待“能理性看待婚恋观”这一选项时,只有21.2%的比例。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有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家庭伦理道德观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四)职业道德观念存在欠缺。从表4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试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道德观的形成方面存在着欠缺。能做到“认同并做到爱岗敬业”的只有45.8%;就“认同并做到诚实守信”而言,虽然有67.2%的比例,但从调查学生平时“是否经常说谎、欺骗老师和家长”问题,有91.2%都符合,所以67.2%的数据也是令人生疑的;另外,关于“认同并做到奉献社会、认同并做到办事公道”所占的

7、比例也分别只是49.2%、55.2%;而关于“能做到服务群众、他人”的只有21.9%。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突出问题的内在归因事物的存在总有其归因。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有其内在的原因。(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错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剧了高职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偏离和道德突出问题的严重性。1.轻视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德育制度保障不力。因为在较多的领导管理思维里:高职学生就业要靠专业技能竞争、立足社会,如果家长没见到孩子学到本领,就会认为该校不行,从而负面宣传,这样对学校的招生、办学的声誉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思想道德修养课“无补于”这种实际,因而都会尽量

8、减少甚至没有必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基于高职专业和就业特殊性,使得各院校的领导只重视对这些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塑造。虽然各院校的文件和规章制度中,思想道德教育被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却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制度犹如一纸空文,因此,高职院校中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不被重视,课时被压缩,德育工作人员配备和软硬件的投入大打折扣的现象普遍存在。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力不强。长期以来,虽然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课堂教学一直在坚持进行,但收效甚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教学本身存在的内容陈旧,教法“过时”,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严重地脱离了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思想行为塑造需要的实际,使德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二是,当前学校德育教学内容、形式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即课堂德育与道德实践相脱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