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4625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 陈凤英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与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陈凤英 所长/研究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北京2013年10月31日,内容,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新兴市场形势分析 发达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全面改革前景,一、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华尔街金融海啸至今近年,世界经济仍处深刻调整与变革中。发达国家经济开始企稳,新兴市场经济则增速回落。 全球发展分化成为“新常态”。发达国家美欧日发展参差不齐,“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亦显“纯色不一”,印、巴西、俄、南非经济增速滑落,中国增长减缓,但仍是一枝独秀。 后危机时期,国际发展环境将发生三大变化:一是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将由宽转紧;二是国际大宗商品

2、价格持续上涨的“盛宴”近尾声;三是国际资本廉价融资的“狂欢”行将终结。 新兴市场面临“被危机化”风险: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缓慢回升,而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则周期性减缓;美联储量宽政策将渐渐退出,资本将从新兴市场撤离;在外部环境恶化情况下,新兴市场内部结构性弊病凸显,持续发展面临巨大风险。 世界经济发展将回归常态。未来,世界经济将由以美为首的发达经济和以中国为引领的新兴经济体共同牵引下,温和增长趋势将持续,全球发展则参差不齐。,2000-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态势,资料来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3.10,2010-2013年世界经济季度增长,来源:IMF

3、世界经济展望2013.10.8,2008年6月-2013年8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商业活动指数,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8,2011-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8,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回归常态,资料来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3.10.,2000-2018年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WTO预测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2004-2015年全球直接投资增长,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直接投资报告2013)201306,单位:十亿美元,跨国公司对2013-2015年全球FD

4、I环境预期,二、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与前景,当前新兴经济体发展确实面临困难,但很大程度因为前5年透支发展,造成严重的“疲劳症”。金融危机后,为救西方经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慷慨解囊,以巨资救市,使2010-2011年经济分别增长7.6%和6.4%,透支发展结果酿成而后过度投资和泡沫经济苦果,加之美等发达国家持续量宽,致使热钱大量流入新兴经济体。 加之美等发达国家持续量宽,致使热钱大量流入新兴经济体。近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故意反复吆喝,将提前退出量宽政策,搅得国际资本市场鸡犬不宁。美元汇率起伏无常,使大宗商品价格跌宕;市场预期美国经济走强,使美元资产受青睐,热钱疯狂撤离新兴经济体。加上,欧债危机触底

5、,大量资金回流欧洲。全球资本流动大逆转,加剧新兴经济体内部问题恶化。 西方舆论借机大势唱空,市场则疯狂做空,将部分国家推到衰退边缘。巴西、土耳其等因经济减速,通胀上升,失业增加,居民生活下降,社会矛盾激化。亚洲的印度和印尼形势严峻,风险上升.,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Source: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13,新兴经济体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最近,美桥水联合基金公司放言,在今年世界经济74万亿美元中,新增增量约2.4万亿美元,其中日美欧等发达经济的贡献率约为60%,自2007年以来首次超过中印等新兴经济体。 笔者查阅IMF今年4月发表的

6、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前两个数据(全球产出74万亿美元和增量2.4万亿美元)与桥水联合基金基本吻合。但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截然相反。据IMF预测,今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GDP的增量将约为1.8万亿美元(未包括“四小龙”,其被计入发达经济),如果算入“四小龙”增量将达1.9万美元。据此可见,今年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超70%。即使下半年增速放缓一个百分点,贡献率依然超过60%,发达经济则低于40%。 桥水联合基金缘何作这一失实判断,是无意失误,还是有意弯曲,它确实为西方“唱空”舆论火上浇油。 到2014年或许生变,因欧洲经济回升,美国经济增长加快,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呈五五开,即

7、发达与新兴经济体各贡献50%。 事实上,世界经济本是一个整体,理应由发达和新兴经济共同牵引,两个支点支撑总比一个支点更可靠,世界经济才能“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发展。,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Source: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13,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2012-2018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扩张依然强劲,资料来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3年10月.,新兴市场发展面临风险上升,“被危机化”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风险,当然自

8、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当务之急是,防范内部结构性问题与外部风险恶性循环。 新兴经济体正经历着数年繁荣后积累起来的内部结构性问题突发期,发展方式转型在所难免。 西方转嫁危机风险。美国成功将危机中心转至欧洲,美债和美元反成全球避风港,融资成本历史性走低,加之持续量化宽松。一旦搞定欧洲,美国或将祸水东引,新兴经济体尤其亚洲或再遭热钱冲击。 今年以来,美支持日本量化宽松,允许日元大幅贬值。安倍政府则有恃无恐,大势量宽放水,热钱涌入亚洲尤其东亚地区,使该地区货币升值,资产泡沫上升,宏观调控难度增大。 长期看,美日欧央行持续量化宽松,必然导致主权债务货币化,加大全球通胀压力,财富由债权国向债务国转移

9、,危机则由西向东溢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影响来源,金砖国家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预期,美联储宣布将退出量宽新兴市场冲击,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2013.10,亚洲金融危机时与当前亚洲主要经济体信贷比较,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亚行最新预测显示,2013年和2014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分别为6和6.2。2012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6.1。 亚行报告指出,受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中国和印度增速双双放缓以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速都面临放缓挑战。 亚行预测,受国内需求疲软影响,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7.6和7.4。这一预测值较亚行今年4月和7月报告均有所

10、下调。亚行在报告中强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其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中国政府近期一系列控制信贷泡沫和影子银行的举措表明,眼前的增速放缓有利于将中国经济引入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印度2013财年的经济增速将从2012财年的5放缓至4.7。 展望未来,亚行报告警告说,亚洲各国共同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如何确保金融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尤其是中国,在放缓增速脚步转向更可持续增长道路的过程中,要警惕资本流动性泛滥带来的金融稳定性风险,处理不好势必进一步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2011-2015年全球各地区经济增长,2010-2014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

11、望2013.10,扣除中印亚洲经济GDP增长,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2013.10,亚洲重复1997年危机可能性小,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2013.10,新兴市场具有相对充足外汇储备,2008-2013年印度经济增长趋势,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中国和美国出口比重,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2013.10,2002-2014年全球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趋于回落,力量变迁依然向新兴市场倾斜,主要特征: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乱、变、新”趋势,“乱”于金融危机后遗症治理,“变”于国际力量格局,“新”于全球治理机构。大危机潜藏大风险,推动大变革,孕育大机遇。 三组力量-“旧与新”

12、(美欧日与新兴市场)、G7与BRICs、三大经济板块(北美、西欧、亚洲)激烈碰撞,并加速调整,前者存量影响依然大,但后者增量上升快。其此消彼长加剧全球力量格局、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秩序的变迁。 南北力量:后者存量依然大,前者增量上升快,但重心由西向东倾斜。到2020年,即使按市场汇率计算,新兴经济与发达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将各占一半,世界经济将呈南北鼎立格局。 主要经济体:全球大国排列变脸,新兴大国位升量增,发达国家位降量减。 全球力量格局加速调整,暴露出上层建筑(全球治理架构)与经济基础(世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形成依然缓慢,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下,发达经济整体形势改善

13、。美经济复苏已持续近4年,实体与虚拟经济同步复苏,前景相对明朗:日本受“安倍经济学”刺激,虚拟经济复苏强劲,前景仍混沌:欧债危机最困难过去,经济止跌回升。 然而,发达经济尤其欧洲经济仅脱离“重症监护”,转入“普通病房”(日本尚难定论),病体经济仍需长期调理。但是,即使只看到隧道尽头的一丝光线,亦使发达国家浮想联翩,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发达经济复苏泛力,发展呈高失业、高财赤、高债务、低增长、低收益、低消费趋势。 美在发达经济中仍起压舱作用,回旋余地大,海外资源多,掌控能力强,前景优于欧日 。 日震后经济短期V型反弹,中长期依然为L型,低迷趋势难改。,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前景优于欧日,迄今,美国经济复

14、苏持续近4年,经济规模已超危机前4.35%,年均增长2.34%,为二战后最弱的周期复苏,但自律性复苏迹象增多。受自动减赤影响,美经济近期增速减缓,未来势头趋强。 IMF估计,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将由上年的2.8%减缓到1.7%,2014年提升到2.7%。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美国经济已走出衰退,但离正常发展还有距离。 人口结构合理、最佳科教制度、最优决策团队、最强创新能力、最丰富全球资源、最大转嫁危机能力、最优转型架构设计等。关键是,美元霸权末因危机而削弱,美元资产反利益新兴经济降温更受青睐。另外,奥巴马高调重返亚太,有意夸大安全风险,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推动美军事经济,加之能源独立,激活了“

15、美国制造”,利好经济复苏。 美经济具有不少支持因素:一是居民家庭财务状况好转,私人消费成主要引擎。二是企业投资开始活跃,房地投资迅猛增长。三是金融业明显改善,美元资产受青睐。四是科技创新成效显现,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美国经济复苏比欧(欧元区)日强势,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2007-2013年美国消费、零售、制造业指数,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2013.10,2000-2014年发达国家GDP增长缺口,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发达国家失业率呈长期化与结构性,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10,美欧日就业与失业情况,美欧日失业率面临情况各异,发达与新

16、兴市场财政状况,发达与新兴市场公债状况,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日本“安倍经济学”长期难见成效,“安倍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内容包括: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成长战略。 安倍上台后推出量化宽松、通胀目标以及结构改革思路,国际社会称之为“安倍经济学”,但核心内容为量化宽松(QE),尤以超级宽松货币改策为主。综合分析,安倍的超级QE政策未必胜算。 事实上,QE仅仅是一付镇痛剂,短期有一定效应,治表不治本,长期反而使没有竞争力的产业苟延残喘,延误结构调整时机。日本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前一季度增长0.9%,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环比年化增长率为3.5%。 支持“安倍经济学”的黑田东彦担任央行行长,立即宣布以两年时间实现2%的通胀目标,扩大基础货币量一倍,2014年底将达到270万亿日元(约合2.83万亿美元)。这事实上是背水一战,是一步险棋。 6月5日,安倍政府宣布一揽子包括去监管化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战略,目标是致力于在未来10年将人均收入提高150万日元,实现平均2%的实际GDP增长率和3%的名义GDP增长率。为此,安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