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13581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B.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C.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 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不是一切

2、生物,A错误;细胞学说的内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B正确;细胞学说没有指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细胞和生物体的统一性,没有差异性,D错误。【点睛】熟悉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A. 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B.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C. 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D. 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

3、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即“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个事实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观点。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 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中央B. 没有调节反光镜C.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D. 没有调节光圈【答案】A【解析】【分析】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

4、构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要观察的细胞如果不在视野的中央,这时要想在高倍镜下找到细胞,并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需要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详解】利用低倍镜观察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物像,A正确;如果没有调节反光镜,会出现视野暗,不清晰,不会找不到物像,B错误;换成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不会使物像消失,C错误;没有调节光圈只会使视野变暗,不会导致物像消失,D错误。故选A。4.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可用于合成的物质有( )淀粉 葡萄糖 脂肪 磷脂

5、 蛋白质 核酸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淀粉主要组成元素:C,H,O,;葡萄糖主要组成元素:C,H,O,;脂肪 主要组成元素:C,H,O;磷脂的 主要组成元素:C,H,O,P; 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 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C,H,O,P,N。【详解】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分析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矿质元素氮被植物吸收后随水分运输到茎和叶,氮主要用于合成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5.人体的牙齿和

6、骨骼中含有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这说明无机盐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A. 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B. 调节人体的渗透压C. 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D.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无机盐的作用有:(1)无机盐是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无机盐能够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的牙齿和骨骼中含有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组成了磷酸钙,其作用是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6.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

7、述,正确的是( )A.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 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D.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答案】C【解析】【详解】A.虽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人体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Se导致的克山病,A错误;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B错误;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两大类,C正确;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

8、最基本的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学实验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叶绿体呈蓝绿色便于观察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缩小紫色加深,表明发生了质壁分离C. 用苏丹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D. 若产物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

9、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1.检测脂肪实验中,用苏丹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进行染色,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用苏丹染色后会出现红色脂肪颗粒。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紫色加深,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

10、壁分离复原。3.健那绿是染色线粒体的唯一活性染料,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观察叶绿体时,由于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因此无需染色。4.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产物均有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仅根据这一现象无法判断呼吸类型,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鉴定,变成灰绿色,可以据此判断酵母菌的活性类型。【详解】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由于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便于观察,因此无需染色,A错误;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缩小紫色加深,说明细胞失水,表明发生了质壁分离,B正确;C、用苏丹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进行染色,显微

11、镜下可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D、若产物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酒精,但是由于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产物均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无法判断呼吸类型,D错误。故选B。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与苹果匀浆水浴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B.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C. 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膜蛋白是运动的D.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12、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3.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中使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对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标记,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膜上的红绿荧光染料逐渐分布均匀了,说明人-鼠细胞融合在一起,证明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由于苹果中含有还原糖,因此斐林试剂与苹果匀浆水浴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B、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膜蛋白是运动的,C正确;D、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

13、分布的实验中,可用盐酸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B。9.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薄而面积增大,你认为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项有关()A.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选择透过性的特性C. 细胞膜上的载体的专一性D. 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详解】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因磷脂分子的运动而变化。这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A。10.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B

14、.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所以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细胞膜C.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物质运输功能,糖蛋白与细胞间信息传递有关D. 细胞的变形及生长现象,不支持罗伯特森的细胞膜静态结构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

15、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详解】A、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B、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或者借助于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错误;C、细胞膜的载体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而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C正确;D、细胞的变形及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说明细胞膜是动态的,D正确。故选B。11.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具膜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A. 脂肪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核酸C. 脂质和蛋白质D. 多糖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囊泡运输物质时,会发生具膜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的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特点,能够融合说明二者在成分上具有相似性,根据细胞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