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13579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命题人:杨世平 审题人:蔡华 陈波 邓小林本试卷共6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2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以正确的填涂方式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栏内,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以正确的方式填涂在答题卡上。5月初,几位“驴友”到石首桃花山旅游。图为该

2、山区部分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 B. C. D. 2.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 B. C. D. 3. 若将该图比例尺放大到5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A. 1500000B. 1200C. 120000D. 15000【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石首为我国南方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图中地临近河谷,有山洪袭扰的危险,不适宜作为露营地,A不符合题意。图中地位于南坡,为阳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不易受到山石滑落的威胁;与河流较近,便于取水,但离河床较远,不易受到山洪威胁,因此地最适宜作为露营地,

3、B符合题意。图中地位于陡崖之下,易受到山石滑落的威胁,不适宜作为露营地,C不符合题意。图中地位于山顶附近,风力较大,离河流较远,不易取水,不适宜作为露营地,D不符合题意。故选B。【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旅游的日期是5月初,太阳从东北升起,因此观日出的地点应选在东北方向无山岭、山脊、陡崖等地形阻挡视线、视野开阔之地,海拔较高之地。图中东北边是陡崖,阻挡视线,不适宜作为观日出的地点,A错误。图中地东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适宜作为观日出的地点,B错误。图中地东北方向有山峰和山脊阻挡视线,不适宜作为观日出的地点,C错误。图中地海拔较高,东北方向无阻挡视线的地形,是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D正确。故选D

4、。【3题详解】图上比例尺单位是米,而数字表示是用厘米,原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将该图比例尺放大到5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000*5= 120000,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故选C。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下左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右图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完成下列各题。4. 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A. T1T2时段B. T2T3时段C. T3T4时段D. T4T1时段5. “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

5、”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生物B. 风力C. 流水D. 温度【答案】4. A 5. D【解析】【4题详解】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T2时段),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T2时段,A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5题详解】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使岩石被风化成颗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所以选D。一天,喜羊羊来到美丽的敬亭山。它突发奇想,从敬亭山“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如果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问

6、题。6. 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7.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圈占有岩石圈的全部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C. 岩石圈位于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D. 地幔可能是固态、外核可能是液态【答案】6. C 7. D【解析】【6题详解】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自地表到地心依次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故从地表钻入地下到达地心将依次经过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故本题选C。【7题详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

7、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物质,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故本题选D。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 蓝巨星属于A. 星云B. 恒星C. 行星D. 卫星9. 围

8、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条件差宇宙环境不安全体积太小温度过高A. B. C. D. 【答案】8. B 9. D【解析】本题主要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迁移应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8题详解】根据材料“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该天体温度较高,自身能够发光发亮,属于恒星,故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9题详解】“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见光照条件很好,故错误。“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可见宇宙环境不安全,故正确。 “其引力较强,”推测质量体积应该比较大,故错误。蓝巨星的温度过高,导致周围行星的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的存在,故正确。综

9、上,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马”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 )A. 耀斑B. 黑子C. 日珥D. 太阳风11.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 )A. 提供光热资源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C. 产生极光现象D. 增强水体运动的动力【答案】10. B 11. C【解析】【10题详解】太阳活动发生时,有时太阳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斑点,叫太阳黑子。材料中提到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黑色的乌鸦,

10、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就是黑子,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比周围的温度低,显得比较暗,古人看起来像“乌鸦”。故B选项正确;耀斑是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现象,与题干描述不符;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与题干描述不符;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射出的超高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与题干描述不符,故ACD选项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由上题可知日中“乌鸦”其实是黑子。当黑子增多时,太阳活动增强,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不是有线通信;当黑子增多时,太阳活动增强,可产生极光现象,故B错误,C正确;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和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不是太阳活

11、动的影响,故AD错误。综上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读下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12.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 温度:ABCD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 气压:DABC13.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A. 增温和增湿B. 净化和增温C. 净化和增湿D. 降温和减湿【答案】12. A 13. C【解析】【12题详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A正确,C错误;与B地相比,A地气温低导致空气下沉,B错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12、,D错误。【13题详解】在城郊环流中,城市作为热岛,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所以,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郊之间植树造林,能使从郊区吹来的风中携带的水汽增多,同时对郊区空气起到净化作用。所以在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和增湿,即选C。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A. 1月降水甲比乙多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 7月气温甲比乙低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15.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A. 西北风的影响B. 副极地低压控制C. 沿岸暖流影响D. 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14. B 15. D【解析】

13、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1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15题详解】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

14、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A. 增强过程B. 增强过程C. 减弱过程D. 增强过程17. 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 减弱,降低气温B. 反射,增加光效C. 减弱,保持水分D. 吸收,保持地温【答案】16. C 17. B【解析】【16题详解】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判断,为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从而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但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够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故结合题干即为减弱了地面辐射,故C正确。【17题详解】覆盖浅色地膜反光效果好,反光地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选B正确。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8. 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