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3574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北师大(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你知道下面邮票中的核心人物是谁吗? 他有什么事迹令后人所敬仰?,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分析其历史影响。,1.郑和下西洋 2.闭关政策,一、郑 和 下 西 洋,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及印度洋沿岸一带,西洋,文莱,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12岁入王府为宦官,明成祖即位后,赐他姓郑,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明成祖朱棣,三宝太监郑和 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回族,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建文帝朱允炆(wn)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 建文帝到底哪里去了,史书记

2、载不一。有的说建文帝及其后妃都自焚于宫中。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化装成僧人从皇宫逃出。后来,年已64岁的朱允炆因被人发现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朱祁镇为辨明真伪,让曾侍奉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出来鉴别。建文帝的左脚趾上有颗黑痣,吴亮验过属实,就捧着建文帝的脚哭了起来。建文帝就被迎入宫内居住,直到老死。 其实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证据,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难以确考,成了明史的一大疑案。据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也有企图寻找建文帝行踪的目的。,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民间传说无史实依据),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次数:,7次,出发地点:,刘家港 (今江苏太仓浏河),最远到达地区: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起锚地江苏太仓刘家港,元、明时太仓刘家港便是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的重要海港。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是从刘家港出发的。,此塔建于北宋。明朝之初郑和下西洋时,曾停泊于长乐的港口等候季风,两次修葺q三峰寺,船队亦视之为出入港口的航标塔。,福建长乐三峰寺塔,郑和第七次远航前,为祈求平安而铸造并布施于寺庙的钟。钟高83厘米,重77公斤,其上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铭文。,郑和行香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泉州灵山伊斯兰圣墓行香,为祈求航海平安而刻立的石碑。,郑和铸造铜钟,郑和下西洋(油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

4、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郑和,郑和船队编制,郑和船队以燕子式展翅行进,帅船被重重保护。船队中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防止海盗,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船队的主要船种,郑和航海图(局部),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靠的就是航海罗盘、航海图和牵星图等一系列辅助仪器。,哥伦布航海旗舰“圣玛利亚”号,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达伽马,达伽马所乘旗

5、舰圣加布里埃尔号,120吨 100吨 50吨,长24.5米 宽6米,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船只大小,4艘,17艘,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船数,160人,1000-1500人,27800人,人数,1次,4次,7次,次数,1497-1498年,1492-1504年,1405-1433年,时间,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到达美洲,下西洋,地点,达伽马,哥伦布,郑和,姓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的终点(古里),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终点是古里(今科泽科德),以后航海中曾多次到过这里。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不幸病

6、逝于此。图为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科德古港口。,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郑和下西洋(想象图),明 榜葛剌进麒麟图 清 陈璋临摹 榜葛剌为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是当地唯一以中国风格建筑的清真寺,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路过此地。,印度尼西亚的郑和清真寺,苏禄王墓,郑和出使促成的经济文化交流图表,郑和下西洋意义: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 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 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郑和画像,占城(今越南),阿拉伯,非洲,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

7、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但郑和远航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采取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因而没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反而给明朝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明朝南洋华侨分布,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南洋的开发,文昌华侨在家乡修盖的民居住房,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东南亚地区,西洋的一部分)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到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 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华侨华人众多,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因文昌人素称海外为“番”,这些华侨华人也就成了“番客”。,

8、邓小平,二、闭 关 政 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文选,清朝奉行闭关政策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女王派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在给英王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执行了彻底的“闭关锁国”政策。,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

9、传统思想,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奇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2.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闭关锁国”具体表现有哪些?,严厉海禁,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松江泉州广州宁波,只限广州一口开放,广州十三行 (清前期),闭关锁国的变化,清水师在香港沿海追剿海盗,两广总督奏定防夷五事

10、: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 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外国商船停泊处,派人弹压稽查。,根据材料思考闭关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利: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侵略。,弊: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的原因之一。,利弊,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利弊,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原因 经过 影响 评价郑和,原因 内容 影响,启示:对外开放促进繁荣,闭关锁国导致落后,1.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

11、泰国有 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 “三 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 ) A高僧鉴真出使日本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D,2.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 图,该航行壮举最远到达的地区应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A,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C,4.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 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时 间,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B,5.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 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 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 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 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 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