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13546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疑,揭示课题1. 创设情境:屏幕播放体积相近的一块橡皮和一个火柴盒的故事。橡皮:“老弟你好啊!” 火柴盒:“凭什么喊我老弟?”“因为我比你个大!

2、”“不见得吧,我看还是我大呀!”“明明是我大!”“我大!”“同学们,你们谁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呀?”2. 要帮它们比什么呀?(比体积)3. 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出它们的体积大小吗?(1)用切的方法求橡皮的体积。说明:这块橡皮的长是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师:怎样知道它的体积呢?生: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数数有多少个,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关键看这个长方体中包含了多少个1立方厘米)师:这个办法不错,我们一起来切切看。多媒体演示:学生看、数。师:这块橡皮的体积是多少啊?(12立方厘米)(2)求体积遇到困难,激发学习动机。师:能用切的方法求这个火柴盒的体积吗?生:不能。师:像橡皮等物

3、体能切开数它的体积,像火柴盒、柱子等物体不能切或切不开,怎么办呢? 师:看来,还需要找到更简单的方法。4. 揭示课题: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哪些数量有关呢?怎么求长方体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活动,推导公式谈话:能不能像我们以前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样,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1. 明确要求,有序操作。(1)提出操作要求: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然后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并编号。(2)学生操作。2. 观察物

4、体,记录数据。(1)出示例9前半部分表格,并提问: 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长/cm宽/cm高/cm长方体长方体长方体长方体(2)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了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个数)依次出示后半部分表格:长/cm宽/cm高/cm正方体的个数体积/cm3长方体长方体长方体长方体(3)先在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将这些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中。(4)填完表格,你如果能通过观察表格,发现点什么就更好了。在表格下面出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 。”3观察数据,沟通联系。(1)选一组到实物投影上交流,学生介绍表格里的数据。(2

5、)提问: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的? 小结:因为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个数就是长方体长所含厘米数,排数就是宽所含厘米数,层数就是高所含的厘米数。(3)再问:你们又是怎样数出每个长方体里包含的正方体的个数的?小结: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一共有几排;算出一层有几个,再数一共有几层;最后算出一共有几个正方体。(4)三问:小正方体的个数可以怎样求?小结:正方体的个数可以这样求: 长宽高=正方体的个数4. 引导分析,猜想公式。(1)提问: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追问: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我们来做个大胆的猜想!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6、5. 教学例10,逆向操作。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的乘积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 屏幕出示例10三个长方体,提问:老师也摆了三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知道我分别用了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吗?你能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这个问题吗?(2)先想一想,你怎样摆?(3)再说一说:沿着长每排摆几个?沿着宽每层摆几排?这样一层就用了几个正方体?沿着高摆几层?(4)再摆一摆:你能摆一摆,验证一下刚才的想法吗?(5)逐个交流,屏幕演示摆的过程。明确: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这个结果与你刚才的猜想是否

7、一致?6. 引导想象,加深理解。提问:如果要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来吗?引导: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这样一层就有几个了?摆几层?一共要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演示验证:生边说,屏幕边演示。7. 引导概括,得出公式。(1)提问:在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擦去刚才猜想时公式后面的问号。 (2)用实例验证规律。师:这个公式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自己再搭一个长方体验证。生操作。(3)出示长方体立体图,提问: 想一想,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

8、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交流后得出:V abh(4)师:闭上眼睛想一想,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8. 擂台比赛,巩固公式。(1)“想想做做”第2题,将其中最后一个正方体改成334的长方体。观察图形,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再独立计算。交流答案后,引导学生观察第三个长方体,发现是一个有点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2)介绍历史记载: 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的九章算术中,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再和高相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三、利用关系,类推

9、公式1. 将上面第三个长方体去掉一层(变为正方体),你会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口答体积。提问: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2. 启发引导: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3. 学生尝试,交流后得出: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4.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教材第26页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你打开课本来看一看。学生阅读第26页有关内容。交流:用字母a表示棱长。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a与3相乘,写a3时3写在a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

10、般写成:V=a35. 训练场内练功夫。“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 做“试一试”:算出两个包装盒的体积。先让学生说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注意让学生先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2. 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两个包装盒的体积,在包装盒上还有一些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的信息呢,你知道吗?播放第29页“你知道吗?”。3. 练习六第2题。先让学生自主读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车厢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因为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因此计算车厢的容积时

11、,要从车厢里面量它的长、宽、高)4. 智慧泉:这个大盒子能装几块这样的橡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1 5 2 10五、拓展延伸,发展思考1. 设计乐园。上面这个盒子正好装满100块这样的橡皮。那么你能设计出一个盒子,正好放满12块这样的橡皮吗?你们小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案?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试试看。把方案填在“设计记录单”中。设计记录单长/cm宽/cm高/cm体积/cm3你们设计了这么多盒子,很了不起。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既美观又省料)?你的理由是什么?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课后去研究。 2. 呼应开头。(1)解决开头问题:火柴盒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2)再次设疑:又来了一块圆柱体橡皮,它们三个谁最大呢?以后学习。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