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13539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5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9月11日).ppt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工程概况 丰台站-前泥洼站区间线路为大致南北走向,呈“S”型,主要在规划的四合 庄西路西侧敷设。规划的四合庄西路宽 40m,还未形成道路。区间出丰台站后, 立即穿越京沪、永丰铁路,继续穿越原丰台编组站站场(现已拆除),区间在原 编组站下方转弯,偏向东北方向。区间下穿编组站 5 层宿舍楼,紧接着下穿新丰 草河,到达前泥洼盾构始发井。采用两台盾构机施工,均从轨排井始发,先施工 左线,后施工右线。 樊家村站-丰台站区间线路呈“L”走向,线路在规划的四合庄西路和看丹路 交叉口处转弯。线路西北段穿越大量居民区(刘家村、葛村西里

2、、桥梁厂宿舍楼), 东段在规划的看丹路下方铺设,与规划的看丹路东段永中基本平行。规划的看丹 路宽 40m,在樊家村站西端已经形成路面,但还未完全形成道路。区间沿线要穿 越居民区(刘家村、葛村西里)多为 13 层砖房,状况不佳;桥梁厂 5 栋 3 层 居民楼,砖混结构,无地下室,条基,结构和基础抗沉降和倾斜能力差。看丹路 两侧有正在施工的高层住宅小区和已经建成的小区,北侧为万年花城,南侧为首 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原孟家村站南端设置施工竖井兼盾构接收井,在盾构接收井 北侧设置 1#、2#两个明挖段。1、2#明挖段北段设两个盾构井。,前泥洼站,N,188m,丰台火车站站,孟家村 盾构井,252m,18

3、2m84m,2,1,约240m,暗挖段,本标明挖站,盾构段,竖井或明挖段,下穿大从大厦,下穿铁路、5层宿舍楼,下穿平房、5栋3层宿舍楼,盾构掘进方向,盾构始发地点,盾构接收地点,暗挖方向,1,140m,190m,110m 150m,445m,440m,图 1-1 工程位置示意图,图 1-2 盾构隧道断面图 1.2、危险性分析 危险区域分析 根据从事工程的项目特点,本工程易发生倾覆事故的设备有龙门吊、汽车起 重机、挖掘机、装载机,可能发生设备倾覆事故的区域为丰-前盾构区间、樊- 丰盾构区间,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为工程开工至竣工。 危害程度分析 施工现场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设备倾覆事故。事故发生时,可

4、能会造成施工 人员及施工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并可能造成施工周围建筑(构筑物)的 损毁,给项目及周围居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很大,危害程度很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一旦启动本预案,相关责任人要以 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各部门 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和,共同做好工作。因工作不到位或玩 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求有关人员的责任。 项目部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 进行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队伍 救援,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5、,2,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图,综 合 办 公 室 : 冯 宪 明,工程 部: 海山,宋,抢险队,总指挥:蔡玮,安保 部: 冯宪明,质量技 术部: 胡士伟,副指挥:刘长剑,物资设,备部:,郑全友,安 保 部 : 冯 宪 明,物 资 部 : 郑 全 友,现场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综 合 办 公 室 : 冯 宪 明,副指挥:冯宪明,图 3-1 项目部应急事件处理小组组织机构图 、应急组织人员职责 、第一负责人 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总指挥,负责紧急情况处 理的指挥工作。成员分别由工程部部长、技术部部长、安保部部长、总工程师、 物资部部长、盾构工区负责

6、人、车站暗挖工区负责人、综合办公室组成。总工程 师和书记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指挥,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 组织工作。 、第二负责人 工程部部长兼车站暗挖工区负责人、盾构工区负责人是应急小组第二负责,3,4,人,负责相应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应急小组下设机构及职责 、现场抢险救灾组 现场抢险救灾组由抢险总指挥及副总指挥领导,成员由质量技术部部长、工 程部部长、物资设备部部长、安保部部长、盾构工区负责人、车站及暗挖工区负 责人和项目班子及分包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 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并对事

7、故现场进行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 疏导现场车辆,维持治安秩序,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后勤保障组 后勤保障组由项目物资部、综合办公室成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 员的食宿问题。 、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由安保部、综合办公室及有医护经验的人员成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及对外联系医院等工作。 、善后处理组 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领导班子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 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事故调查组 组长由项目经理、公司责任部门领导担任,成员

8、有项目安保部长,公司相关 部门,公司有关技术专家组成。,5,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 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4、预防与预警 、预防措施 、防起重机械倾覆安全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前,起重机械的操作、指挥人员应了解被吊物的具体情况( 尺寸、材料及重量),并在现场核实起重吊装作业半径。 按照被吊物重量及作业半径,查询汽车起重机起重能力表,确定起重机伸 臂长度,及吊臂工作角度,保证起重机在起重吊装作业时不大于额定起重量的 80%。 起重吊装作业前对起重机液压系统、限位系统、警报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吊装作业的顺利

9、进行。 起重机就位前,检查起重机工作场地,在场地不平或松软时,应采取硬化 并增加垫木等措施,保证起重机支腿部位场地的坚实、平整,防止因场地承载力 不足,造成起重机倾覆。 起重吊装作业时,严格控制吊臂伸出长度,不得超载运行。 起重吊装作业要严格执行试吊程序,在试吊不成功的情况下,应查找原因 ,待问题解决后,重新进行试吊,试吊成功后方可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汽车起重机起重吊装作业应采用侧吊的方式,作业时吊臂与地面的夹角不 得小于 60,左右回转范围不应超过 90,不得横吊,以免倾翻。 严禁使用起重机进行横拖及斜吊。 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以免 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

10、或拉断绳索而使起重机失稳。起吊重型构件时应设牵拉绳。 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同时 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未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未经有关 技术部门批准,起重机严禁超负荷吊装,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和造成起重 机倾翻。 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同时进行,6,提升与回转(起升与水平转动或起升与行走)两种动作,以免因道路不平或惯性力 等原因引起起重机超负荷而酿成翻车事故。 当两台吊装机械同时作业时,两机吊钩所悬吊构件之间应保持 5m 以上的 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双机抬吊构件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

11、理的负荷分配(吊重质 量不得超过两台起重机所允许起重量总和的 75%,每一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 过其安全负荷量的 80%)。操作时,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动作协调,同时升降和 移动,并使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两台起重机的驾 驶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防止一台起重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起重机超载。 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及的地 点,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全过程。起重机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信号,并按指挥人 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指挥信号应事先统一规定,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 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 起重机停止工作时

12、,应刹住回转和行走机构,锁好司机室门。吊钩上不 得悬挂构件,并应升到高处,以免摆动伤人和造成吊车失稳。 4.1.2、防其他设备倾覆安全措施 设备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 设备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不允许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硬一软。 在路边和斜坡等地方作业时,必须设指挥引导员。操作人员必须遵照指挥 工作。 作业时,不得超过机器的性能范围。 非起重设备用于起吊作业时,应对使用场所、吊具和起吊负荷等规定严格 的条件。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条例。 、预警行动 当现场发现事故隐患时,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 指挥)及现场安全人员,现场进入预警状态。 应急指挥部应立

13、即组织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隐患的处 置,消除隐患。,5、信息报告程序:,紧急事故 发生,当班班长 值班人员,应急救援 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指挥),项目公司 主要领导,现场监理,拨打相关电话 (119、120等),设计单位,监理 驻地办,总监办,建管公司 应急抢险 中心,消防、电力、 公安等部门,甲方代表,建管公司 分管领导,建设 指挥部,图 5-1 事故信息报告程序图 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确定事故的类型和大小,并使用移动通信设备或固定 电话向总指挥(副指挥)报告。根据现场情况拨打消防电话 119 及急救电话 120、 999。 总指挥接到报警后,通知副指挥、组员,根据事故大小启动应

14、急救援系统 ,保护事故现场、设置警戒标志、疏散现场人员并组织抢救伤员、隔离其他危险源 , 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项目部 24 小时值班电话:64426773,其他相关应急抢险联系电话见附件 1。 根据事故发生所在地向电力、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 -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表 6-1 应急响应分级表,7,8,、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 根据事故等级,由相关部门的人员担任抢险指挥,项目经理负责抢险具体工 作的执行,施工现场突发事故时,项目部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建管公司和相关 单位报告,并通过建管公司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启动“防起重伤害事故应 急预案”,调运抢险机械、物资到场,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为 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对现场进行相应处理。,9,、应急行动 施工现场突发起重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