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3371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课时跟踪检测(八)电阻定律 教科版选修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八) 电阻定律1若常温下的超导体研制成功,它适于做()A保险丝B输电线C电炉丝 D电阻温度计解析:选B超导体电阻为零,不能产热可用来做输电线。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解析:选A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一导体,温度不变时,电阻一般不变,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C、D错误,由电阻定律可知,A正确,B错误。3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

2、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解析:选C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是否通有电流和是否加电压无关,选项A、B错误;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C正确;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是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电阻率不变,选项D错误。4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丝的横截面的直径为d,电阻是R,把它拉制成直径是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成()A.R B10 000RC.R

3、D100R解析:选B镍铬丝的横截面的直径为d,横截面积为S1d2,由数学知识得知,直径是后横截面积是S2S1,由于镍铬丝的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100倍,根据电阻定律R得到,电阻是原来的10 000倍,即为10 000R。5.如图1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10 cm,bc5 cm,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 A;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图1A4 A B2 AC.A D.A解析:选A设将A与B连入电路时,电阻为R1,C与D连入电路时,电阻为R2,金属片厚度为h。由电阻定律R得R1,R2所以R1R241,故由I得电流之比I1I2R2R1,所以I24

4、I14 A。6(2015安徽高考)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图2A. B.Cnev D.解析:选C由电流定义可知:IneSv,由欧姆定律可得:UIRneSvneLv,又E,故Enev,选项C正确。7白炽灯的灯丝是由钨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灯丝和未接入电路时的灯丝是同一个导体,故两种情况下电阻相同B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大于未接入电路时灯丝电阻C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电阻小于未接入电

5、路时灯丝电阻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解析:选B白炽灯的灯丝为金属,所以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常工作时温度高于不工作时的温度,所以工作时的电阻大于不工作时的电阻,B对。8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A和B,其长度分别为L和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的变化如图3所示,则A和B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图 3A23 B13C12 D31解析:选B由图像可知两导线电压降分别为UA6 V,UB4 V;由于它们串联,则3RB2RA;由电阻定律可知,得,选项B正确。9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时,最大阻值为R,则最小阻值为()A. B. C. DR解析:选A根据

6、电阻定律,将面积最小、相距最远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由题设可知,以b、c为邻边的面积最小,两个对立面相距最远,电阻为R;将面积最大、相距最近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小,由题设可知,以a、b为邻边的面积最大,两个对立面相距最近,电阻为R,两式相比得R。故选项A正确。10某个由导电介质制成的电阻截面如图4所示。导电介质的电阻率为,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的半球壳层形状(图中阴影部分),半径为a、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被嵌入导电介质的球心为一个引出电极,在导电介质的外层球壳上镀上一层电阻不计的金属膜成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电阻的阻值为R。下面给出R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

7、求解R,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R的合理表达式应为()图4AR BRCR DR解析:选B对于A和B选项,等式左边的单位是,右边的单位是,单位是合理的,然后将ba代入,对于选项A得到R0,对于选项B得到R0,因为电阻是很薄的一层,电阻应该很小,故A错误,故B正确;对于选项C和D,等式左边的单位是,右边的单位是m2,左右两边单位不同,则此式不合理,故C、D错误。11.在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如果在A、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如图5所示,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处距A处有

8、多远?图5解析:设发生短路处离A处的距离为x,据题意知,A、B两地间的距离l40 km,电压表的示数U10 V,电流表的示数I40 mA40103 A,R总800 。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A端到短路处的两根输电线的电阻Rx 250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x,A、B两地输电线的电阻为R总,由得,解得xl40 km12.5 km。答案:12.5 km12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0(1t),其中称为电阻温度系数,0是材料在t0 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度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

9、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 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8 m,碳的电阻率为3.5105 m;在0 附近,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3 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为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 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解析:设所需碳棒的长度为L1,电阻率为1,电阻温度系数为1;铜棒的长度为L2,电阻率为2,电阻温度系数为2。根据题意有110(11t),220(12t)式中10、20分别为碳和铜在0 时的电阻率。设碳棒的电阻为R1,铜棒的电阻为R2,有R11,R22式中S为碳棒与铜棒的横截面积。碳棒与铜棒连接成的导体的总电阻和总长度分别为RR1R2,L0L1L2式中L01.0 m联立以上各式解得R1020t要使R不随t变化,上式中t的系数必须为零,即101L1202L20又L0L1L2,解得L1L0代入数据得L13.8103 m。答案:3.8103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