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2998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 故都的秋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故都的秋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凋谢(dio)潭柘寺(zh)屋椽(chun)落蕊(ru)B.细腻(n)平仄(z)椭圆(tu)歧韵(q)C.文钞(cho)橄榄(ln)嘶叫 (s)普陀(tu)D.鲈鱼(l)鲑珍(xi)驯鸽(xn)譬如(p)思路解析B项,“仄”应读“z”。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B.一叶知秋,通过美俄两国的核裁军,可以洞见未来国际社会中政治观念的走向。C.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D.自媒体在传

2、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思路解析A项,“见微知著”指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B项,“一叶知秋”指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能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C项,“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雅韵事或好的风尚。适用对象错误。D项,“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

3、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思路解析A项,表意不明,可以改为“常常被人们采集起来”或“人们常常把它采集起来”。B项,语序不当,先“达成一致”,后“定稿”。D项,语序不当,可改为“他不仅是记者、作家、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答案C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又采用了白居

4、易“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称它作“陶然亭”。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后来此处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时的宴会之所。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A.B.C.D.思路解析本段文字介绍的对象是“陶然亭”,应先指出,故句应为首句,可排除C项;两句是写现在,句是过渡句,三句是写历史,由句可以看出,应先写现在,再写历史。故选B项。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5、第58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

6、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5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思路解析首先考虑蓝色

7、、白色、紫黑、淡红的颜色特点,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来分析。参考答案“蓝色或白色”属于冷色调,而“淡红色”为暖色调。作者喜爱牵牛花的冷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冷寂之感。6文中加点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什么?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中词句的含义,加点文字处在本段文字的结尾处,起收束作用。“这些”是对上文中作者感受的总结。参考答案“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作者“细腻”“清闲”“落寞”的感受。7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方面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渲染了气氛,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8第三段中写北国的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

8、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思路解析第三段文字,作者为了写北国的“秋声”,选定了秋蝉;为了凸显北国的秋蝉的特别,写了南国的秋蝉,并用北国的蟋蟀耗子与北国的秋蝉类比。参考答案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的蟋蟀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切向往与眷恋之情。(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

9、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

10、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

11、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

12、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删改)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但对北方人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C.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冷不过一两日,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D.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E.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颜色状物写

13、景,浓淡适宜,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思路解析C项,“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与文章内容不符。D项,“实写雪景”说法错误,此处是虚写。E项,表达“相见恨晚”的情感说法牵强,作者是在表达对江南悠闲境界的喜爱。答案AB10在江南“不感到岁时的肃杀”,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思路解析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三段。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江南冬天不肃杀的原因是天气不冷、植物不凋。参考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11作者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一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思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点是“这”字指代的内容,从文章第四段中不难看出“这”指的是上文中作者

14、描述的江南冬天傍晚下着微雨时的悠闲境界。参考答案悠闲、无肃杀、含蓄有生气的乡村晚景。12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江南的雪景时,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古诗句。这四处古诗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引用这些诗句的目的是什么?(导学号56560002)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作者安排材料的顺序,结合这四联诗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意境分析即可。参考答案不能。因为这四联诗按时间顺序(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记述了江南冬日降雪的全过程,每一联都是单独的美好画面,合起来写到了声、色、味、酒、花、人,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完好地表现出江南冬雪景色的美丽与诱人。三、表达交流13(2015课标全国高考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读书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思路解析应该是一个总括性句子。结合下文介绍的“记忆型阅读”“批判型阅读”两种阅读类型,可以推断此句应该是总说阅读的类型。是针对上一句中的“记忆型阅读”的主要特点“盲从书本知识”来说的。结合上下文,上句说的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下句说的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那么所填语句肯定与“问题”有关。答案示例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14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