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12601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X 页数:4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9月11日).ppt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 思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3、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4、 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6、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两者区 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份的排列组合的变化,

2、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渐进性的变 化。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转变,是事物的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的渐进性的中断。质变也叫飞 跃。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两种不同变化。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不仅变化的内容不同,而且变化的状态也不同。 第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两种不同内容的变化。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事物成份 的排列组合的变化。质变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转变。第二,量变和质变是 事物两种不同状态的变化。量变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量的变化,事物的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状态。质变是 事物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是渐进的中的,显著的变化状态。事物的变化是否超

3、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 变的根本标志。 7、 辩证否定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 的根本途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 服又保留。 8、意识的起源,能动性: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 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

4、意识的产生。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 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 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意识 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9、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 的和意图的人有意识的活动现实的。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两者的联系: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所

5、固有的辨证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是对客 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可以概括地把主观辨证法 称为概念辩证法。 11、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再有物质。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 主义两种。 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在自然界范围内坚持唯物主义,但是一进入历史范畴,就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即是持 有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种思想,并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种。 主体: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客体的存在意义的决定者。 客体:指主体以外的客

6、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 客观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认识的一切对象。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实践及其基本的特征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 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 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7、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1,学 海 无 涯 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基本的特征:(1)直接现实性;(2)能动创造性;(3)社会 历史性。 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 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结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 践,对实践有反作用。这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8、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 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16、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既对立有统一:(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 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互

9、相转化。 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 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时间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又称“思维的至上性和非 至上性”。表达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一对范畴。认识的至上性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 无限的、绝对的。 19、价值及其客观规律: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 定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客观性: 2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

10、社会历史过程里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23、社会存在的概念: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 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作用于 社会存在;表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 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 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

11、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26、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有哪些: 27、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矛盾运动中最基 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 出尽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8、阶级既是经济范畴也是社会范畴 29、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30、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

12、作用:科学技术革命史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 重性。 3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2、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的历史 33、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创造财富: 3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34、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表现形,2,学 海 无 涯 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 价值,不听得绕着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

13、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的分配 3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换为资本的前提 36、资本的概念: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 的价值) 37、剩余价值及其真正来源: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8、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40、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4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根源:实

14、质: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 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44、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 资本主义法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所确立的依法治理的统治方式,它确认和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巩固 了同封建制斗争的成果。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资本主义法制是保证资产阶级民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对劳动人 民实行剥削和压迫的合法手段,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资本主义法制的原则: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

15、原则;人权原则 45、垄断和垄断的形成: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这一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 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形成原因: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 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获得高额利润;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 限制,也会产生垄断;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 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46、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原因: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 持;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

16、的社会生产包下来 47、金融资本:是有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48、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4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A、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 、 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 D、是宏观调节和微 观规制 5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张的基本形式:1、借贷资本输出;2、生产资本输出;3、商品资本输出 5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p189 5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5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 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 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