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5119179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剧鉴赏》课程标准范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剧鉴赏课程标准 2017-04-14 22:43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教学模式:理论+实践 计划学时: 36 一、课程性质 戏剧鉴赏课程主要对如何欣赏戏剧、戏剧的基本要素以及戏剧表演与欣赏大量的戏剧名段实例对学生进行视听觉训练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揭示戏剧规律、介绍戏剧知识、剖析戏剧作品指导戏剧鉴赏。采用理论讲授为主,作品鉴赏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2.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3.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联系专业实际,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

2、意识养成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 3.把审美创造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戏剧鉴赏课程在设计思想上以培养学生进步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为主,科学分析和正确看待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戏剧作品的深厚底蕴和作品的独创性,体会不同戏剧的特点和审美取向。本课实质上讲也承担了美育的基本功能。 课程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在了解传统艺术基本

3、面貌的基础上,尽可能对新的艺术门类和形式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启发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进行自觉探讨。掌握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嬗变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美术素养真正潜移默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因而放在第几学期均可,也并无必然的先修课与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戏剧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自觉欣赏戏剧或艺术作品,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持续不断的提高艺术素质。进而增进艺术水平、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戏剧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戏剧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

4、中外戏剧史上重要的流派、戏剧家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中外戏剧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戏剧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戏剧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通过观念导向和行为目标教学,使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观摩音乐会、艺术家访谈等,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艺术创造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艺术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二)知识素质目标 1.引导学

5、生树立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客观评价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 2.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知识。弄清其概念、性质和作用等。 3.了解戏剧的分类、以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和语言形式。 4.了解戏曲作品的一般价值尺度。 5.正确看待当代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6.了解戏剧的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魅力。 (三)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达到能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角度对戏剧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一般的分析和评价。 (四)社会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素质基础、职业素质训练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

6、下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的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完成教学内容,建议总学时为36学时,开设18周,每周2课时。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项目训练内容分三个板块进行 项目任务1 戏剧鉴赏概说 学时:12 知识点: 技能点: 1、戏剧的基本简介 2、戏剧的起源 3、戏剧的艺术形态 4、戏剧的种类 5、戏剧的表演形式 1、如何欣赏戏剧 2、戏剧的的审美特征 3、作品赏析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戏剧的审美特征 2、戏剧的

7、种类及形态 3、戏剧的三要素及语言形式 重点: 1、戏剧的审美特征 2、戏剧作品对人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如何欣赏戏剧 1、边讲解边分析,讲解与分析结合 2、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了解戏剧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4、了解戏剧中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项目任务2 中国戏剧鉴赏 学时:14 知识点: 技能点: 1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 2、中国戏剧的起源及分类 3、中国戏剧与戏曲的区别与联系 4、各个时期的名家及名著 5、中国戏剧欣赏 1、如何欣赏中国戏剧与戏曲 2、戏剧的审美特征 3、作品赏析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8、: 1、中国戏剧的审美特征 2、著名戏剧家的生平及作品 3、作品赏析 重点: 1、中国戏剧的审美特征 2、中国戏剧家的代表作品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作品赏析 1、边欣赏边分析,讲解与欣赏结合 2、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认识不同风格戏剧作品并能运用在实践中 4、了解戏剧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5、了解著名戏剧家的流派、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项目任务3 外国戏剧鉴赏 学时:10 知识点: 技能点: 1、外国戏剧的发展历程 2、外国戏剧的起源及分类 3、外国戏剧组织形式 4、各个时期的名家及名著 5、外国戏剧欣赏 1、如何欣赏外国戏剧

9、 2、戏剧的审美特征 3、作品赏析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外国戏剧的审美特征 2、著名戏剧家的生平及作品 3、作品赏析 重点: 1、外国戏剧的审美特征 2、外国戏剧家的代表作品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作品赏析 1、边欣赏边分析,讲解与欣赏结合 2、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认识不同风格戏剧作品并能运用在实践中 4、了解戏剧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5、了解著名戏剧家的流派、形式特征和艺术特点 四、学习资源选用 (一)教材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选取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与学生紧密相连,结合学生欣赏能力实际,因材施教。 2.教

10、材每章开头要阐明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用经典作品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各个时期戏剧作品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每次印刷都要吸收最新的内容将其写入教材之中,并附视听资料。 4.建议教材: 讲义戏剧鉴赏 (二)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三)网上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

11、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五、对教师的要求: (一)基本知识方面的要求 1.要求任课教师全面掌握戏剧鉴赏的相关知识。 2.要求任课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时期戏剧的发展变化。 (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1. 要求任课教师热爱音乐艺术,有一定的戏剧知识基础。 2.要求任课教师能较好的指导欣赏戏剧。 总之,要求教师迅速从

12、理论教师向学科研究型加岗位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转换。 六、对学习场地和设施的要求 (一)对学习场地的要求 1.要求安排在配有多媒体功能的音乐教室授课,能满足播放课件与音像资料,板书各项音乐知识的基本要求。 2.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音乐班学生的实习要求;争取和创造更多社会演出机会让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二)对相关设施的要求 授课过程中需要播放课件与教学录像,需要安装投影仪与电脑; 黑板一块,满足30人学习的桌椅与场地。 七、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各部分成绩汇总达到60分方为课程考核合格。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取平常成绩与实

13、践测试和结合的形式。 考察课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实践考核70%,平时成绩(戏剧分析、基础技能、出勤情况等),戏剧实践考试(戏剧欣赏、戏剧分析) 课程成绩 (100%) 平时鉴定成绩 (30%) 期末综合测试成绩(70%) 平时知识鉴定成绩(15%) 平时能力鉴定成绩(15%) 期末知识综合测试成绩(30%) 期末能力综合测试成绩(40%) 总之,教学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应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尤其应关注: 1.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表现、期末考试、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学生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八、说明: 1.课外鼓励学生做戏剧数据库,大量课下观赏聆听。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戏剧创作能力。 2.主讲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3.与当地优秀的群艺馆、文化局建立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使学生能随时观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