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4511749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BS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四节内容。第1节“有多少块糖”,通过数数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第2节“儿童乐园”,结合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第3节“有多少点子”,通过讨论算法,让学生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第4节“动物聚会”,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关键。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已有的数数的经验

2、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为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基础上抽象出乘法算式,是今后学习乘法口诀进行相关计算的重要纽带。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结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

3、乘法的意义。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并会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解决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密切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方便性,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取消认为的被乘数和乘数的区分。通过解决“有多少个点子”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乘法算式不同,但是结果相同,因而不必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显然,数学上的抽象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乘法意义的学习中有了具体体现。3.注重形成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深入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

4、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1有多少块糖1课时2儿童乐园1课时3有多少点子1课时4动物聚会1课时5练习二1课时有多少块糖。(教材第16、17页)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运算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能相应地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课件、糖块。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

5、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哟。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1块1块地数:1、2、32块2块地数:2、4、6、85块5块地数:5、10、15、20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数一数,填一填。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

6、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你们能做到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第一幅图是2+2+2+2+2+2+2=14(块);第二幅图是3+3+

7、3+3=12(块)。2.说一说,算一算。师:现在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有3个5相加。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有5个3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奠定基础。】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有多少块糖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

8、(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2.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A类数一数,填一填。+=()(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会正确进行连加计算。)B类看图填空。(1)横着看,每行有()朵花,有()行,一共有()朵,列式是()。(2

9、)竖着看,每列有()朵花,有()列,一共有()朵,列式是()。(考查知识点:连加;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连加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6+6+6+6=24(个)B类:(1)54205+5+5+5=20(朵)(2)45204+4+4+4+4=20(朵)教材习题第17页“练一练”:1. 25个2. 45203.(1)10330(2)310304. (1)53155+5+5=15(格)(2)34123+3+3+3=12(格)儿童乐园。(教材第18、19页)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并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

10、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运用加法计算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重点: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课件。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乘小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小火车的。我发现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里的人数也同样多。有4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每条船上有3人,有3条船。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好。现

11、在让我们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起解答,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语言表达能力。】师:把根据这幅图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设计意图: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所以要充分利用主

12、题图,结合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步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含义,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有关的乘法的知识。(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师:这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为

13、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64=24或46=24。有3个3,所以就是33=9。师:4+4+4+4+4+4=46,6是从哪来的?3+3+3=33,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学会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谈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表示的不同含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儿 童 乐 园2+2+2+2=8(人)24=8(人)或42=8(人)

14、24 = 8读作:2乘4等于8 = 读作:4乘2等于84+4+4+4+4+4=24(人)64=24(人)或46=24(人)3+3+3=9(人)33=9(人)1.创设问题情境,把乘法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相同加数求和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联系。A类每盆有()朵花,共有()盆,一共有()朵花。用加法算:+=像这样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算:=(考查知识点:乘法算式的读、写;能力要求: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B类看图填空,写出加法算式,并改写为乘法算式。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考查知识点: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能力要求: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34123+3+3+3=1234=12或43=12B类:2432404856648+8+8+8+8+8+8+8=6488=64教材习题第19页“练一练”:1.(1)3+3+3+3=12(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