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117418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与义与高考(9月11日).ppt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 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 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他的词作以清婉 秀丽为主要特色。 绍兴六年(1136 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 参知政事(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要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就必须探寻新的诗学方法,而不能 在书斋,文字堆中找新路.他发现了新天地自然.自然意趣成为陈与义诗歌重 要的吟咏对象,在这片新天地中,他收获良多,不仅创作出了许多清新拔俗的诗

2、 篇,还极力提倡师法自然的诗学观念. 1、阅读答案鉴赏 2014 高考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酔,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愛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 简要分析。(4 分) 答 案 : 艳 丽 清 幽 “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 彩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 清幽。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

3、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 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 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 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中“亭角寻诗满袖风”可谓陈与义寻诗的白描,而”醒来推户寻诗去”可见其 痴迷的程度. 2、(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 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1,2,学 海 无 涯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

4、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 “儒先”指叶天经。 【试题】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 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答案】 (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 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 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适。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5、今夕到湘中。 【注】本篇当为宋室南迁,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 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 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戎葵: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小题 1:试析“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 分) 小题 2:试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 分) 白话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 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 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 之酒,看起来与

6、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小题 1:承上启下。上片写自己离开了都城,才无所用,报国无门,所以发出了 这样愤懑的感叹。而下片是说自己虽老,但心诚志坚,然而这也只有向千年之前 的屈子诉说,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坚守。结构上是结住上片,开启下片,内容上 是情感的深化和转折铺垫。 小题 2:一是用典(借古抒怀),借用屈子的史实,表明自己的志坚及无奈。上 片以“高咏楚词”开篇,透露出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3,学 海 无 涯 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同时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 报国无门。下片“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虔诚

7、祭酒,并联 想这杯中之酒一定会流到汨罗江。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 对屈原的凭吊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是对比和衬托。词的上片用榴花与红舞裙对比,以过去的春风得意突现时下的 落寞和愤懑。词的下片用“一身伤老”与“戎葵凝笑墙东”对比,衬托了此时心 中的冷寂(或者理解为自己身虽老,但也会这戎葵一样永远不改自己向阳的夙志, 爱国的热情)。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语句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上,这 句话承上启下。内容上,“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 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 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

8、(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 词同调。 小题 2:试题分析:这首临江仙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 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是为用典。陈与义在两湖 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 “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 名籍籍时的情景。公元 1122 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 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 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

9、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 动他对旧日的追忆。是为对比或映衬。 4、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 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参考答案: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 D。“子规”是中国古代文 学尤其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传统意象。可以结合诗意理解,作者因战乱远 离家园,偏居山村,听到子规的鸣叫,难免产生归思之心。此处考生对“子

10、规” 的意象理解没有多少难度。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 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师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D。解答 本题需要考生联系小注中的相关内容。“故园”指北宋京师汴梁,作者与友人因 战祸离家,此时即便没有战争了,但却国已不国,家已非家,又怎能不让人心生 哀愁。题目设置难度不大,诗意字面意思也容易理解。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对小注 提及的相关背景知识的认识。,4,学 海 无 涯 6、【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

11、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 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 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 1(1)(4 分)“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1 分),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 象写照(1 分)。“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1 分),暗含作者 前途迷茫之感(或: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1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从关键字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及揭示 的主题入手,也可从表达技巧入手分析。“瘦

12、”形容鸿雁,鸿雁都奔波瘦了,含 蓄地写出了作者奔波劳碌的情形。“微”有微小、细微的意思,“鸟乌微”说明 它离作者视线远,更显作者的孤独。 (2)(4 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2 分)。首联直言多年来 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 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标题“走郊外”来 看,这首诗写诗人的奔波之苦;从标题“示友”来看,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就 应当有离别之苦的意思。再从前两联来看,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 【赏析】首联,诗人写自己多年来

13、依旧难以实现心中理想,表现诗人内心壮志难 酬的苦闷。颔联,表现出诗人没有功成名就,却仍要奔波的无奈之情。颈联,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天地如此广阔而我却如此渺小。诗人夸大天地境界,以 巨大的悲凉之景反衬自己的渺小孤单。在夸大的环境之下犹显自己渺小这表达诗 人因前途渺茫而悲叹愁苦的心情。尾联,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体现诗人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7、岸帻阅读答案鉴赏陈与义 (宋)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注】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

14、时期。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岸帻阅读答案鉴赏陈与义 8、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阴笼罩,翠壁乱云缭绕,细雨打 湿青林,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5 分。景象概括 3 分,其中“春天”“阴冷”“清 晨”各 1 分,简析 2 分),学 海 无 涯 9、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时令交换、离家日久,引发了他的 思乡之情。闲居的寂寞(或:不被任用的哀愁)。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 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6 分。 每点 3 分,情感内容 2 分,分

15、析 1 分) 岸帻阅读答案鉴赏陈与义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7 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小题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3 分) 答: 小题 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4 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小题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 象。(1 分)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心建功立业,只能以诗 抒怀;寒食时节

16、,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 添愁苦、无限落寞。(2 分)(其中总述 2 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分) 小题 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 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 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 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中“手法”1 分,“赏析”1 分。答出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答题时要先概括出诗 人的总体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 试题分析:,5,学 海 无 涯 小题 2: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确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