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1595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件(人教版选修6)(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地的减少 1. 三江平原开发的利与弊? 提示:(1)利: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 (2)弊:限于过去对生态保护尚缺乏认识,导致盲目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和土地退化,使其失去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等作用。,2.如何看待“围湖造田”及其对策? 提示:(1)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 (2)对策:开源: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节流: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

2、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湿地的保护 1.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势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提示:(1)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开垦为耕地,可以使粮食增产,满足人类需要。 (2)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2.湿地的保护要注意哪两个原则? 提示:(1)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

3、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在保护、开发、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1.湿地的内涵,2.湿地的功能,3.用相关图示法记忆中国湿地日益减少的原因,4.比较说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典例】(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及该地湿地面积、比率的变化,

4、分析其对该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把握以下主要信息:(1)该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2)该区域内从1976年2005年间,湿地斑块数目先增加后减少,但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湿地比率也在不断下降,并且减少和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规范解答】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变式备选】(2009江苏地理)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

5、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主要原因是_ 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等生态价值和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资料对某一环境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第(1)题,统计图直观反映了洞庭湖逐渐萎缩的趋势,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要从当地、上游两个视角加以分析。第(2)题,注意区分生态和经济价值,然后一一列举即可。第(3)题,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对症下药

6、,根据原因找对策,有的放矢。,答案:(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2011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同时这一天为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各地过年的同时也进行了关于保护湿地的宣传活动。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保护湿地十分必要。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纳木错 三峡水库 东海滩涂 日本海 尼罗河 A. B. C. D.,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A.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

7、轻污染 B.吸烟滞尘、防风固沙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3.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应是( ) 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 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A. B. C. D.,【解析】1选C,2选A,3选D。海洋不是湿地,滩涂、河湖、水库等属于湿地。湿地主要的功能不包括吸烟滞尘,防风固沙,也不能吸纳所有的污染物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是予以保护,因地制宜发展水产业、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产生综合效益。,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

8、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46题。,4.黄河的泥沙来源主要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沙尘暴 5.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 A.耕地面积减少 B.地下水位下降 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6.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4选B,5选C,6选D。第4题,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第5题,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少,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

9、来减小;地下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第6题,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7.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1)该湖对长江及其支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有何作用? (2)一个多世纪以来洞庭湖最大的变化是_,这种变化对上述作用有何影响? (3)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4)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5)指出围湖造田对本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6)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析】第(1)题,湖泊的作用是调节

10、径流季节变化。第(2)题,由于围湖造田,洞庭湖面积变小、深度变浅,调节径流季节变化的能力减弱。第(3)题,人口的压力导致土地压力大增,进而引起围湖造田。第(4)题,围湖造田的开始时期可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第(5)题,引起湿地退化,从而削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旅游开发的功能。第(6)题,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与利用。,答案:(1)调节径流季节变化。 (2)面积变小、深度变浅 调节径流季节变化的能力减弱。 (3)20世纪5080年代,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4)围湖造田对湖区的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增加耕地面积,农业增产,

11、对缓解湖区的粮食问题产生过积极影响;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5)由于围湖造田,使得湖区大面积减少,将完整的湖泊分割为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三个部分。泥沙的淤积,大片湿地的消亡,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6)退田还湖、植树种草、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旅游业等。,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典型的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材料二 2011年3月22日上午,占地面积1 972亩的重庆市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森林公园正式开工建设。九曲河

12、终年流水潺潺,生态系统保持完好,具备建设湿地公园的自然基础,是城市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完美结合。,(1)下列就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水源充足 B.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C.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D.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3)扎龙湿地火灾多发,引起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对此,你认为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来分析,总结扎龙地区地表多水的原因即可。第(2)题,考查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第(3)题,湿地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引起湿地退化,从而削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旅游开发的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与利用,如补水、禁采、禁开荒、减少居住人口,人工培育养殖珍稀鸟类等。,答案:(1)D (2)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 (3)人工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等湿地植被;迁移湿地核心地区过多的人口;人工繁育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等。,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