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双基训练金卷试题语文(一)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108738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双基训练金卷试题语文(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双基训练金卷试题语文(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双基训练金卷试题语文(一)教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1 学年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训练卷 语语文文(一)(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郭军平 时下散文领域有一些学人喜欢把那些精短类的散文称为“快餐化散文”, 我认 为实在不妥。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在散文前面冠以“快餐化”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 视。 持这种观点的学人无非就是喜好那些长篇大论的三五千字以上或者洋洋万言的 散文,总认为这样的散文就是大散文,就是厚重,有分量,有历史责任感,有生命 感悟力的好散文,就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流传百世万世的好散文,甚至有些学 人还极力指责批评各类报纸副刊上的散文,称其大都是些快餐型散文。这种狭隘散 文观其实是严重缺乏文学常识的,是对散文创作领域的错误指导。

3、 散文创作和其他文学体裁创作一样,都要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指 导生活,以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为 散文素材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大到天文地理,中到国家大 事,人物春秋,小到家长里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在所有的文学体裁 里,最能够表现真实生活的恐怕还是散文家族,散文其实就是所有文学体裁里的一 个泱泱大国。自古及今,从中到外,几乎所有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文学大师们都有 散文著作。 散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表现形式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 那样的约束。散文,名为散,顾名思义,放开之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所可 写

4、你自然可以几万言自由挥洒,无人嫌你长;无所可写你自然也可以几百字或者千 把字来表现,也无人嫌你短。散文的质量高低不能以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 高低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为准的。 有些散文看起来短, 却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打动着千百年来 的无数读者。以中国古代散文来看,无论是论语的简短的对话体,还是孟子 的论辩体,或者是老子的格言体,以及荀子 韩非子 庄子的学者体等, 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以其内容的长和短来确定的,而是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决定的。唐宋八大家、明清散文,甚至包括影响较大的古文观 止里所收录的所有散文,哪一个不是依照这样

5、的标准?如果要按照有些学人的标 准以字数来论,这些岂不都成了快餐散文?如果给它们加上“快餐”二字,岂不是 对古代文化的亵渎和不尊吗? 古代散文是这样,那么现代散文呢?像鲁迅、郭沫若、巴金,胡适、周作人, 冰心、郁达夫等,他们的精美散文何尝是以长篇大论独领风骚的,恰恰相反,他们 的散文大都很精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才成为后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那么外国散文呢?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等,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驰 名中外的呢?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散文的短也不标 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有些散文的长反而让人感到啰唆、乏味,无聊;而 有些散文的短反而让人感到余

6、音绕梁,回味无穷。 因此,散文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没有必要以文字的长短来确定其艺 术价值的高低。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如果以字数长短来评价,岂不是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的文 章也成了快餐化散文?这真是对散文的亵渎,对大师的污蔑。 散文本来就是一种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文体,大师们可以写,无名作家甚至 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写, “以吾手写吾心”, 自由倾吐, 自由抒发, 何必规定这样写、 那样写。东指点,西指点,好像他就是散文大师一样,其实让他自己来写,也不见 得就比谁高明。所以,要让散文创

7、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 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不要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毕竟报纸 副刊上的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去掉“快餐化”的贬 称,恢复散文就是散文的称呼。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长篇大论的散文并不是好的散文。 B散文素材广泛,因此,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内容长短的不同。 C散文的质量与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有关,散文应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 D散文创作容不得批评,要多包容,多鼓励,才会出现精品,才会让散文创作繁 荣。 【答案】C 【解

8、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 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 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 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A 项,“长篇大论的散文并不是好的散文” 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散文的质量高低不能以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 高低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为准的”,由此可知, 作者认为散文的好坏与长短无关;B 项,“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内容 长短的不同”错误,散文的长短不是由素材决定的;D 项,“容不得批评”不合文 意,

9、原文相关表述为“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 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不要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文中说 的是“不要随意贬低”,并不代表“容不得批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 2 段详细说明有些学人提出“快餐化散文”观点的实质,为下文的批驳 打下基础。 B作者在文章第 3 段宕开一笔,阐述了散文文体的本质特点,在第 4 段提出自己 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 C文章第 5,6 段从古今中外著名散文家的写作实践来证明观点,论证严密。 D文章第 7 段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提

10、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 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 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D 项,“文章第 7 段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表述错误,第 7 段只选取了朱自清的事例,如 “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 文的创作”,这是正面事例。本段没有列举反面事例。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散文前面加一个“快餐化”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贬称,不利于散文的繁 荣

11、。 B散文是文学体裁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能够表现真实生活。 C散文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它形式多样,自由灵活,大师可以写, 无名作家甚至普通百姓也可以写。 D文章呼吁去掉“快餐化”的贬称,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鼓励大家写短文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 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 题“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 D 项, “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鼓励大家写短文章”错误,目的应该是呼吁不要随便给散 3 文创作定框架。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本题共 3 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材料一: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 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 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 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 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 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

13、 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 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 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 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 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 出门放风筝。 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包完粽子以后, 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 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

14、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 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 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 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 材料二: 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 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 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

15、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 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 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 愿望是美好的, 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 人们用烟花爆竹, 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 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 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 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 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 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 对

16、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 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 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 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 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 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 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 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 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 4 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 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