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10334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 名: 单位: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 考试科目: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考试分数: 2011年 12 月 26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题 号 分 数 签 名12345678910课程名称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姓 名 单 位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 年 月 日 总 分评阅教师签字:年 月 日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得 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 40分)1简述地理位置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教学要领。答:在影响某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一般把位置的因素放在首位。由于地球的形状、地表的起伏状况,使光、热、水

2、等在地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组合分布,这就直接影响了该区域其它要素的组合特征,某两个区域间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者在地表上所占据的位置不同。位置对人文地理影响也是明显的。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地理位置是阐释区域特征的出发点。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容和内容的组织不同;位置不同,产生相应的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的位置特点可以概括区域的基本特征。地理位置是编制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依托。学生掌握了事物的位置特点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传授地理位置知识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2简述区域比较的作用及其一般思路。

3、答:作用:认识区域间的差异及某个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常常要借助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区别区域间地理现象的特点和性质,分辨事物的程度和级别,找出区域间差异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一般思路:要素现象或本质的比较:通过对地理要素(或部门)其全部或部分现象及性质的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差异最大的现象或性质,得出差异性的结论。类型和结构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的各种类型在区域内的比重与其他区域作比较,取比较大小顺序或比重最大的类型或成分作为表征差异性的结论。 状态或过程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在区域的变化状态与别的区域作比较,找出它的特征性状态,以明确区域差异。3简要归纳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区域地形特

4、征的认知结构。答:地形特征的认知模式:(1)地形类型(为主) (2)地形分布(3)地势变化对于某地所处的地形位置,应了解其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如果与山脉有关,还要看是在阴坡或阳坡、迎风坡或背风坡等。根据这些地形位置特征,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植被特征等。4.简述为什么地理学习在学生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答:学习地理,要经常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课文、图片、图表、表格、图解和地图等;要练习怎样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进行访问、理解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要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此一探

5、究过程将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作出判断、作出决定、解决难题、齐心合力参与集体工作、知行合一 。这样,地理对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有特殊贡献。得 分二、论述题(每小题 15分,共 30分)1为什么地理学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试举例论述。答:地理学的综合性强。它十分重视在区域内把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综合在一起研究,力求有效地反映它们的地理位置、空间类型、变化和发展规律。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与无机、人文与自然、过程与关系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一特点决定了人

6、地关系研究必须从整体中观察事物的特性,从各种事象的互相关联中把握整体属性。 ” 这一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逐渐学会从地理要素之间、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从总体特性上进行探究,去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上的成因联系,这种形式的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注重整体的思维品格。 举例:目前人们一般把 pH 值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 90% 来自煤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东南部

7、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酸雨区,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 40% 。我国南方还出现了大片的 pH 值小于 4.5 的重酸雨区。根据调查和监测,我国的酸雨区面积还在扩大。 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从教育价值上看, “酸雨危害与防治 ”包括以下构成要素: 地理知识要素。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什么是酸雨?酸雨

8、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等相关知识。地理能力要素。通过读图 3 2 能够判断我国酸雨分布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通过对酸雨危害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酸雨对生物、建筑物、土壤以及人类都有很大的危害,进而形成一种环境保护意识。综上所述, “酸雨危害与防治” 课程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存量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必备的地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健全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说,在教育价值上, “酸雨危害与防治” 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特点。2. 对

9、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应当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对“地对人的影响” 、 “人对地的影响” 、 “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等形成正确的认识。试以“地对人的影响”为线索,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一策略。得 分 二、论述题(每小题 15分,共 30分)答:以“地对人的影响”为线索,选取大量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事例,比如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我要想使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弊大于利。我就必须对每一个影响的程度、后果做深入剖析。例如: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

10、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 144cm,我国上升了 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

11、 (海平面上升 50 米, 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 31-366 料,沙滩损失 24%,北戴河沙滩损失 60%。(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 13 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 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3、对农业

12、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描出(最好自己绘制)北美洲略图

13、,然后让学生读北美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用形象符号填绘科迪勒拉山系(绘出主要平行山脉)、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得 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 15分)拉契亚山脉,再用绿色绘出大平原。再让学生用较硬的纸叠制山脉,并粘 贴到绘好的略图上。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北美洲地形的空间排列状态,有什么特点。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按材料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对学生哪种地理学科能力的形成有特殊作用?为什么?答:对地理学科的空间分布格局觉察能力有特殊作用。所谓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学生具备对

14、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可以较为顺利地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有序性规律。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的构成要素有: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是指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等内容时,形成具有条理性、概括性知觉的心理过程。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是形成空间分布格局的想象能力与概括能力的基础。空间分布格局的想象能力 的形成要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空间表象的丰富程度,这些表象往往通过观察地图、图表以及阅读文字表述获得;二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对大脑中已有的空间表象进行巧妙的、独特的加工改组,产生新形象的能力水平。空间分布格局的

15、概括能力是指在对地理事物空间展开范围、空间排列状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布的事实概括为一般规律的心理过程。 它通过学生对文字信息以及各种示意图、分布图的图像信息加以分析、抽象和概括,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问题 2. 材料中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何种认知策略?请加以概括。答:采用以任务驱动的地图与略图观察、探究策略。第一步,将尺度大的区域划分为次一级区域。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提出观察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海拔、地形类型构成将北美洲分成西、中、东三大地形单元。这样,将大洲这一尺度的区域划分为三个次一级区域(地形单元)。 第二步,对次一级区域分别加以认识。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别分析得出西部科迪勒拉山系是由一系列平行山脉组成,山脉之间为高原和盆地、多火山和地震;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纵贯南北;东部高原和山地地势低矮的结论。 第三步,综合、概括区域地形的总体特征。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北美洲地形呈三个南北纵列带的结论。 该教学设计的要领在于,一定要设法使学生得到这样的体验:复杂的区域地形,通过将空间尺度大的大洲划分为次一级三大地形单元(区域),然后分别加以认识,似乎复杂北美洲地形变得有“秩序”了,自己的思维有条理和有“节奏”了。设计一则地理略图与板画结合的教学实例,结合实例分析这种结合的教学价值答:我在讲三圈环流的时候,采用了地理略图和地理板画相结合。对地理过程的分析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