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9676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7遗传的分子基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专题7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22 基因的表达,考点23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难点分析,理想树出品,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 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分析,考法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理解和判断,应试基础必备,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试基础必备,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过程,(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过程,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

2、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应试基础必备,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返回考点目录,侵染细菌,(2)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生物(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 关于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分析,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角度1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原因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

3、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 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转化的结果及结论 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角度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 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元素选择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DNA。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

4、,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3获得含有放射性的T2噬菌体的方法 先培养含有放射性的大肠杆菌,然后用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即可获得含有放射性的T2噬菌体。 4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 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离心分离这一段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5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5、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角度3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角度4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返回考法,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法2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角度2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角度1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 1细胞生物(不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既有DNA又有RNA,其遗传物质都是DNA,RNA不是遗传物质,但RNA是遗传信息表达的媒介。 2病毒只含DNA和RNA中的一种。如果

6、只有DNA(如噬菌体),则DNA是遗传物质;如果只有RNA(如烟草花叶病毒),则RNA是遗传物质。 3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返回考法,考点2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本考点结束,高考考法突破,考法3 DNA分子结构及数量关系,考法4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过程及相关计算,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应试基础必备,应试基础必备,1DNA分子的结构 (1)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如下图)。,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

7、3)结构特点 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外侧基本骨架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内侧排列碱基对。 内侧碱基对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相连。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和T之间形成2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3个氢键,故DNA分子中GC比例高的稳定性强。,2DNA分子特性 (1)稳定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多样性:碱基对多种多样的排列次序。若某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4n种,其中n代表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种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8、,应试基础必备,3DNA分子的复制,返回考点目录,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高考考法突破,考法3 DNA分子结构及数量关系,角度1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分析 1DNA分子中碱基种类、数目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因为碱基对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与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无关。 2DNA分子中的化学键 DNA双链上相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加热断裂;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和磷酸以磷酸二酯键连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断裂,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角度2DNA分子结构中的数

9、量关系及计算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1DNA分子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1)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数1111。 (2)配对的碱基,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CG所占比例越大,DNA结构越稳定。 (3)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返回考法,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考法4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过程及相关计算,角度1DNA复制方式的探究 探究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技术,根据复制后DNA分子在试管中的

10、位置即可确定复制方式。 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3实验假设: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4实验过程,(1)大肠杆菌在含15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繁殖几代,使DNA双链充分标记15N。 (2)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3)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间隔的时间为大肠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 (4)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位置。,(5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条DNA带(见图)。 (1)重带(密度最大):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15N/15N)。 (2)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5N标记,另

11、一条链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15N/14N)。 (3)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14N/14N)。 6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相符。,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角度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的分析 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 2过程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3DNA复制的类型:在真核生物中,DNA复制一般是多起点复制。在原核生物中,DNA复制一般是一个起点。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DNA复制大多数都是双向进行的。下图所示为真核生物DNA的多起点、双向复制:,4影响DNA复制的

12、外界条件,5DNA复制的准确性 (1)一般情况下,DNA分子能准确地进行复制。原因是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在特殊情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以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发基因突变。,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角度3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子代DNA分子的数目是2n个,其中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不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2)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是2n1条,其中原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新合成的脱

13、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返回考法,本考点结束,考点21 DNA的结构与复制,高考考法突破,考法5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与结果分析,考法6 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理解与分析,考点22 基因的表达,应试基础必备,应试基础必备,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RNA的组成单位、结构和种类 基本单位:,考点22 基因的表达,(2)转录 场所:细胞核,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空间结构:一般是单链,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种类及功能 mRNA: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 tRNA:转运氨基酸,识别密码子。 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少数RNA还有

14、催化功能。,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3)翻译 场所或装配机器:核糖体。,应试基础必备,考点22 基因的表达,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1)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基因的位置: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基因的功能: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3)中心法则 提出者:克里克。 补充后的内容图解,返回考点目录,(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间接控制:通

15、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调控生物体性状的因素 内因:基因。 外因:环境条件。,高考考法突破,考法5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角度1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考点22 基因的表达,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2 基因的表达,角度2遗传信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关系,返回考法,考点22 基因的表达,考法6 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理解与分析,角度1基因概念的理解,角度2基因功能的分析 1中心法则的应用 (1)各类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2 基因的表达,(2)细胞种类与信息传递途径的关系 高等动植物共有的途径: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但具体到

16、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成熟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 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的增殖过程中。 (3)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和场所的总结 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DNA复制、DNA转录、翻译、RNA复制和逆转录。 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有四个,即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1)直接途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2)间接途径,实例:白化病。,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2 基因的表达,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但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也受多个基因的影响,而有些基因则可影响多种性状。,(2)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 (3)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能够进行半自主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其上的基因称作细胞质基因,控制着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母系遗传(即子代性状由母本决定)。,高考考法突破,考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