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奖思考体会交流发言3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14509606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蜗牛奖思考体会交流发言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蜗牛奖思考体会交流发言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蜗牛奖思考体会交流发言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蜗牛奖思考体会交流发言3“蜗牛奖”的设置,能够让不作为者因其欠佳表现“下不了台”,也会让被批评者有更强烈的补正决心,让台下见证的同僚、同业引以为戒。事实上,“奖”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管是此前报道的“踢皮球奖”“水面浮漂奖”,还是时至今日的“蜗牛奖”,都是通报批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目的是为了改进作风、提升效率、推进工作。所不同的可能是,文件通报比较常见,公开颁出“蜗牛奖”这种新颖的方式还不太多见。仔细想想,这些奖项背后所针对的问题和牵扯到的人和事,远不止是领受一个牌子能够说得过去的。各种“奖项”的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不负责等作风方面的一些问题。对懒政怠政者颁发“蜗牛

2、奖”的形式,无疑是在刚性的纪律条规和人文柔情之间寻求到了一个“契合点”,其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统筹考虑把纪律条规挺在前面,顾此失彼,用颁发类似于通报批评的反面奖项来代替执纪问责,也并无补益。“奖”只是外在,奖的背后也要“罚”。“蜗牛奖”足以刺痛任何获奖者的神经,可能起到比处分更加尖锐的效果,但毕竟不能代替处分。对于“蜗牛奖”的设计主体而言,除了颁出一块呆萌但不失严肃的奖牌外,还要做足“罚”的工作,充分考量“通报曝光”“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作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等后果,真正让“获奖者”失“誉”还失“利”,持续激发“蜗牛奖”的震慑作用。颁奖仅仅是开始,奖的后续更要“问效”。要建立并落实好跟踪督查销号制度,对于放空炮、不落实的情况还要“问责”,以此倒逼职能部门立说立行、即知即改,立起执纪问责的“硬杠杠”。当然,也要防止和警惕一些单位因为怕领蜗牛奖,或者为了摘掉蜗牛奖的帽子,而在短时间内乱作为、违法行政的某种冲动,让“蜗牛奖”真正奖出成效、奖出精气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