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5088759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 第 六 章授课题目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拜伦、雨果的主要创作;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掌握巴黎圣母院艺术特征、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拜伦、雨果代表作品分析;教学方法:互动式讲授,讨论;辅助手段:教学电影;)授课时间安排:10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浪漫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

2、为创作方法,它在反映客观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因素。但那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也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期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1、 历史背景: A 英国工业革命:一方蝢使人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认识,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人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B、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一方面是启蒙理想的破灭,

3、普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是拿破仑的功勋,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2、社会思潮:A、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哲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B、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3、扬弃关系:A、继承18世纪文学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特别是法国的卢梭传统,都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间的思想。 B、反驳古典主义传统,古典主义美学原则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文坛希望以开放

4、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观性和抒情性,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所以又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表现主义”等提法。 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响应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对抗工业文明,将自然视为精神上的避难所。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的传统,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对民间文学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上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

5、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5、浪漫主义派别: 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没落贵族阶级的愿望和情绪,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复古倾向。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极厌世、脱离现实的“幻想家”。积极浪漫主义,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朦胧的未来。民主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个性、有革命要求的“反抗者”。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一)德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兴起。继以耶拿派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之后,又有1806-1830年的海德堡派,即以格林兄弟、霍夫曼、沙米索等为代表的晚期浪漫派

6、。1830年之后又出现以海涅为代表的新浪漫派。“耶拿派”,因在德国城市耶拿的小团体而得名,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生于汉诺威的教师家庭,自幼显示出语言和诗律方面的才华。 他的贡献在于:#教学活动,传播弟弟的思想,柯勒律治、海涅等曾是他的弟子,斯太尔夫人在他的启示下写出名作;#文学翻译家,译莎士比亚、但丁、卡尔德隆;#批评领域的建树,提出文学史、理论、批评三位一体,有论文论美的文学和艺术论戏剧艺术和文学等。#语言学家,对亚洲语言研究的考察对东方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Friedri

7、ch von Schlegel,1772-1828),性格内向,沉思、忧郁。15岁忽然显露才华,几个月就掌握了希腊语,读了柏拉图,受其“追求无限”的影响。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艺术史、古典语文和哲学,大学时代是读书狂,与诺瓦利斯交好。24岁就提出一套浪漫主义的理论。26岁时和哥哥一起创办雅典娜神殿,是浪漫主义的发祥地。 他的主要贡献: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个性解放、创作自由,主张“诗人要凭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狭隘规律约束”;#“浪漫诗”,把生活变成一首诗,人生与诗的合一,“把哲学诗化这就是一切浪漫主义思想家的最高目标。”;#提出“反讽”,说反话,离间效果;#神话与象征理论,

8、在诗学上的主要意义是强调在表达方式上象征性地表达意蕴。“所有的美都是隐喻的。那最高的,正因为它是不可言传的,因而人们只能把它隐喻地说出来”。诺瓦利斯(Novalis,1772-1801),生于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8岁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后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参加浪漫派的活动。大学毕业后在法院等地供职。29岁早逝。作品有诗歌、小说和格言式随笔。最著名的是他死前一年发表的诗歌夜的颂歌,是在未婚妻死后写成的,表现对死者的悼念,“追求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他认为诗歌的真正题材和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他向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宗教神秘主义。语言

9、优美、想象丰富。 鲁德维希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与诺瓦利斯齐名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出生在柏林一个制绳工人家庭。1792年起在多所大学学习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以后从事自由创作。在耶拿结识浪漫派。后来在宫廷担任戏剧顾问。他是位多产作家,写过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童话、故事。其中以民间传说为基础、首创的童话小说最为有名。代表作是喜剧穿靴子的公猫(1797年),一只猫凭它的智慧让主人一个贫穷的农民,冒充伯爵,不仅获得国王的恩宠,娶了公主,而且公猫也当上了大臣。 雅各布.格林(Jaocb Grimm 1785-1863)、威廉.格林(Wihelm Grimm17

10、86-1859),格林兄弟。相差一岁,官员家庭,经历相似,均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均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授,均因抗议汉诺威国王破坏宪法而被免职,后均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又研究民间文学,收集民间童话和传说,是发掘和传播德国民间文学的重要学者。代表作品: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另有两卷德国传说。恩台阿霍夫曼(Hoffmann,1776-1823),复杂和有争议的作家。歌德、黑格尔、司各特对他没有好感,而赫尔岑、别林斯基、海涅和巴尔

11、扎克对他推崇备至。墓志铭:“作为法律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他均是卓越的。”生于一个律师家庭,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到柏林当法官。1806年因拒绝效忠法国占领军而被革职,此后当过乐队指挥、家庭教师、导演、画师等以谋生。1816年任柏林高等法院顾问。晚年脊椎结核导致全身瘫痪,47岁去世。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象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影响超出德国,如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德莱尔、爱伦坡等都受到其影响。金罐,艺术家的遭遇,

12、心地善良的大学生,穷大学生安泽穆斯,心地单纯,总受命运的捉弄,新外套上肯定要被弄上油迹、被钉子刮破;每次向女士打招呼,不是把帽子甩得远远的,就是在光滑的地板上失足跌倒,大出洋相;每当他在昏暗的地方唉声叹气,就会被人当成醉汉和疯子;连手里的奶油面包掉在地上时,总是有奶油的那面着地。可是,他没有向作弄他的现实低头,作为浪漫主义梦想者,他徘徊于丑恶的现实和梦境的王国之间。在市侩世界和艺术王国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历经磨难,终于娶了心上人蛇变成的姑娘,获得了心上人的陪嫁金罐。公猫摩尔,会写作的猫,是德国市侩的典型,写它对生活的感受。斯居德丽小姐,德国第一篇文学性的侦探小说,写巴黎一个首饰名匠杀死顾客、偷

13、回已经出售的首饰,献给歌唱家斯居德丽小姐,悬念与心理。代表作小查克斯写一个侏儒靠着仙女的三根火红的头发,获得了神奇的魔力,他使公国变成了一个大疯人院,一切都颠倒了,他成了美男子、哲人圣贤,平步青云,成了国王的宠臣。正在婚礼进行时,一个小文官烧掉了那三根头发,魔力解除,他在众人的追打中跌进粪坑淹死了。对后世影响深远。阿德贝尔特冯沙米梭(Chamisso,1781-1838),抒情诗人兼小说家。童话体小说彼得史雷米尔的奇异故事,主人公用影子换得财富但丧失了人的要素,因而痛苦不堪。告诫人们不要对金钱贪婪。(二)法国 由于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激烈,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雨果在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

14、面提出浪漫型戏剧纲领,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猛烈抨击,要求扩大艺术表现的领域,提出美丑对照原则,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宣言。1830年欧那尼上演,雨果在序言中响亮地提出:“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1、夏多布里昂(Francois-Rene 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青年雨果的志向:“成为夏多布里昂,此外别无他志。”出生于布列塔尼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十个孩子中的最后一个,由于有四个兄姐早夭,他还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童年在荒凉环境中的一所中世纪古堡度过,无所事事,但从小个性突出,自卑和自满都达到极限。四姐与他性情相合,二人都深深地感到孤独和忧郁。中学

15、毕业后,他又学了希伯来文,18岁投身军界,家庭为他谋得少尉职位,哥哥把他引荐给巴黎的文艺圈子和沙龙,他也曾在路易十六的宫廷行走,失去宗教信仰。1789年革命初期,父亲去世,他对时局动荡深感厌倦,于是开始计划中的美洲之行,“何必仅仅流亡出法国呢,我流亡出世界。”1791年4月出发,到费城见过华盛顿,北上尼亚加拉大瀑布,接触印地安人,“高贵的野蛮人”思想,并写下了美国游记。1791年12月,他从美洲返回,迅速娶了个有钱的贵族女子,迅速把财产挥霍净尽。他声称自己的剑是为路易十六服务的,于是在1792年同哥哥一起参加贵族叛乱的队伍反革命军事行动,在仅有的一次战斗中负伤,随军退入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又去英国过了七年悲惨的生活,在伦敦他翻译、教授法文,同时开始写作,1797年发表革命论。1798年,他得到母亲和姐姐都已经被革命政权处决的噩耗,于是恢复宗教信仰,成为基督教的宣道者,强调宗教对内心的作用,为浪漫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改名换姓、于1800年回到法国,认识了拿破仑的兄弟姐妹和一些支持拿破仑恢复基督教的上层人物,作为“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