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508811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院内制剂朴硝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殷建峰(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庆阳市 745000)电话:13993465058 0934-8271576摘 要 目的:观察朴硝散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多次用药皮肤刺激性、皮肤用药过敏性反应。方法:通过朴硝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多次给朴硝散,对豚鼠皮肤重复接触朴硝散,观察豚鼠皮肤反应。结果:表明朴硝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多次给朴硝散,未见红斑、水肿等异常反应。对豚鼠皮肤重复接触朴硝散后,也未观察到红斑、水肿等机体过敏反应。

2、结论:朴硝散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多次给药无局部刺激性,重复给药无过敏性。关键词 朴硝散;抗炎;镇痛朴硝散系由庆阳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和痔瘘科在古方的基础上研制成的纯中药外用制剂,院内制剂生产批准文号:甘药制字Z04101020。其主要功效为消肿、收敛、止痒,临床应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直肠脱垂等疾病引起的肛门肿胀、疼痛、下坠、瘙痒等症及肛肠疾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本文就朴硝散抗炎、镇痛、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皮肤用药过敏性进行了实验研究。1 材料1.1 实验药物1.1.1 朴硝散,白色粉末,每袋50g, 甘药制字Z04101020,产品批号:070823,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制剂室,临

3、用前蒸馏水配制成50%的药液备用。1.1.2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国药准字Z42021920,产品批号:070671,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 实验动物1.2.1 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甘)2005007号,合格证号:0000123号。1.2.2 豚鼠,白色普通级,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第14-003号。2 方法2.1 抗炎试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1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小鼠左耳上涂药,朴硝散大、小剂量组分别涂100%、5

4、0%朴硝散药液,正常对照组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均为0.2ml/只。各组小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30min后,于各组小鼠左耳两侧涂二甲苯0.02ml致炎。3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用7mm打孔器于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称重,记录左右耳片重量,以左右耳片重量差为肿胀度,进行统计学处理。2.2 镇痛试验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腹部用脱毛剂脱毛后涂药,朴硝散大、小剂量组分别涂100%、50%朴硝散药液,正常对照组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均为0.2ml/只。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于末次给

5、药后45min,各鼠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记录各组小鼠注射醋酸后15min内扭体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2.3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35豚鼠16只,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8只。给药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用脱毛剂脱毛,范围左、右各3cm3cm。破损皮肤组豚鼠左、右两侧脱毛区用240#砂纸擦伤至出现渗血为度。脱毛24小时后,各组豚鼠于左侧脱毛区涂抹50%朴硝散药液1ml/只,于右侧脱毛区涂抹等容量蒸馏水,然后用一层玻璃纸和二层纱布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每只豚鼠分笼饲养。给朴硝散24小时后观察及记录红斑及水肿、涂抹部位是否有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

6、糙或皮肤菲薄情况及其发生时间及消退时间,并对红斑及水肿进行评分。按上法每日涂药并观察1次,共7日,停药后继续观察3日,并记录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按表1、表2进行评分并判断结果。表1 皮肤刺激性反应及评分标准刺 激 反 应 分 值 红 斑 无红斑 0 轻度红斑(勉强可见) 1 中度红斑(明显可见) 2 重度红斑 3 紫红色红斑到轻度焦痂形成 4 水 肿 无水肿 0 轻度水肿(勉强可见) 1 中度水肿(明显隆起) 2 重度水肿(皮肤隆起1mm,轮廓清楚) 3 严重水肿(皮肤隆起1mm以上并有扩大) 4 最高总分值 8 表2 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分 值 评 价 00.49 无刺激性 0.5

7、2.99 轻度刺激性 3.05.99 中度刺激性 6.08.00 重度刺激性 2.4 皮肤用药过敏性试验68豚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给药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两侧用脱毛剂脱毛,面积3cm3cm。朴硝散组豚鼠于脱毛区涂抹50%朴硝散药液,阳性对照组涂抹1 2、4二硝基氯苯,正常对照组涂抹等容量蒸馏水,均为0.2m1/只。各组动物给药后用一层玻璃纸和二层纱布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使药物持续接触6小时,每只豚鼠分笼饲养。于第7、14天同法涂药致敏各1次,共3次。于末次致敏后14天,再次将药物涂于脱毛区,阳性对照组涂抹0.1 2、4二硝基氯苯,另外两组给药同前。给药后同法固

8、定,6小时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小时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3记录各时间过敏反应分值,计算致敏率并按表4评价药物的致敏性。表3 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皮肤过敏反应 分 值 红 斑 无红斑 0 轻度红斑,勉强可见1 中度红斑,明显可见2 重度红斑 3 紫红色红斑到轻度焦痂形成 4 水 肿 无水肿 0 轻度水肿,勉强可见 1 中度水肿,明显可见(边缘高出周围皮肤) 2 重度水肿,皮肤隆起1mm,轮廓清楚3 严重水肿,皮肤隆起1mm以上或有水疱或破溃 4 最高总分值 8 表4 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致敏发生率() 皮肤致教性评价010 无致敏性1130 轻度致敏性3160 中度致敏

9、性6180 高度致敏性81100极度致教性3 结果3.1 实验结果表明,朴硝散大、小剂量组连续给药5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朴硝散大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朴硝散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5。表5 朴硝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只)剂量(g/只)耳壳肿胀度(mg)正常对照组108.612.94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100.24.321.98*朴硝散大剂量组100.23.992.32*朴硝散小剂量组100.15.432.0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P0.01,* P0.053.2

10、实验结果表明,朴硝散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6。表6 朴硝散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只)剂量(g/只)扭体次数(15min内)正常对照组1038.99.7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100.225.76.3 *朴硝散大剂量组100.228.07.6 *朴硝散小剂量组100.130.17.9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P0.01,* P0.053.3 各组豚鼠给药后24小时,在给药局部未出现红斑和水肿。连续给药7天,给药期间各组豚鼠给药部位也未出现红斑和水肿,停药后继续观察3

11、天,各组豚鼠给药局部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也未见其他异常改变。结果见表7。表7 朴硝散对豚鼠皮肤多次刺激性试验(n=8)组别给药后出现刺激反应平均分值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完整皮肤组对照组0000000000朴硝散组0000000000破损皮肤组对照组0000000000朴硝散组00000000003.4 朴硝散组及正常对照组于激发接触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激发接触部位未出现红斑和水肿。阳性组动物于激发接触后6小时部分动物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24小时及48小时全部动物均出现红斑和水肿,72小时时红斑和水肿仍未消退。各组动物过敏性评价结果见表8。表8 朴硝散对豚

12、鼠皮肤过敏反应分值及评价(n=8)组别过敏反应平均分值致敏发生率过敏反应评价6h24h48h72h(%)正常对照组0.00.00.00.00.00.00.00.00无致敏性阳性对照组2.30.73.60.55.80.94.40.6100极度致敏性朴硝散组0.00.00.00.00.00.00.00.00无致敏性4 讨论朴硝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该药有明显抗炎作用。朴硝散可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表明该药有明显镇痛作用。朴硝散1ml/只剂量连续给药7天,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作用。朴硝散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5 结论朴硝散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多次给药无局部刺激性,重

13、复给药无过敏性。参考文献1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0-712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8-109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3月指导原则编号: ZGPT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210-2115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4-165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3月指导原则编号:ZGPT5-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211-2128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3:166-16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