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8762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摘 要:校本型德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立足于学校发展实际,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关键词:校本型德育;探索與创新;“歆”文化校本型德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是高校在立德树人、创新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根源,是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应对诸多新问题的必然反映,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多语言为抓手,坚持“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歆”文化德育模式与外语教学互为补充,一

2、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歆”文化模式的产生1.时代背景2020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一是教育全球化促进了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然流动与有效配置,跨国别、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教育比较过程中,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高等教育普及范围渐广,出国留学及高学历人才增多。中国正在经历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二是信息技术的革新及网络的普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革新与教育环境的良性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地区间教育差异扩大化的缺陷。这些都成为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利好形势。但是伴随机遇到来的同时

3、,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1999年,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在近些年逐渐显现:高校基建不断扩张、专业频繁增设关停、教育重科研轻教学、专业划分过于精细、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等,造成高校债务缠身、盲目追求规模化建设、学生学科背景单一、就业岗位不对口等问题。有的大学口头上提倡大师教育、实际上追逐大楼建设,一切向综合性高校、规模性建设看齐,使得高校特色全无,造成了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严重不满。2.内在要求面对高等教育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通过学科设置、专业划分、课程建设、教材研发等方式方法,强化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研究

4、型专业与应用型专业的均衡发展,提高专业的市场针对性。另一方面,则是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强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建设,在德育教育领域大胆尝试、不断创新。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2。第二课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肯定。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又规定“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与规定,先后从战略目标、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与目标。3.积极尝试在时代形势不断变化与教育变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状况,尝试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型德育模式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歆

6、”文化模式应运而生。一方面,是迫于国内、国外外语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带来的生存压力,需要继续保持自身外语特色与竞争优势,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肩负国家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需要引领国内外语教育创新发展,办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外国语大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通识型外语人才。以“外语”为主要抓手,从学科建设与学生结构出发,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形成一个链条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从2020年“歆”语工程,到2020年“歆”桥俱乐部,历经十年曲折路,最终形成包含“歆”语工程、“歆”才团校、多语言服务、“歆”苗计划、“歆”媒体建设、“歆”创中心、“歆”桥俱乐部等多内容、

7、多平台,涵盖实践实习、创新创业、领导力建设、新媒体应用、责任教育、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体系化育人模式。“歆”文化模式的实施及其效应1.注重理念建设,坚持内外兼修“歆”文化模式强调在外语教育中,坚持外语技能传授与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国际视野开拓与家国情怀培养相结合。这既是对外语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歆”文化模式的核心理念。一是拓展全球视野。这是对外语学习者的首要要求,是指学生要眼光长远、志向崇高,要博览中西、知周中外。外语学习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认知外界的过程,要善于接受、不能故步自封,对待他国优秀文化要尊重谦虚,要以虚心学习、包容接受的心态了解外面的世界,将世界的变化发展介绍给中国。二是培养家国情怀。这是对外语学习者的核心要求,是指学生要有爱国心、报国志,要服务国家、道济天下。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学习的过程,中西文化的差异能够让青年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认知中国。在客观看待中国与世界差距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与成绩,要以不卑不亢、大气平和的心态将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介绍给世界。2.鼓励实践创新,创设多元平台多元化的实践创新平台是“歆”文化模式的特色与优势。通过不同平台建设,发掘学生的兴趣与潜质,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专业技能提升与社会市场需求巧妙结合,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多种准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