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5087239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查报告-13.12.2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报告撰写人:高寒 2013312968 董柠珲201331296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关于大学生“理想实践”调查报告一. 调查对象:云南农业大学大二至研究生、博士部分男生。二. 调查时间:11月20日-11月26日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四. 调查目的: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能够得出一些具体数据,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理想实践的一些实际情况。以此来给自己一些警醒,为自己今后的大学之路作出一个较好的规划与实践。五. 问卷调查内容:1. 请问你有短期目标吗? 有or没有or不清楚2. 请问你毕业之后想留在昆明工作吗? 想or不想or不清楚3. 请问你心中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与专业:有

2、关or无关or不清楚4.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你未进入大学之前所憧憬的大学生活。5.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你进入大学之后的最大感受。6.请你说出一种目前你最需要培养的个人能力。六.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短期目标的占79,说明无论是处在哪一个学习阶段的大部分同学都还是有自己的计划,明确目标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开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个人而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极好的。明确的目标的设定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强大能量。因为一旦人有了明确清楚的目标后潜意识就会自动地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和修正。自然地把我们引到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但在头脑进行这种

3、整个的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只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是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是让人持续朝着目标前进的原动力。在我看来,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时,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比能达成何种结果更为重要。然而没有短期目标的同学占12,我认为原因有其三:1他们不知道要达成这些目标的原因,换句话说,他们不知自己内心真正要的是什么,只一味地枯燥学习或者享受所谓的大学生活,如此一来,自然缺乏动力,极易半途而废。2.他们没有持续地将注意力放在目标的达成上,许多人在进入大学之前就设定了许许多多目标,例如:当学霸,成为学生干部,英语过四级等等。可进入大学后就被丰富多彩的大学活动或者不良诱惑所吸引,随后就

4、将众多目标弃之一旁,等到苦难临头时才拿出来看,然而才“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达成,之后又再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如此周而复始。3他们不了解设定目标的力量来源每当他们设定了一个目标,却没有决定“一定要”去完成,他们只是想要、应该要、或许要去完成。达到目标固然可喜,若达不成,对他们也认为无所谓。最后,还没有想清楚有没有短期目标占9。他们是一群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目标摇摆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对自己不够了解,对自己的追求不够执着,对自己曾经热爱的事业也都已经给了酒精与游戏。他们所缺乏的是一种对于毕业后生活方式的一种思考,一种向往,一种预演。这类人在我看来无疑是最为令人痛心的。我想对他们说:同学,请不要

5、让你的梦想仅仅是想想而已。据调查结果显示,有19%的同学想要留在昆明发展。这说明他们能够在如此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仍然有着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托尔斯泰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想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可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看待周围环境的心态以及目光,到了那个那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身边每一样事物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环境不就是已经改变了吗?正如中国合伙人里面孟晓骏所言:“我们这个时

6、代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改变,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货币在变,社会形式在变,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经济洪流爆发的时代里不能够为了保全自我而随波逐流跟随大众。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改变世界,然而改变世界前提是从我们自己的改变开始。”往事越千年,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只有从改变自己开始,从自己开始去适应这个繁杂斑斓的社会,洞悉社会的生存法则,在规则下开展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只有这样才不枉寒窗十余年的苦读。所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其次,仍然一半的同学不想留在昆明工作。我不能够说他们不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有可能他们仅仅是怀有一颗建设家乡的热忱的心,或者是对都市生

7、活的厌恶。总而言之,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欠缺一种竞争的拼搏力量。有人说:世界上百分之80的财富都聚集在世界上仅仅百分之20的人手里;世界上百分之80的人一辈子都在为另外百分之20的人服务。我认为只有在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之中才够激发一个人的拼搏潜能,去刺激,去激励他奋勇前行。我十分欣赏的一句话就是:“雄鹰之所以比鸟飞得要高,是因为它们的猎物就是鸟,奋发图强,止于亡。”最后有19%的同学对于是否在想在昆明工作的回答是不清楚。它们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奋斗方向不够明晰,他们是困惑的,是迷茫的。对于这类同学有相似于我第一个问题的第三种回答的同学的境遇,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找到自我理想,并将置于自己心中的日月之傍以此

8、来引领他们的脚步去找寻生命的意义。首先,我调查这个问题时,我的潜台词是:“你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选择到了你中意的专业吗?如今你的专业和你理想职业有出入你是不是应该二者选其一进行适当的调整呢?”我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专业是学业门类,职业是工作门类,简单说来,他们之间大体有四种关系。(1)专业包容职业。个人的职业发展一直在所学专业的领域内,选择的职业与学习的专业相吻合,可学以致用。(2)专业为核心,职业包容专业。选择的职业与学习的专业虽然方向一致,但职业发展超出所学专业领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自学提高所从事职业的素质。(3)专业与职业交叉。以专业为基础发展职业,个人的

9、职业发展在所学专业基础上有重点地沿某一方向拓展。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同时辅修或自学自己规划要从事的其他专业课程。(4)专业与职业分离。个人规划要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方向不一致,这时应尽早调整专业,若为时已晚,应辅修其他专业。根据数据显示,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今后的职业有着明确的联系。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再是空洞无聊的理论,而是他们走向职业兴趣化世界的敲门砖。现如今社会上都在呼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一个人如果都能够从事自己最热衷的事业,那么这些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在自己最热爱最感兴趣的职业里工作,在他们的眼里工作就是一种享

10、受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将自己的职业生活化是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状态。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所以他们比其它的人更容易发现工作中的每一个可以改进与提升的地方,这样状态中的他们较之其它人更能够把握自己职业的内在规律以及其工作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也更容易获得成就和发挥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力量,这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极其有利的。据新闻报道,2012年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就有699万人,倘若所有毕业生都能够热爱自己的专业,那么我相信找个自己感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定然不会太难找到。或者自己一门心思只想研究自己专业的毕业生们,他们同样可以选择考研这条路。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考研就是再次提高自己的专业能

11、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在寻找“金刚钻”的一个过程。有了“金刚钻”,“瓷器活”还会远吗?保有兴趣的考研读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5%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自己的理想职业是毫无联系的。这说明这部分同学可能有自己一些打算但目前所学的专业对于他们心中的理想职业所能够提供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高考志愿填报出错,自己学习态度不端正,所学专业实在枯燥等等。我想说的是,既然已经专业已经成为定局不能更改,不如多加劲儿努力把它攻克,手握奖学金再去行自己所爱之事岂不快哉?而且大学本科的专业也不是不能够更改的。据我所知,从我们上一届学校就提出了学习成绩排名在本专业

12、5%之内或者学习积点在3.0以上同学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的。往远了说,研究生的专业更多,当下,学法律的本科生改学英文的研究生,学政治的本科生改学经济的研究生。这种事例实在是枚不胜举。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你有能力,并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么“水滴石穿”“量变转为质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各位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理想职业无关或者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开始启程,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了吗?送给诸君一句话: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据数据调查显示,有12%的同学想要自主创业。这说明有部分同学不愿为别人打工,想要自主创业

13、。我的建议还是希望他们在不具备社会经验之前还是谦虚地先向别人学习。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与学习优秀的人的品质与决断我认为是极其有必要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探索世界,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稳,飞得更高。据数据表明有70%的同学在高中时期对大学生活都是有积极的憧憬的。他们用来形容的词语有:充实、理想、美好、自由、激情、丰富与天堂。由此可见身处于高中时期的同学都对大学有着积极的憧憬。据我了解,产生这种积极憧憬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 有部分同学是因为12年的应试教育所压迫,被填鸭式教育所折磨,以至于十分殷切地想要找到一个地方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释放

14、自己的激情。然而大学的自由环境与大学特殊社会地位就为这类同学提供了场所与基础。2. 有部分同学是由于家庭殷切希望、和老师言语的影响。我们中学的时候不难听到“上了大学一切就都自由了”“上了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上了大学就是四年的屌丝生活啊”等类似话语。这一种暗示性的语言,暗示着中学们他们将来只要进入了大学就是可以放纵一切思想与欲望。3. 还有部分同学是被社会媒体所呈现的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写照与部分小说类书籍的内容所影响的。社会媒体主要以描写大学生生活的某一方面的影视作品为主。书籍类主要是以一些与社会现实所脱离的幻想作品为主。从以上三点原因分析容易知道,社会外界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实在是大。众所周

15、知,大学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潇洒、挥霍时间的地方。可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境遇是比较迷茫和无知的,但课本的基础教育所能够给予他们想象和计划以后生活的原材料又恰恰是十分有限的。这就是提醒身为人师和为人父母的成人们,必须对自己向中学生所说的话负责任,否则将会导致这部分中学生对大学产生错误的认知,继而让他们在大学里荒废青春,最终形成更难以弥补的问题。也提醒广大社会媒体务必要以现实为基础进行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化宣传,切忌不可天马行空对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我认为:憧憬美好是必须的,有了憧憬才能够更有动力。但当理想之火遇上现实之水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现实生活才是我们目前大学生迫

16、切需要做的。据数据显示,有18%的同学认为自己高中时期所想的大学生活是消极的,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比较一般的。他们用来形容的词语有:花天酒地,糜烂不堪,惨不忍睹,无聊,虚伪等等。据我了解,用此类负面词语形容他所憧憬的大学的同学,他们目前的生活往往是和他们所用的形容词相差无几还有个别几个自己的生活状态甚至更恶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与上面一个数据所产生的原因是大致相同的,不过这类产生消极憧憬的同学他们所受到的影响更为负面,更为恶劣罢了。对于他们,我引用海子的一句话来分享予他们。“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如果我们及时在最开始就为自己悬一盏警示明灯的话,那么我们在之后面临诱惑的吸引时就会有所顾忌,有所选择。虽然我们身处的社会的确存在着许多黑暗与肮脏的事物,可我们为什么要让这些污浊的东西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