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08651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字,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1分析课文,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

2、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2)词义矜:夸耀。问

3、:陈尧咨为什么自夸?(善射,当世无双。)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圃:菜园子。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意。睨:斜着眼睛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发:即“放”,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不过(只是)罢了。”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

4、油)。2作者名片欧阳修(10071072),生于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3写作背景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为人盛气凌

5、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思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浅,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4.学生齐诵。5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1)第一段指导要点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年少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6、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埋下伏笔。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2)第二段指导要点这段主要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读时应模拟人物的语气:陈尧咨两问皆因骄而怒(照应上文“自矜”),声重而急;卖油翁两答皆因胸有成竹而从容自若,声轻而缓。对话之外皆作者叙事语,要读得平缓,力求再现卖油翁的从容之态。末句“笑而遣之”是故

7、事结局,平淡中似有寄托,读时当有余韵。6疏通文章,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1第1段介绍了什么?【交流点拨】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2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3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

8、卖油翁认为:“无他,惟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4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5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6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

9、他,惟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低到这一地步,自然是要“忿然”的。(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7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交流点拨】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

10、用。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交流点拨】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2拓展延伸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熟能生巧?板书设计 卖油翁(略) (详)技艺: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堪称绝技)态度:自矜(浮躁自傲) 手熟(从容沉静)中心:熟能生巧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础?br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谭义专卖油翁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