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08368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印象城乡差异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第七课 城乡直通车城乡印象 城乡差异宣威市落水镇初级中学 张仁民2012 年 5 月 17 日第 2 页 共 6 页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城乡直通车第一框城乡印象、城乡差异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是国情教育的组成部分,国情教育的一个通病是将国情客观化、外在化,使其成为需要学生记诵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只记得一些枯燥的数据材料而没有感情的投入,导致国情教育的效果不佳。我在这一单元的国情教育中,力求从情感切入,使学生通过对国情的了解,“感受祖国心跳”,

2、进而使自己的心“与祖国一起跳”。在改革开放国家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差距成为中国发展的硬伤。三农举步不前,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不相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符。为此,党和国家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第七课城乡直通车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帮助学生树立城乡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该平等尊重的观念,号召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由城乡印象、城乡差异、城乡差距和城乡统筹四部分组成。由城市学生刘怡和农村学生崔娟的对话为引子导入课文,引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各有所长与不足,也各有各的精彩。几框之间采用的是由外及内再整合的结构。第一框城乡印象主要是谈城乡的外观及自然

3、景色,总体上描述了城市与农村景观上的特点;第二框城乡差异则进一步谈城乡的内在差异和特点,这里的差异不是讲“差距”,而是强调“特色”和“特点”,如在观念、生活习惯及人际交往上的特点等;第三框城乡差距更进一步,谈城乡在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上存在的差距 及形成差距的原因;第四框城乡统筹谈城乡的整合,讲城乡统筹的有关政策、措施与经验。建议用三课时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任务,城乡印象与城乡差异、城乡差距、城乡统筹各一课时,实行讲练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城乡的特点,理解城乡差异。做到为城乡直通 献计献策。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说出城乡的特点,通过美文赏析,让学生说出城乡的差

4、异。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城乡差异和党的富民政策树立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的重点城乡差异2.教学难点为城乡直通出谋划策第 3 页 共 6 页二、教法1、学情分析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

5、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增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城乡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明显。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的学生,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城乡差异的感受截然不同。城市和农村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城市和农村有什么不同,城市人和农村人有什么

6、不同,这种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的体验都是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些鲜活体验的基础上,我们要打消有的城市学生高高在上的贵族心态,也要扭转部分农村学生自卑自怜的情绪,让学生客观看带城市人和农村人在社会发展中做出的不同贡献,了解国家关于城乡统筹的政策,使他们坚信“城乡直通车”能够开起来。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有些学生盲 目地羡慕渴望城市(或乡村)生活而厌倦自己所在的乡村(或城市)生活;有些城市学生存在着歧视农村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瞧不起农村和农村生活方式;有些农村学生自卑、城市学生自高自大。所以,如何帮助他们真 正树立平等意识、真正做到彼此尊重、改掉自己的缺点是学习该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7、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社会现象认识评价的能力,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无论身在农村或城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见闻、媒体等途径都已经或多或少对城乡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因此,学生可以有个性地表达自己对城乡的印象,也有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分析城乡差异的表现,认识并评价城乡各有所长,各有不足2、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活动式教学法(3)事例教学法3、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收集城乡印象、差异、差距有关的图片、数据和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收集或拍摄城市与农村的照片,思考、观察、体会城市农村的生活的

8、差异等。 三、说学法第 4 页 共 6 页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资料收集法2.情感体验法3.自主探究法4.小组合作法四、教学程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收 集资 料课 前 探 究 课 堂 活 动 课 后 拓 展情 景 导 入 感 受 认 知 总

9、体 升 华 为 城 乡发 展 出谋 策 划(一)课前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多方面收集反映城乡特点的图片资料。(二)课堂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采用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样一个视频导入新课。2.活动设置:感受新知主题活动一:与城乡发展为主题的图片展示。(1)学生展示部分(2)教师展示部分通过欣赏音乐和图片得出农村和城市的特点农村:蓝蓝的天、绿油油的农田、红砖灰瓦的房子、幽静的乡间小道、缕缕炊烟.城市:高耸的居民楼、商业大厦、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主题活动二:美文赏析课前探究 课堂活动 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情境导入 感受新知 总结升华 为城乡

10、发展出谋划策主线 说印象 思差异 提建议第 5 页 共 6 页城乡差异作者:刘志军城里的孩子来到乡下见到一只羊吓得直哭;山里娃进了城看到满是汽车的路不敢行走。城里的孩子不知道小麦,大豆是什么样的;山里娃搞不懂网络到底是干什么的。城里人结婚不要孩子;山里人有的没结婚就怀上了孩子。城里人养猪养狗是为了玩;山里人养猪是为了吃肉,养狗是为了看门。城里人在伐树种草,山里人却在种树除草。城里人门对门都不认识,山里人隔着村也有来往。通过美文赏析得出城里人与农村人在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3.总结升华农村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观念上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11、害怕冒险,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消费上较朴素,多选择经久耐用的商品。城里人:法制观念稍强,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较强。观念上稍进步一些,喜欢创新、时尚。生育观念上基本上是男女平等,多独生子女,甚至出现了丁克家庭。消费上更时尚,重品牌。4.思考:(1)如果你生活在农村,你觉得城里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怪吗?如果你生活在城里,你能向农村的朋友们说说城里人这样生活的苦衷吗?生:会感到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很怪,困为与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城里生活比较孤单,缺少可信赖的邻居、朋友。农村生活中人们喜欢串门、拉家常等。(2)城乡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首先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12、其次是人的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3)除了上述的差异,城乡之间还有哪些差异?差异 城市 乡村1 节庆网上拜年,电话年多,除夕夜到饭店团聚就餐多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着包饺子,举行守夜敖财;大年初一街坊邻里间相互拜年2 通信方式 网上聊天、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 电话、书信3 衣着 时尚、新潮 朴素、耐用4 住房 高楼大厦、住房面积相对狭窄 松散、开阔,住房面积相对宽敞5 饮食 加工过的食品多,相对精细 天然的食品多,相对粗放6 出行 公交车,出租车,小车 自行车、摩托车7 第 6 页 共 6 页(三)课后拓展友情提醒:城里人、农村人都各有所长、各有不足,你能站在城里人和

13、农村人的角度给对方善意的的建议?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有那哪不妥之处,予以改正。1.给城里人的建议:城里人不要瞧不起农村人,说道底,在这个社会上都是平等的。如果大家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对 方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富强,我们 的社会也会更加文明。2.给农村人的建议:农村人应该改掉陋习,注意仪表,语言文明,讲究卫生,守时诚信附:板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力争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因课堂而精彩。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落水镇初级中学 张仁民城 乡 印 象( 外 观 上 的 特 点 ) 1.农 村 印 象2.城 市 印 象 决定 观 念生 活 习 惯人 际 交 往 城 乡 差 异( 内 在 差 异和 特 点 ) 决定 提建议 城里人城乡印象(外观上的特点)提建议城市印象决定城乡差异(内在差异和特点)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决定城里人农村人农村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