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各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08236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各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各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各单元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一、地球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形状半圆圆长度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纬线和纬度经度纬度零度本初子午线赤道范围0180090度数划分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180以0纬线为界,向北、向南各9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变化规律由0度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度由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到90度标示符号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0、180经线没有标识符号0纬线没有符号

2、4、高中低纬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西经与20W比:西半球 20W 东半球 东经与160E比:西半球 160E 东半球东半球经度范围:20W 0 160E 西半球经度范围:160E 180 20W6、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转自西向东周期一天1年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差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太阳高度的变化7、北半球的二分二至(P13)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夜长

3、短季节极昼极夜春分日3月20或21日赤道昼夜等长春季:春分日前后 一段时间无夏至日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夏季:夏至日前后 一段时间北寒带内极昼南寒带内极夜秋分日9月22或23日赤道昼夜等长秋季:秋分日前后 一段时间无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季:冬至日前后 一段时间北寒带内极夜南寒带内极昼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赤道上每天都是昼夜平分,越靠近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异就越小。8、地球上的五带划分的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五带分的范围与现象五带纬度范围气候现象北寒带66.5N 90N寒冷极昼、极夜北温带23.5N 66.5N四季分明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热

4、带23.5N 0 23.5S炎热阳光直射南温带23.5S 66.5S四季分明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南寒带66.5S 90S寒冷极昼、极夜五带的分界线北寒带北温带:北极圈(66.5N) 北温带热带:北回归线(23.5N)南寒带南温带:南极圈(66.5S) 南温带热带:南回归线(23.5S)二、地图9、地图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10、地图上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P18)。11、比例尺比例尺表示方法: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判断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图幅大小固定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的范围越

5、大,内容越简略。如果表示范围不变,图幅面积的变化是比例尺变化的平方倍。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3倍,则新图的面积为原图面积的9倍。比例尺缩小到原图比例尺的1/3,则新图的面积为原图面积的1/9。12、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1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不能交叉。14、山体五种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P25)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陡崖:等高线重叠方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6、向高处凸出。(河流发育于山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n-1)dH(n+1)d (n 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15、陆地五种地形地形海拔特征高原500米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500米地势起伏较大平原200米宽广平坦三、陆地与海洋16、海陆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陆地面积。无论怎样划分,两个均分的半球中,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北半球是陆半球,南半球为水半球东半球赤道以北的地区陆地最为集中17

7、、特殊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赤道穿过的必记)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特殊经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北极圈北美、欧、亚本初子午线欧、非、南极;北冰洋、大西洋北回归线北美、非、亚、大洋180经线亚、大洋、南极;北冰洋、太平洋赤道非、亚、大洋、南美穿过的大洋南回归线南美、非、大洋20W经线北冰洋、大西洋南极圈南极160E经线北冰洋、太平洋18、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广、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亚洲、北美

8、洲、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其它大洲均被两大洋环绕。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丹麦)。19、四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跨经度最广、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洋北冰洋面积: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太平洋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太平洋、大西洋被5大洲环绕,印度洋被4大洲环绕,北冰洋被3大洲环绕20、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大洲分界线沟通海洋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地中海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太平洋、北冰洋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大西洋南美洲

9、南极洲德雷克海峡太平洋、大西洋非洲欧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四、海陆的变迁2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22、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依据:(1)拼合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如南美洲与非洲的轮廓几乎吻合);(2)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3)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主要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它是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的大洲大洋分布状况。23、板块的运动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

10、板块、非洲板块。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时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时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地理现象板块位置板块运动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面积不断增大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张裂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非洲板块、亚欧板块挤压消失喜马拉雅山脉不断抬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挤压24、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

11、喜马拉雅山系。25、易混的板块位置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亚洲,但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洲的西伯利亚主要位于美洲板块。太平洋大部分位于太平洋板块,小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其他小板块。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五、天气与气候26、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7、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P48)28、卫星云图判读: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29、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

12、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和人类活动。 空气质量的级别质量级别污染指数质量状况质量级别污染指数质量状况一级()150优四级(1)201250中度污染二级()51100良四级(2)251300中度重污染三级(1)101150轻微污染五级()300重污染三级(2)151200轻度污染30、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海洋上8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海洋上2月份

13、最高,8月份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31、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差异小。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在山地,等温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也密集;等温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也稀疏。3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夏季,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33、北半球等温线曲折一些,密集一些;南半球等温线平直一些,稀疏一些。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地形因素影响比南半球大。世界1月份等温线密集一些,7月等温线稀疏一些。3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的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的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中纬度地区,沿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