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8090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相传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和黄庭坚不由拍手叫好。,苏小妹的答案竟然让东坡和黄庭坚认为比自己更胜一筹!那么,“扶”和“失”到底好在何处呢? 答案因为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简直“失”掉了梅花的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小妹扣紧了“轻”“淡”二字,所以比东坡、黄庭坚更胜一

2、筹。,1.(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喻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题干中的“描写”既是提示,也是限制。因此,答题时应从描写技巧,如动静、视听觉等角度着眼。从诗句的内容看,较为合理的解说应是视、听觉结合,但由于“视、听觉结合”不是一种规范的文学鉴赏术语,因此参考答案并不出现这一术语,而是侧重从内容解说

3、的角度答题。考生作答时,可以出现“视、听觉结合”这一说法,但要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回答出这一描写的效果,即写出意境的宁静和形象的淡然、专注。,答案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4、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答:_ 解析“藏”的本义是隐藏,联系前后诗句可知,应为“覆盖”之意,以显示雪大人稀的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透”本为“穿透”之意,明写边风之大,暗写衣服单薄,再次呼应前面的人物形象。 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 1.除了

5、理解诗歌语言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注意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领悟诗歌精妙之处。,考点分解一鉴赏“炼字” 【示例1】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_,解析答题时把“软”“涌”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分析;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软”,以触觉写视觉;“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还原景物要求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答案“软”字以触

6、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命题揭秘】 “炼字”就是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所深藏的感情,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高考对于“炼字”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字(

7、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说一下(必答)。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步)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必答),【答题范式】 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出了情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显示诗歌的抒情技巧、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锤炼。,【知识

8、精要】,1动词的锤炼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_,解析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浓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要告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了。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

9、别的伤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态,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2形容词的锤炼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氛垢:尘埃。 颈联“白水明田外”中“明”字最精练传神,请

10、简要分析。 答:_,解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的景色,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答案“明”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3副词的锤炼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

11、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_ 解析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炼字”的修辞效果来分析。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贵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应”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也表达出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犹”字也很新奇。去年系舟的痕迹如今仍在,意在暗示在此停泊的客船不多,突出了荒村野店的孤独寂寞。能通过比较鉴别,答出“应”与“犹”任何一字的妙处均可。,答案(示

12、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涵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4数量词的锤炼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

13、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该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_,解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享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清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

14、键在于言之有理。,答案(示例一)赞成用“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 (示例二)赞成用“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之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5叠词的锤炼 【例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

15、”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_,解析叠音词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突出景物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二是具有抒情性;三是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在了解了叠音词的共同作用后,再结合诗歌本身来理解其具体的表达效果。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 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请在首联中找一个最具表现力的词,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_,解析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副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其中动词最有可能。分析找到的词的效果时,要从本义先作初步理解,然后结合语境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特别意味。“断”字是尽或占尽的意思,所在诗句为写景句,故应贴合写景分析,它描写了清秋季节,角声回荡的情形,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