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80882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化学 5.1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新人教(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内容在高考时虽不直接考查,但考题无不由此而生。感觉简单未必掌握,认为掌握未必精准。化主干梳理为习题训练,变知识再现为能力提升。训练式梳理,创新记忆模式,提升复习效果!高考成败,根基在此,不可小觑!,三年10考 高考指数: 1.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质子(_)

2、 AZX 中子(_) 核外电子(_) 2基本关系 (1)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_。 (2)质量数_。,原子核,Z个,A-Z个,Z个,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核素、同位素 如图表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1)图中:A表示_;B表示_;C表示_。 (2)1H、2H、3H、H+四种微粒都属于氢元素,原因为它们 是_。 在11H、21H、31H、126C、136C、146C、147N、157N中,有_种核 素;_种元素。 126C、136C、146C的关系为_,因为它们是具有相同 的_和不同的_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 的化学性质_。,元素,核素,同位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3、(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8,3,互为同位素,质子数,中子数,几乎完全相同,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能层(n) (1)分层依据。,原子核,1 K,2 L,3 M,4 N,5 O,6 P,7 Q,n值,用对应字母表示各能层,离核由近到远 电子能量由低到高,(2)能层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 每个能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 2.能级 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上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据此把它们分为不同的能级。 (1)分类及能量大小。 能级种类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_ _的顺序依次升高。,2n2,s、,p、d、f,(2)表示方法及最多容纳电子数。,1s,2s,2p,3s,3p,3

4、d,2,2,6,2,6,10,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构造原理。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进入各能级的顺序(箭头方向)如图:,(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大规律。 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_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 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_电子,且自旋方向_。 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 _,且自旋状态_。,能量最低,2个,相反,一个轨道,相同,(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 【分析】1H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不含中子。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5、( ) 【分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H3和H2O分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0个。,3K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 ( ) 【分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要遵守能量最低原理,3d能级的能量高于4s能级,所以K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4P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 ) 【分析】由洪特规则可知,P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重难点知识的透析与掌握是决胜高考的必由之路。本栏目依据考纲、结合教材,提炼知识要点,总结易错误区,同时结合典型例题点拨和深化,逐一突破高考重难点。讲练结合抓住核心,深究细研突

6、破热点,任高考千变万化,总能稳操胜券,赢定高考!,原子的构成及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1.构成原子的粒子 (1)一个构成。,(2)三种关系。 原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2.AZXmn中各符号的含义,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辨析 (1)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核素属于同一种元素。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元素。 (2)同位素的描述对象是原子,即核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高考警示钟】 (1)判断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之间

7、的关系时要注意微粒的种类是原子还是分子,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 (2)判断微粒是否属于同位素时,要注意针对的是原子,要和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区分开。 (3)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不相等。原子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典例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uthrich等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核素符号中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

8、,由已知元素的质子数可求中子数。 (2)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的互称。,【解析】选C。A项,13C与15N中子数分别为13-6=7,15-7=8,错误;B项,13C表示原子,C60表示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关系,错误;C项,15N与14N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它们互为同位素,正确;D项,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分别为7、8,错误。,【技巧点拨】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变式训练】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

9、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解析】选D。A选项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选项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故B错;16O和18O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1.12 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故D正确。,【变式备选】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37Cl与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298114X与82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

10、子数 CH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O22-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解析】选C。37Cl的中子数为20, 39K的中子数为20;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A族,与Pb处于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H3O+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11、10,OH-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9、10;O22-的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S2-的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原理两特例” (1)三个原理:遵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2)两个特例。 能级交错现象 随着能层的增加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一定升高,不同能层的不同能

11、级的能量高低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当能量相同的能级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Cr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 2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按电子排入各能级的顺序,用能级符号依次写出各能级中的电子数,同时注意特例。 如:Cu:1s22s22p63s23p63d104s1,(2)简化电子排布式。

12、 “稀有气体+价层电子”的形式表示。 如:Cu:Ar3d104s1 (3)电子排布图。 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或“”表示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按排入能级的先后顺序和在轨道中的排布情况书写。如:P:,【高考警示钟】 (1)在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以下错误。,(2)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如Fe:1s22s22p63s23p63d64s2正确, Fe:1s22s22p63s23p64s23d6错误。 (3)容易忽视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的区别。,【典例2】有A、B、C、D、E 五种元素,它们

13、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B是_,C是_,D是_,E是_。 (2)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_。写出该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_。 (3)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 (4)写出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可知元素A、E在A族。(2)B和D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

14、电子数的两倍,则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ns2np4,属于氧族元素。,【解析】由B和D属同一族,且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可知B、D分别为O、S;A、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E为金属元素,则E为K,A的原子序数最小为H元素。再由已知信息可知C为Al元素。H、O、Al、S、K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该为KAl(SO4)212H2O,由于Al3+水解可生成Al(OH)3胶体,故KAl(SO4)212H2O可做净水剂。,答案:(1)H O Al S K(写元素名称也可) (2)KAl(SO4)212H2O 做净水剂 (3)1s22s22p63s23p1 (4),【互动探究】

15、(1)与E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如何书写? 提示:E元素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与E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4d能级上有5个电子的元素,即Cr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2)B、D、E三种元素形成一种化合物的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O、S、K形成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化合物为K2SO3,是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快速、规范答题是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本栏目将高中阶段的实验题型、文字表述题型以及常见计算类型等化整为零,分类归纳点拨并辅以案例说明,提供答题模板,点拨解题技巧,突破解题时容易出现的“两不能”障碍,即知其所以但不能准确表达,思路清晰但不能快速解答。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全面提高解题技能!,【实验探究4】“组、连、补、画”解答仪器组装型实验题,【典例】(1)(2011新课标全国卷T28节选)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