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080858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望城县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经济的发展》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19 课江南经济的发展课型:预习展示课设计: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 星期课题:第19 课江南经济的发展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108 页至 113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明确目标( 5 分钟)复习提问。1、 知道三国至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 1 ) 官 渡 之 战 的 时 间 :淝水之战和南朝的简单概念。特点:2、 认识江南开发的背景、表现、影响。( 2 ) 赤 壁 之 战 的 时 间 :作用:二、自主学习( 10 分钟)( 3)三国是指哪三国?建立1、西晋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都城是;者分别是谁?

2、都城分别是在西晋完成全国的统一是在年,灭亡的时间是年。哪里?2、从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独学 :3、东晋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都城是,灭亡的时间是。4、淝水之战的时间是年,交战双方是,结果是,这场战争包含了三个成语故事,分别是。5、南朝是指哪几个朝代,先后顺序是。6、4 世纪前后,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三、合作探究(10 分钟)、三国局面形成后,三国都曾追求灭掉对方,但结果确实统一于司马氏,但这个强大一时,统一天下的西晋有很快走向了灭亡。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3、江南地区

3、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江南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点划出来(通读全文,也注意小字内容)写下关键词,有利于以后的复习。用?号标记疑惑待对学时解决。对学:解决独学遇到的疑难之处 ,检查笔记。群学:先查找书本独立思考,再在组长的统领下,整理全组的导学案,交流意见,分工合作,准备展示。第 1 题可结合书本 P108-109的内容总结。第 2 题可结合前秦和东晋双方的因素来思考。第 3 题可结合江南地区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来思考其得到开发的原因。拓展 :1名校名 推荐四、展示提升(15 分钟)针对自主学习题和

4、合作探究题进行展示。五、过关检测(5 分钟)1、 2008 南京中考 图 1 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2、2006 湘潭中考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今天党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求:组长分工,全体组员合作。) 展示者围绕主题,可讲演结合,大胆创新,板书工整,声音洪亮,动作迅速;倾听者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大胆质疑。A 、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西晋末年3、 2011 连云港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 ”这一

5、现象开始出现于()A 、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4、2010 山东莱芜 4 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图 1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5、论从史出材料 1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材料 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 2 中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1 相比发生了

6、什么变化?( 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第 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1、 识记:西晋、东晋建立的情况,淝水之战,江南开发的概况;2、 理解: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 分析:江南经济逐步发展的原因。新课 标 第 一 网重点难点2名校名 推荐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开发问题自主学习(用15 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西晋和东晋朝代建立年代都城创建者西晋东晋2 淝水之战交战双方领导人结果胜利、失败的原因影响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合作探究1、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2、活动与探究: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

7、大迁徙的现象?今天党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精讲点拨、1 从公元 317 年起,到公元581 年止,匈奴、羯、氐、羌、卢水胡、鲜卑人先后入主中原,有两个半世纪以上,至隋文帝杨坚继位,黄河流域的统治权才又重新回到汉族自己的手中。2、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 年 B.265 年C.280年D.316 年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 羯族B. 鲜卑族C.匈奴族D. 氐族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 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

8、相对安定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A. 谢玄B. 谢石C.谢安D.王猛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三国、两晋C. 三国、两晋到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二、论从史出材料 1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材料 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阅读材料回答:3名校名 推荐( 1)材料 2 中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

9、1 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C 2 C 3 C 4 C 5 C二材料题:( 1)江南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 (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统治者的重视;南方比北方相对安定。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 西晋末年 参考答案 C2006 年湘潭中考 3 年中考真题演练七年级上册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选择题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西晋末年 参考答案 C2006 年湘潭中

10、考 第 4 题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 参考答案 B2006 年常德中考 第 5 题; 2007 年常德中考 第 5 题图 1 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参考答案 C2008 南京中考 第 4 题( 2010?山东莱芜) 4 4 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D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0

11、10?福建泉州) 2魏晋南北朝时期, 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CA 统治者施行仁政B社会比较稳定4名校名 推荐C北方 民南迁 来先 工具和技 D自然条件 越2011? 云港 “(江南)一 或稔(丰收) , 数郡忘 。 ” 一 象开始出 于( C )A 秦朝B西 C 晋南朝D宋朝3 年中考真 演 七年 上册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选择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 出 “北麦南稻 ”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 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 的稻米 外, 有面食、粟米 等北方食品,出 种 象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 的 展C. 面食的 养价 更高D.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参考答案 D2009孝感中考 第 17 题商鞅 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 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 了当 史 展的 B符合当 治 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 治者的支持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答案 A2009常德中考 第 5 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 了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