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7995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必修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 调发展 第1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点突破 考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基础梳理,工业革命以来,人地关系 呈现不协调,人地 矛盾迅速激化;人类提出“ ”的口号, 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 关系 的历 史回 顾,采集渔 猎时代,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 关系 人类对环境既 又依赖,农业文 明时期,与环境的对抗性 ,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但出现人 地关系,平衡,崇拜,增强,科学的萌芽,全面,征服自然,方法指导 用示意图揭示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化,强化专练 1.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 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

2、弯弓瞄 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 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 的技术手段是 (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 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 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 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 的食物,在这一时期

3、,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 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与途径 基础梳理,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 和发达国家 生态破坏:主要分布在 和发展中 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与途径,直 面 环 境 问 题,环境 问题 的产 生,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超过其再生速 度时出现资源短缺、 等问题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时形成,危 害,全球性的:已经危及到 局域性的:已成为社会公害,并制约经济 发展,危害人体健康,环境问题 表现形式 具有地域 性,生态破坏,自净能力,环境污染,人类生存,城市,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与途径,原则 原则 原则,可 持 续

4、发 展,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又不危及 的发展,内 涵,生态持续发展是 经济持续发展是 社会持续发展是,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共同 组成一个系统,原则,当代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基础,条件,目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方法指导 1.怎样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 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 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 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如何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 源短缺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 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 环境的

5、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 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 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 态破坏。,强化专练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 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功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 如图,氯氟烃导致的环境问题应为臭氧层空 洞;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二氧化碳导致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木材生产导致森林锐减。分 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人口 问

6、题,资源问题,发展(经济)问题。措施应 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 加以分析。,答案 (1)见右图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 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 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 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考向调研 考向一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例1】(2009北京文综)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 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 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 答(1)(2)题。,(1)随年份的推移,臭

7、氧总量 (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大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 认真读图并分析图像蕴含的信息是解答题目 的关键。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臭氧总量的 分布在50S60S达最大值,其位置基本保持不 变,高纬度地区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递减明 显。第(2)题,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 线,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 气温会有所降低,射向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多。 答案 (1)C (2)B,知识储备 怎样区

8、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环境异常和破坏,危 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但其成因、强度、结果等各 方面都存在差异。 (1)表现形式不同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天文灾害、地 球灾害和生物灾害;环境问题则表现为环境污染与 生态破坏。,(2)形成原因不同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 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 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 降,引起环境问题。 (3)作用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的特点;环境问 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续而缓慢地危害 人类健康。,【预测1】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时期环境问题的存在 及表现形式也

9、不一样。据此回答(1)(2)题。 (1)对下列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欧洲酸雨危害 B.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破坏 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D.非洲酸雨危害严重,(2)下图是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的含量变 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豹游泳的区域有的汞含量多,有的含量少 B.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污染有关 C.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 那天开始的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非洲 经济较为落后,工业欠发达,所以说非洲酸雨危害 严重是不对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海 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深

10、受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 响,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环境代价的。 答案 (1)D (2)D,考向二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例2】(2009山东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 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 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 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 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 利用状况。,注: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1)与全国相比,环

11、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 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 果有哪些?,解析 第(1)题,通过表中具体数据进行对比,得 出结论:能耗高,水耗低。再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 及题干中“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进 行原因分析。第(2)题,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 重工业发达,能耗高,因此会出现能源紧张,环境 污染加重,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 答案 (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 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 (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预测2】山西新闻网2009年9月23日消息:山西省 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

12、进工业经 济的调整和振兴。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减少原煤 运出量,加大煤炭的开发利用深度。据此回答 (1)(2)题。 (1)大同市有“中国煤都”的称号,在为当地创 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环境问题。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露天开矿破坏了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 B.大量煤炭的利用,使空气中颗粒物增多 C.空气中大量CO2,使酸雨危害严重 D.大量煤矸石和煤灰的无序堆放,污染了水环境,(2)在煤井附近的火电站称为“坑口电站”。为加 快煤电的转换,山西建了很多“坑口电站”,下列 不能减少坑口电站带来的二次污染的是 ( ) A.植树种草 B.附近建炼铝厂 C.附近建水泥厂 D.对煤炭进行除硫

13、 解析 第(1)题,酸雨是SO2融入雨水后而形成的, 不是CO2。第(2)题,在坑口电站建电解铝厂,是 就近用电能,而不能减少电站所带来的污染。 答案 (1)C (2)B,对点训练 题组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下面甲图是“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乙图是 “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这两幅图,回答12题。,1.甲图中的社会形态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的是 ( )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A. B. C. D. 解析 原始社会中人地关系是一种严重的依赖关 系,到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向自然的索取 多起来,同时排放的废弃物也多了。,C,2.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下列生态 环境的变化哪些不是

14、直接造成的 ( ) 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 丘陵地区修建梯田,是破坏当地的植被后 进行耕种,而土壤盐碱化是由于降水少而不合理 灌溉引起的。,D,题组二:直面环境问题 下图为“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 图回答34题。,3.图中a、b、c分布区反应的环境问题是 ( ) A.a森林破坏严重区 B.b酸雨危害严重区 C.c荒漠化危害严重区 D.c水土流失严重区 解析 a主要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 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地区,为沙漠化危害严重 区。b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及我国南方地区;应为 酸雨危害严重区。c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原始林区和 我

15、国的东北地区及横断山区,为原始森林的破坏 地区。,B,4.b环境问题在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分布,其主要 原因是 ( ) A.森林的乱砍滥伐 B.草场的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解析 b为酸雨危害严重区,为化石燃料大量使用 放出大量酸性气体所致。,D,题组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 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 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双选) ( ) A.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机器化大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

16、迅速发展 D.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提高 (2)A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 大的是 。 (3)简要分析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 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 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 要求的行为。,解析 第(1)题,A阶段处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 明的时期,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高,人类防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人口 数量不断增长。第(2)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口 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 率,属于传统型。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四 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环境文明时 代。第(3)题,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的突出问题是人 口急剧增长,为追求经济增长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 逐步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