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7940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名师精编学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 10 课中 华民国的创建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2. 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3.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二、自主预习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2.1912年 2 月 12 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的统治结束。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三、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国家主

2、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权利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意 义2.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四、随堂演练1.1912 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1名校名 推荐A. 中 民国的成立B.辛亥 革命爆 C. 武昌起 的 利D. 法的 布2. 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 :“民 是也,国 是也,何分南北; 而言之, 而言之,不是 西”。 合 可知,此 ()A. 中 民国政 已 覆 B.封建制度已 被推翻C. 袁世 已 了辛亥革命的果 D.中 民国 法 没有 布3. 辛亥革命不 推翻了

3、清政府的封建 治,而且一定程度上 中国的民主法治 程起到了推 作用,下列史 最能 明 一点的是()A. 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 B.中 民国 政府的内外政策C. 推 中山 大 D.中 民国 法的 布4.20 世 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 代歌声。歌曲唱到“ 开 中 早,集美追欧,旧帮新造, 五色旗”歌 中的“旧帮新造”是指()A. 中 民国的成立B. 新 法的 布C. 新文化运 的 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1912 年 2 月, 中山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致 中山得出 一 的直接原因是()A. 中 民国的成立B.清帝下 退位C. 武昌起 的 利D. 法的 布6

4、. 中国 史上第一部具有 共和国 法性 的文献是()A. 定 法大 B.中 民国 法C. 共同 D.中 民国 法五、 后反思【答案】二、自主 1.1912 年 1 月 1 日 2.260多年 3.1912年 3 月 1 1 日 中 民国 法4. 第一部三、合作探究1.2名校名 推荐国家主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权利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立法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权司法独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意 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 提示:它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 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子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四、随堂演练1.A 2.C 3.D 4.A 5.B 6.B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