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文培智二年级《春天》.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507489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47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语文培智二年级《春天》.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完整版)语文培智二年级《春天》.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语文培智二年级《春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语文培智二年级《春天》.(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田亮上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弄懂课文内容,能正确的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生字和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书上图片、自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老师先泛读课文,有感情节奏的朗读课文,同学们仔细听。 老师提问: (1)课文里的小朋友是谁?他干什么去啊?(小朋友叫做田亮,他准 备上学去) 田亮在上学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小树、小草)他们都对田亮说了些什么,田亮 是怎么做的?(小树和小草都让田亮跟他们玩,可是田亮不玩,他要上学去。) 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田亮是

2、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爱学习、不贪玩、不迟到,守纪律的好孩子) 二、学习课文:老师念一句,学生们跟着念一句。第一句说田亮上学每天经过一 片树林和草地,交待了人物、事情、和地点,强调了要经过树林和草地两个特定 的环境,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三句说田亮路过树林的情景,小鸟叫得很好听,可 是田亮还是要上学去。 第四五句说田亮路过草地的情景,鲜花开得很好看, 可是 田亮还是上学去。第六句说田亮天天上学,从不迟到,说明他是一个爱学习、守 纪律的好孩子。 三、老师泛读课文,教习学生练习课文,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课文,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 3、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写

3、汉字 亮:田亮,闪亮, 对:对的 听:听话,认真听,听见 4、学生们在生字本上练习写汉字,老师指导。 5、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后练习题,老师指导 课后反思: 21、过 桥 教学要求: 1. 学会 6 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 6 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 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挂出雷锋的画像)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

4、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老师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 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 一句话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雷锋 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 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有五句话。学生每读 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起(一起) 边 (桥边) 放(放学) 又 背(背过去 )(背过来 )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1、认读生字:桥、几、起、把、回、又;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5、分析 字形。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 2、读准生字: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导学生用 6 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 (开火车认读 ) 2. 用 6 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 猜字谜游戏。 4. 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 习巩固所学的 6 个生字。 5. 齐读一遍课文。 6. 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 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说说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2、指名

6、读第二段。 (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说说: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雨天里,雷锋和几个 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 过?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 这个词语。 )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 的第三句话:来,我背你们过桥。 )这句话是谁说的? (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 一个地背过桥的画面。

7、指名读这句话后, 说说: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 (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请学生说说:“一个一个” 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齐读第四、五 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上 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放学的时候, 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说说: 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 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 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

8、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 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 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 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 (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四、师生进行讨论。 “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 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 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

9、,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2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 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2 .朗读、背诵课文。 3 .理解本课四个新词用“画、竹、叶、笔”,学会组成这些词的四个生字 和一个新部首:(竹字头)。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 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一群、颜料、躲”。 教学准备: 教具:颜料、笔、幻灯机、幻灯片、卡片(上画几种小动物的脚趾形状)。 学具:笔、纸。 教学过程

10、: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下雪吗?这时你们准会高兴地 喊:“下雪啦,下雪啦!”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多有趣啊,那么, 小动物们在雪地里可以做什么呢? (二)引入新课: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从题目看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小画家?那么, 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呢?他们画些什 么?学习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同学数一数这首儿歌共有几行? 3.这首诗共有几句话呢?请一人读文,同学回答。 4.请六人每人读一句读完全文,其他同学听,哪一句不明白提出来。 (二)细读课文: 1.这首诗的第

11、一句怎样读? 联系课一开始,依据两个分句后的标点符号不同, 指导学生朗读,语气由轻渐重, 速度由缓渐急。同学试读。 2.这时候,谁来到了雪地里? 读课文第二句。 什么叫“一群”?(学生在理解 “群”的字义方面比较模糊。 群: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请两位同学到台前分开站, 问:这是一群学生吗?再多请几 位同学,站到一起是一群。 3.雪地上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的是什么呢?他们用什么东西来画呢? 读第三、四句。 回答: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看图。(板书:小马、小鸡、小鸭、小狗。) 他们画的是什么画呢?看图。(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完整话。) 我们画画都要用笔和颜料 (出示),而这些小画家需要什么?你从课

12、文里哪一句 知道的? 为什么小鸡就画竹叶?小鸭就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 课中操:根据儿歌内容,教师编排动作。小马嗒嗒跑得快,身后脚印 像月牙弯。小鸡走路轻轻迈,两行竹叶留后边。小鸭嘎嘎扭一扭,脚下好 似枫叶有。小狗也来走一走,朵朵梅花地上留。 4.正是因为它们的爪、蹄的形状像竹叶、枫叶、梅花、月牙,才在洁 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张张画。 5.可让学生看幻灯片,观察小动物的脚印各像什么。教师边移动幻灯 片,学生边说出小动物画的画,并拿笔在纸上画出形状。 6.老师有几张卡片是画小动物留下的脚印的,把顺序打乱了,谁愿意 把它排一排。(请一位同学来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订正。) 7.老师指着板书,

13、背诵第三、四句。 8.这么有趣的画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读第五、六句,回答问题。 什么叫“躲”?我们好找到它吗?我们把它叫醒行吗?原来青蛙是进 行冬眠啊,它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 所以它不能出来画画。 (板书:青蛙) 9.同学们,你们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了吗?它们画了些什么?用 什么画的?好,我们来试着背诵这首儿歌。(请一人背诵。) 三、小结课并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检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口头完成练习: 小马会画()。小鸡会画()。小狗会画()。小鸭会画()。 二、教授新课: (一)学习部首: 1.看老师书写竹字头。 2.跟老师说它的名称竹字头。 3.书空

14、笔顺。(两个“”是一样的) (二)学习生字“笔”。 1.看老师书写这个字。 2.这个字字音是 b!,拼读音节。 3.它的部首就是刚刚学的竹字头,下边是一个“毛”。 4.你知道有哪些笔吗?(扩词练习) (三)学习生字“用、画、叶”。 1.看老师书写生字。 2.读准字的字音: y ng 3.分析字形结构 难点: “用”是月字放宽,加一横。“画”的下边是“”, 不是“一”。 4.扩词练习。 (四)指导书写这几个字: 1.观察老师写的字,说出生字的笔顺。 2.说一说字的结构及它是怎样占格的。 3.重点强调字的难点及易错部分。 三、巩固复习: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2 题。 课后反思: 第 1 课画 教学目

15、标 : 1、认识 11 个生字。了解“远”和“近” 、 “有”和“无”、 “来” 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4、懂得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幅山水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 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 教学具准备 :一幅山水画,生字卡片,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 2、了解“远”和“近”、 “有”和“无”、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

16、看图。 由猜谜引出课题:画,并指导看课文挂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谜语。 2、说说是怎样猜出这个谜语的?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 5、学习生字。 (1)提问:你认识了哪个生字?请说说你记字的方法。 (2)老师强调“惊”字。 (3)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老师拿着生字卡片,指名读。强调一些读不准的音。 (5)了解反义词。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人、火、文、六”4 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幅山水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 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做开火车游戏:复习本课生字。 (二)学习诗句。 1、多种形式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男女生轮读 (3)师生轮读 2、指导背诵: (1)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老师说意思,学生读诗句。 (3)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指导书写。 1、 “人” :这个字跟我们学过的“八” 、 “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写好这个字需 要注意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