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72332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兰亭集序练习 粤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兰亭集序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他诗文皆工,书法尤擅,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书功第一尊书圣,后辈从此效王郎!其文其字,其行其事,足以流传万世。美字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美文生命的美丽朱汶娟生命是个谜,更是个奇迹。一粒种子,随风飘落于山崖石缝,艰难地发芽生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一只幼虫,刚刚孵出,一线柔丝把它悬垂到地面,然后它艰难地跋涉寻觅,找到生命的入口,几年后终于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于绿荫间嘹亮高歌。生命是短暂的,也是美丽的,

2、我敬佩生命,也崇拜生命,那是一种高贵的美,顽强的美,永恒的美。即便是苦难,也是一种美丽,一种弃绝哀怨之美。月的残缺预示着下一个月满,花的凋谢预示着来年更美的绽放,草木的衰枯孕育着来春更茂的盛荣。有人说,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击风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生命是一首诗,它给了我们清新的早晨和诗意的黄昏,给了我们灿烂的丽日和迷人的雨季,为了这美丽的生命,放弃该放弃的,忘记该忘记的,快乐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课内挖掘】人在天地间,匆匆数十载。面对短暂的生命

3、,有人为之悲泣,慨叹“人生苦短”;有人为之激昂,于是“只争朝夕”。但时间永在流逝,不为人类所动。不会因为你是帝王将相,你的生命次数就多;也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就剥夺你来世间走一遭的权利。生活于东晋的王羲之,虽有“岂不痛哉”的悲慨,但更多的是对古今“其致一也”的生命体验的追寻。他诗意地栖居,尽情地挥洒,用他的诗文告诉我们:在短暂的一生里,要珍爱生命,更要用“永不放弃的追求”来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生命才会更加辉煌精彩,更加璀璨多姿!人生生命时间价值生与死快乐和痛苦精彩运用如果人生是一盏灯,我们也应该一直让自己亮着,默默地散发光和热,默默地奉献能与量,默默地挥洒汗与血。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都亮

4、成一树美丽的风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让自己一直亮着,人生会因燃烧而绚烂,因付出而幸福,因给予而丰富。【课外运用】兰亭随想陈伯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写兰亭集序的兰亭,离绍兴市区约有二三十里。每逢书法盛会,在此“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环境之中,人们着晋服,和晋乐,即兴挥毫,泼墨成篇,那情形大概是不亚于“曲阜朝圣”的。王羲之确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文学家曾巩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幼时说话迟钝,人们并不认为他有才能。王羲之7岁时就跟其父学表亲卫夫人

5、之书法,自幼勤学苦练,可谓书苑“七龄童”。但只此而已,也是成不了“书圣”的。王羲之没有满足于“七龄童”的那一点工夫,他后来辞官去职,专工书法,独创一格,方开中国书法之一代新风,此所谓“晚乃善”。以上是顺便说说的,无须赘述。我倒是由此想到王羲之的“官运”,感到其中颇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据清代吴悔堂老人撰写的越中杂识记载:“王羲之,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赈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遗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述为扬州刺史,羲之耻辱其后,谢病归。”这里的王羲之,是作为官吏而不是作为“书圣”被记载着的,包括王羲之从当官到辞官

6、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透露了王羲之所以辞官的原委。我原以为王羲之的辞官,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攻书法,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倒是因为他的秉性。你看他一会儿“疏”,一会儿“谏”,一会儿“争”,一会儿“止”,尽管是因为民,尽管其所“疏”所“谏”也曾“多见从纳”,但最终为官场所不容。他的“谢病归”,实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有人说,文章写得好可以做官,字写得好可以做官,研究历史有成就也做得官,我看并不尽然。王羲之仅一篇兰亭集序足为千古绝唱,万世楷模,而且官也是做得不错的,但到头来,还是“谢病归”。 由此看来,要想在旧官场上混下去,主要的大概还不在于写文章的才气或安邦济世的能力,而是另有其诀窍,

7、其中之一,就是“圆通”二字,这正是王羲之所缺少的。常听人说,书生与官场不相容,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数数历代当官的书生,不改其认真之秉性的,如陆游、范仲淹,大都官运乖蹇,贬黜的贬黜,免职的免职,其结局几乎是十有八九与王羲之相似。 然而,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赏析:这是一篇借王羲之的故事谈用人道理的杂文。文章极尽杂文之能事,从兰亭谈起,谈王羲之的书法,说王羲之的为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直到行文即将完尽,作者才道出自己的观点:“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

8、治是不会清明的。”文章虽然简短,给人的启示却深刻,结尾句如黄钟大吕,警人心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悟言一室之内解析:A项,“趣”通“趋”;B项,“景”通“影”;D项,“悟”通“晤”。答案:C2下列句子中的“一”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中的“一”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解析:例句中“若合一契”是“像符契一样相合”的意思,可见其中“一”有“一样”或“相同”的意思。A项中“一”指“一杯酒、一首诗”,表示数量;

9、B项中的“一”有“全部”的意思;C项中的“一死生”是把生和死看得一样,这里的“一”有“看作一样”的意思;D项中的“一”指抒发感慨的原因“一样”或“相同”,因此它与例句中的“一”是相同的。答案: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B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C或取诸怀抱D俯察品类之盛解析:A项,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结果。C项,怀抱:古义,抱负,志向;今义:抱在怀里。D项,品类:古义,万物;今义,种类。答案:B4从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当其欣于所遇解析:A项是省略句;

10、B、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答案:A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流年易逝的感慨。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解析:B项,“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答案:B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

11、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

12、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

13、/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C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D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解析:先把握整体

14、意思,然后根据主语的变化断句。(鹅)善鸣,(羲之)求市未能得。转折关系的连词“遂”前断句。“又”提起另一件事,在前面断句。答案:A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子”即堂侄子,古时用“从”表示堂房家属。B隶书是一种庄重古朴的字体,起源于秦朝,晋代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C王羲之,后人誉之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D道德经即老子,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解析:东汉(或汉代)时达到顶峰。答案:B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解析: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义应该是“遗憾”而不是“怨恨”。答案:D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译文:_(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