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7229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必修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父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渔父(f) 枯槁(o) 泽畔(pn)淈其泥(q) 汶汶(wn) 宁赴(nn)弹冠(un) 皓皓之白(ho) 鼓枻(xi)莞尔(wn) 濯洗(zhu) 尔糟(b)【答案】“淈”读,“汶”读mn,“冠”读un,“枻”读y,“”读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渔父见而问之曰B夙遭闵凶C距关,毋内诸侯D可以濯吾缨【解析】A项,“父”同“甫”;B项,“闵”同“悯”;C项,“距”同“拒”,“内”同“纳”。【答案】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A项,副词,怎么/形容词,安稳。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并且

2、。C项,语气助词,呢/介词,向。D项,均为介词,跟。【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B举世皆浊我独清C圣人不凝滞于物D可以濯吾缨【解析】B项,古今皆为“全”的意思。A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项,古义:拘泥,执着。今义:停止流动,不灵活。D项,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答案】B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是以见放B自令放为C屈原既放,游于江潭D安能以身之察察【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答案】D阅读课文,完成69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新沐

3、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通“现”C新浴者必振衣 振:抖掉D自令放为 放:放逐【解析】B项,“见”表被动。【答案】B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坚守人格节操”的一组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ABCD【解析】是说屈原的面貌;是屈原在说理时所举的例子;是渔父说的话。【答案】C8下列对渔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C“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的失望和憎恶。D渔父最后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解析】C项,屈原只是对楚国统治者感到失望和憎恶。【答案】C9翻译下列句子。(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译文:(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译文:(3)遂去,不复与言。译文:【答案】(1)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把那泥水搅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2)哪里能让玉一般的品德,去受世俗尘埃的污染呢?(3)(渔父)就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