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7202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1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四课 游沙湖 苦斋记新课入门须知 知作者1游沙湖苏轼见新城道中(其一)相关介绍。2苦斋记刘基(13111375),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2、;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知背景1游沙湖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见与陈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2苦斋记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这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

3、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知常识1书斋雅趣中国的文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1)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2)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3)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

4、,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2名号志趣(1)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2)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3)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4)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游沙湖一、一词多义1相

5、因往相田 动词,观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副词,互相2疾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名词,病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动词,痛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形容词,强,猛烈3是是日剧饮而归 代词,这觉今是而昨非 形容词,正确惟兄嫂是依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二、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向西去(2)名词作状语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西:向西2形容词作动词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善:擅长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为”为判断词)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遂往求疗(“遂”前省略主语“予”)苦斋记一、通假字1覆之以茆 茆通茅,茅草2楛

6、竹之笋 楛通苦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荼通茶,茶的古体字4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安闲5籍柔覆温之躯 籍通藉,垫6室十有二楹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古义:在此今义:表承接连词2食之可以清酒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1焉剑溪之水出焉兼词,于此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于是余有叹焉句末语气词2去山去人稍远动词,距离尽其肉,乃去动词,离开我从去年辞帝京形容词,过去的3修倚修木而啸形容词,长、高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动词,整饬4乐人莫知其乐也名词,快乐,乐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动词,爱好,喜爱四

7、、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野蜂巢其间巢:筑巢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室:筑室名其室曰苦斋名:命名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使劳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利:使有利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者,也”表判断)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者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覆之以茆(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茆)覆之”) 燕坐于华堂之上(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华堂之上)燕坐”) 一、了解行文脉络作者“闻而悟”乐与苦相为倚伏二、把握文章主旨1游沙湖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无拘无束的行文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处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表现

8、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2苦斋记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乐与苦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阔襟怀。一、阅读游沙湖,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明快地记叙了苏轼和一位聋大夫日常交往的特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可谓情趣盎然。B“流水尚西”“黄鸡休唱”表现了作者虽然被贬,但依然开朗、积极、乐观的情怀,为后人所称道。C本文的语言极其朴素、清淡,但写出了非常复杂的情感,并极有层次地表

9、现了感情的变化。D文章写同游清泉寺,对王逸少洗笔泉、兰溪水简略写出,缺少对兰溪景物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作品的一大不足。解析:选D “缺少对兰溪景物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作品的一大不足”错。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庞安常这样一个“异人”,可记的事迹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其实也是为了写自己。B“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两句,正面运用乐府古词句意。作者病好了,又看见兰溪水向西流,很有感触,所以这样说。C“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D本文笔法自由,行文活泼,时而漫记戏言

10、,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解析:选B 应该是“反用乐府古辞句意”。二、阅读苦斋记,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

11、明,中心突出。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解析:选D “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错,是刘基命名。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把它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

12、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解析:选D 人们的“苦乐观”,往往由于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游沙湖1语言朴素、自然、清淡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2用笔经济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

13、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的,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3思想性和哲理性的高度融合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苦斋记1角度新颖,引人入胜写一般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如“巴陵胜状”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奇观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皆足以使人心驰神往。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往古之

14、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出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艰苦的环境、坎坷的人生,这便是“化趣为理”。本来是极其寻常的景色,一经作者点染,便成奇观,这是“化景为趣”的艺术手段。2叙议有度,情理毕现“记”这种文学样式,往往由两个大的部件构成。前一个部件,或记人,或记事,或记游,以叙事写景为主;后一个部件,或发感慨,或说道理,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情和理便无所附丽;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没有概括成理论,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的整体。苦斋记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素材主题苦与乐 课内提炼苦乐相倚伏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苦斋记却着眼在一个“苦”字。不仅位处苦地,而且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辩证的观点。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从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