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7145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理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 小学语文穷人的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

2、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

3、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 怨 填*”,不读“w(”。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 顾惜 勉强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

4、通过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

5、(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

6、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状况的语句,体会她们一家的生活处境。从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种贫苦的生

7、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这时老师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

8、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

9、爱。 6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