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69524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专用)中考思品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七年级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自尊自信 善于交往 第2课时 学会学习 热爱生活 第3课时 遵纪守法,第一单元 七年级,第一单元 七年级,第1课时 自尊自信 善于交往,第1课时 认识新自我,第1课时 考纲内容,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人格尊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法律对姓名权的有关规定和珍惜名誉的基本要求。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了解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学会尊重他人。,第1课时 考点解读,1人格尊严权 (1)含义: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姓名权、名誉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第4课 人格不可辱,第1课时 考点解读,2我

2、国法律对姓名权的相关规定 (1)“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第1课时 考点解读,3珍惜名誉的基本要求 (1)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 (2)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的平等态度,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3)要讲诚信,以诚待人。,第1课时 考点解读,1受人尊重的奥秘 (1)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2)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

3、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是受人尊重的奥秘。,第5课 敬人者 人恒敬之,第1课时 考点解读,2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 (1)人与人之间平等,是指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格,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资格。人与人之间在做人的资格上是平等的。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侵犯。谁都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格尊严,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是说作为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2)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第1课时 考点解读,3学会尊重别人 (1)首先必

4、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2)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以及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第1课时 考点解读,(3)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4)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对人有礼貌是平等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人际间文明交往的前提。 (5)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第1课时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人格不可辱,例12012云南 “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

5、。”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这句话() A说明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一样的 B表明人与人之间没有身份的差异 C说明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已彻底消除 D表明人人都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D,第1课时 要点探究,例2两年前,中学生马某和妈妈到商店购物,因不满意所选商品要去其他商店购买,遭到商店营业员的谩骂和殴打。马某和其母见对方人多势众,只好忍气吞声。今年“五一”,马某又到这家商店购物,因营业员强买强卖与对方发生争执。马某感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便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经调解,商店把多收的钱退还给马某,并向马某赔礼道歉。 (1)材料中营业员的行为侵犯了马某的哪些合法权益? (2)马某与商店两次纠纷的不同结果说

6、明了什么?,第1课时 要点探究,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1)问是直问式,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语“合法权益”,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殴打他人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谩骂他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强买强卖是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行为。 第(2)问考查公民的维权意识。由忍气吞声到依法投诉的变化说明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第1课时 要点探究,答案 (1)营业员的行为侵犯了马某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

7、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探究点二 善于交往,第1课时 要点探究,例32012盐城 社会交往需要注意文明礼貌,讲究交往礼仪。下列言行不符合基本交往礼仪的是() A“对不起,我踩你脚了!”“不,是我的脚放错了地方。” B“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 C在集体宿舍里,睡在床上的小林总是轻轻地翻身 D小明到同学家做客时,不乱动主人家的物品,B,第1课时 要点探究,例4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考试。这时,后排的一个小男孩忽然内急,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不安。他不动声色

8、地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一不小心”把鱼缸里的水洒在小男孩的身上。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让男孩换上一条干净的裤子。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小男孩最后一个走到老师身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_。”,第1课时 要点探究,(1)考试结束后,小男孩为什么会向老师表示感谢? (2)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老师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尊重他人贵在行动。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第1课时 要点探究,解题思路 本题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这一问题的理解情况,形式新

9、颖,灵活开放。解答该题,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情境的设置意图,并由此入手来回答问题。 第(1)问要求答出男孩感谢老师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知道,老师维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帮他摆脱了尴尬处境。 第(2)问答案看似开放,但由于是老师在帮男孩摆脱尴尬处境后回答男孩感谢的话,这就限定在要对男孩进行安慰的角度。在阐释理由时,还要注意和所答的内容相对应。 第(3)问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如何尊重他人,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和人际交往的实践来组织答案。,第1课时 要点探究,答案 (1)老师发现了男孩的尴尬处境后,用巧妙的方式避免了男孩的难堪,维护了他的自尊心,这是对男孩的尊重。 (2)填写安慰的话,符合

10、题意即可。理由应围绕尊重他人的意义来谈,如:只有彼此尊重,社会生活才能和谐,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3)结合所学知识和交往实践回答即可,如:我们应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等等。,第1课时 要点探究,例5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人们相互见面或接打电话都有一些表示谦虚、恭敬、友好的礼貌用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见到老师时扭头就走;有的受人帮助时无动于衷;有的分手告别时无话可说;有的接听电话时大声大气。 在这四种情形之下你应该怎么说?,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第1课时 要点

11、探究,答案 见到老师时应当说:您(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受人帮助时应当说:谢谢您(你)、让您(你)费心了、麻烦您(你)了、拜托您(你)了等。分手告别时应当说:再见、再会、慢走、走好、欢迎再来等。接听电话时应当说:您(你)好、请问您(你)找谁、我能帮您(你)做点什么等。(本题答案较灵活,答出意思相同的话即可。),第2课时 学会学习 热爱生活,第2课时 学会学习 热爱生活,第2课时 考纲内容,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了解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最常见的情绪种类,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学

12、会调节和控制情绪。,第2课时 考点解读,1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从公民的自身发展来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第11课 希望从这里开始,第2课时 考点解读,从国家的要求来看: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因此,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第2课时 考点解读,(2)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

13、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第2课时 考点解读,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第2课时 考点解读,2公民应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从国家的繁荣发展来看: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

14、培养,基础在教育。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践证明,哪个国家在科技、经济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第2课时 考点解读,从对公民的要求来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2课时 考点解读,(2)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受教育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点在于遵守法律、法规中与学生有关的规定。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

15、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2课时 考点解读,(3)青少年应如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遵纪守法。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第2课时 考点解读,1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自主学习 (1)定义: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

16、习。 (2)意义:自主学习使我们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第12课 学习新天地,第2课时 考点解读,(3)要求: 学习活动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第2课时 考点解读,3.合作学习 (1)定义: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第2课时 考点解读,(2)意义: 能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能使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得到放大。 能扬长避短,人尽其能。 能够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长处,团结合作能够产生更大的能量,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第2课时 考点解读,4探究学习 (1)定义: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它具有更强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