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67492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教材回扣夯实双基 考点探究 把脉高考)第五章第4课时 数列求和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时数列求和,基础梳理 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 (1)公式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_=_,(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4)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5)错位相减法 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n(1)nf(n)类 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n10029929829722212 (10099)(9897)(21)(1001)(99

2、2)(983)(5150)5050.,课前热身,解析:由题意得a1a2a3a4a99a100 (02498)(246100)5000. 答案:5000,4数列a12,ak2k,a1020共有十项,且其和为240,则a1aka10的值为_,答案:130,已知数列an是321,6221,9231,12241,写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求其前n项和Sn. 【解】由已知得,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3n2n13n12n, Sna1a2an (253n1)(2222n),【题后感悟】(1)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数列求和

3、 (2)常见类型及方法 anknb,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anaqn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anbncn,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 项和,备选例题 在数列an中,已知a12,an14an3n1,nN*. (1)设bnan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Sn.,【题后感悟】(1)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转化为

4、等比数列求和若公比是个参数(字母),则应先对参数加以讨论,一般情况下分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分别求和,备选例题,(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设数列an满足a12,an1an322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bnn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解】(1)由已知,当n1时, an1(an1an)(anan1)(a2a1)a1 3(22n122n32)222(n1)1.而a12适合,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2n1. (2)由bnnann22n1知 Sn12223325n22n1,,从而22Sn123225327n22n1. 得: (122)Sn2232522n1n22

5、n1, 即Sn(3n1)22n12,变式训练 已知公差为d(d1)的等差数列an和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bn,满足集合a3,a4,a5b3,b4,b51,2,3,4,5 (1)求通项an,bn; (2)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解:(1)1,2,3,4,5这5个数中成公差大于1的等差数列的三个数只能是1,3,5;成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的三个数只能是1,2,4,而a3,a4,a5b3,b4,b51,2,3,4,5,a31,a43,a55,b31,b42,b54, a13,d2,b1,q2, ana1(n1)d2n5,bnb1qn1 2n3.,(2)anbn(2n5)2n3, Sn(3)

6、22(1)21120 (2n5)2n3, 2Sn(3)21(1)20(2n 7)2n3(2n5)2n2, 两式相减得 Sn(3)22221220 22n3(2n5)2n2,【题后感悟】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开的两项之差和系数之积与原通项公式相等,方法技巧 非等差、等比数列的一般数列求和,主要有两种思路: (1)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或错位相消来完成;,(2)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的特殊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

7、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来求和,要将例题中的几类一般数列的求和方法记牢,失误防范 1直接应用公式求和时,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如当等比数列公比为参数(字母)时,应对其公比是否为1进行讨论 2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时,一定要错位对齐,并注意观察未合并项的正负号 3在应用裂项相消法时,要注意消项的规律具有对称性,即前剩多少项则后剩多少项,命题预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错位相减法求和 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以解答题为主,往往和 其他知识相结合,考查较为全面,在考查基 本运算、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又注重考查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2013年高考错位相减法求和仍是高考的 重点,同时应重视裂项相消法求和,规范解答,【失分溯源】解答本题的失分点:一是易忽略an0;二是在计算bn时出错,写成 bnn;三是利用裂项法求和时易漏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